如图A~F是实验室制备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示意图.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利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利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____端通入(填“b”或“c”),用C装置代替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排水法收集与排空气法收集CO
2的比较(分别用体积相同的2个集气瓶收集)
比较项目
| 排水法
| 向上排空气法
|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 因为CO2气体生成和从水面逸出的速率远大于其溶解和与水反应的速率,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
| 因为①_________,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收集过程分析
| 用排水法收集CO2,集满现象是:②_____
| “验满”分析:因气体无色,故集满与否较难确定.即便用燃着木条移近容器口火焰熄灭,也难以证明空气完全排尽
|
向收集到CO2的集气瓶内倒入等体积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 先浑浊后变澄清所需时间较短
| 先浑浊后变澄清所需时间较长
|
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
| 与排空气法相比,排水法的优点是:③____________
|
(5)查阅资料可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Cu,在常温下虽然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无色硝酸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u + 4HNO
3(浓)=Cu(NO
3)
2+ 2NO
2↑+2H
2O。
反应生成的NO
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可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弹簧夹,将干燥管放入带有水的烧杯中,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浓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硝酸与铜片接触,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弹簧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实验完成后,须用足量NaOH溶液将气体吸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