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泰州市沿江区域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22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6/23

1.计算题(共1题)

1.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g全部溶解于150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2.单选题(共10题)

2.
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玉石摔碎B.风吹草动C.食物腐败D.滴水成冰
3.
曾经有一枚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在南京失而复得,铱原子核由77个质子和115个中子
构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92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原子的核外有115个电子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g
4.
下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中,不能做到“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的是(  )
A.B.
C.D.
5.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洗洁精含有乳化剂,可以除去油污
B.尿素[CO(NH2)2]、HNO3、NH4HCO3中都含氮元素,可用作氮肥
C.煤、石油、天然气都有可燃性,可大量用作燃料
D.生铁坚硬,可以作医疗手术器械
6.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B.过滤后的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纯净物
C.盐水的沸点比水低、凝固点比水高
D.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可以作溶质
7.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玻璃尖嘴导管点燃CO,火焰呈蓝色,生成二氧化碳
B.光亮的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
C.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溶液会变浑浊
D.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与氨气接触会变成蓝色
8.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正确的是
A.除去NaCl中少量的Na2CO3杂质,先加入足量稀硝酸,再蒸发结晶
B.检验可燃性气体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在其燃烧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观察有无水雾
C.实验测定某矿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先加入硫酸,再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D.实验室制备干燥、纯净的氢气,用锌与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后收集
9.
二氧化氯(ClO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以粗盐为原料生产ClO2的工艺主要包括:①粗盐精制;②特殊条件下电解NaCl溶液制NaClO3;③ClO2的制取。工艺流程如图,其中反应Ⅲ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量的X是碳酸钠溶液、物质Y可循环利用
B.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量筒、烧杯Z#X#X#K]
C.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 O2
D.为提高经济效益,生产过程中可将H2和Cl2制成HCl充分利用
10.
下列归纳内容全部正确的组别是
A.解释说明
B.化学与生活
①稀有气体作保护气——化学性质稳定②O2、CO2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③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燃烧越旺
①蛋白质、油脂、糖类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②人体所需维生素量不多,但不能缺少③玻璃钢、铝合金都是金属材料
C.化学用语中数字的含义
D.方程式表示所述内容
①H2O:一个水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②:一个钙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③S2-: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①酸雨形成CO2+H2O==H2CO3②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AlCl3+3H2O③铝制品耐腐的原因:4Al+3O2==2Al2O3
 
A. A B. B C. C D. D
11.
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CuSO4NaOH BaCl2NaCl
B.BaCl2Na2SO4 Na2CO3 HCl
C.NaOH Na2CO3 酚酞 CaCl2
D.H2SO4 Na2CO3 NaCl KNO3

3.多选题(共1题)

12.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若“”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D.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4.填空题(共1题)

13.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②构成氯化镁的阳离子     
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④最常用的溶剂     
(2)根据图中自制汽水的配料回答问题。

①柠檬酸的pH     7(填“<”、“=”或“>”)
②小苏打的化学式为   ,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③配料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5.实验题(共1题)

14.
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1)2NaHCO3 △ Na2CO3+H2O+CO2
NH4HCO3 △ NH3↑+H2O+CO2
(2)碱石灰的成分是CaO和NaOH
探究Ⅰ:检验膨松剂的成分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下图连接好装置。

(观察与分析Ⅰ)点燃酒精灯。
(1)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2)打开铁夹2,关闭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产物中有氨气。
(3)充分加热后,玻璃管中    (填“有”或“无”)固体。
(实验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混合物。
探究Ⅱ:测定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质量
用下图装置测定该膨松剂中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质量(装置B装有膨松剂,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观察与分析Ⅱ)
(4)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C的作用是    ,装置D的作用是    ,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    (填名称)。
在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    
(6)若对装置C、D、E连接顺序进行调整,即可用于测定另一份同质量相同样品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的质量。C、D、E连接顺序为    ,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氨气的质量。
(拓展研究)(7)若将产生的氨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会生成红色固体、无色液体和气体单质三种物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0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