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某校九年级“我们爱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探究了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硫(SO2)反应后所得固体产物的成分,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2Na2O2=2Na2SO3+O2,2Na2SO3+O2= 2Na2SO4;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提出猜想)猜想1:固体成分为Na2SO3
猜想2:固体成分为Na2SO4
猜想3:固体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反应发生(产生足量的SO2)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从a处导出的气体,木条复燃.实验前称得Na2O2固体的质量为78g,充分反应后称得生成物固体的质量为134g.
(实验结论)
(1)A是制取SO2气体的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类似,请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现象,可推测猜想2是错误的.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可计算出Na2SO3的质量为______g,Na2SO4的质量为______g.
(总结提升)
(1)若实验前称得Na2O2固体的质量为m1g,充分反应后称得生成物固体质量为m2g,则m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m1的关系式表示).
(2)请另外设计一种实验方案,定性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后所得固体产物的成分:_________.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2Na2O2=2Na2SO3+O2,2Na2SO3+O2= 2Na2SO4;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提出猜想)猜想1:固体成分为Na2SO3
猜想2:固体成分为Na2SO4
猜想3:固体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反应发生(产生足量的SO2)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从a处导出的气体,木条复燃.实验前称得Na2O2固体的质量为78g,充分反应后称得生成物固体的质量为134g.
(实验结论)
(1)A是制取SO2气体的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类似,请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现象,可推测猜想2是错误的.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可计算出Na2SO3的质量为______g,Na2SO4的质量为______g.
(总结提升)
(1)若实验前称得Na2O2固体的质量为m1g,充分反应后称得生成物固体质量为m2g,则m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m1的关系式表示).
(2)请另外设计一种实验方案,定性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后所得固体产物的成分:_________.

2.计算题- (共2题)
2.
我国在2017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确定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华雪与同学们积极参加了这一主题的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对一造纸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发现其主要的污染物为NaOH.为了测定污水中NaOH的含量,他们首先把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1.84g/cm3)的浓硫酸20g,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然后取80g污水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硫酸至49g时恰好完全反应(假定污水中的其它成分不与硫酸反应).请计算:
(1)把2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g.
(2)污水中所含NaOH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取80g该污水于烧杯中放置几天后,若其中的氢氧化钠全部转化为碳酸钠.则此时应逐滴加入10%的硫酸______克才能使碳酸钠恰好完全变成硫酸钠.
(1)把2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g.
(2)污水中所含NaOH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取80g该污水于烧杯中放置几天后,若其中的氢氧化钠全部转化为碳酸钠.则此时应逐滴加入10%的硫酸______克才能使碳酸钠恰好完全变成硫酸钠.
3.
若1个A原子的质量为akg,1个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bkg.请计算:
(1)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
(2)1个碳1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1)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
(2)1个碳1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
3.简答题- (共1题)
4.单选题- (共14题)
6.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21年留美回国后,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下列物质中能与纯碱发生反应的是( )
A.NaOH | B.NaHCO3 | C.H2SO4 | D.K2SO4 |
7.
如图为两种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 1个甲分子由5个原子组成
C. 该示意图中共有2种化合物分子
D. 反应中乙、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2

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 1个甲分子由5个原子组成
C. 该示意图中共有2种化合物分子
D. 反应中乙、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2
8.
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50 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
①混合物 ②纯净物 ③化合物 ④氧化物 ⑤单质
①混合物 ②纯净物 ③化合物 ④氧化物 ⑤单质
A.①③④ | B.①③⑤ | C.②④ | D.②⑤ |
1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塑料、纤维、橡胶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
B.当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会引起坏血病 |
C.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
D.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 |
1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
B.增施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利措施,长期施用对土壤都没有不良影响 |
C.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涤剂在水中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依据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13.
除质量分数以外,人们有时也用体积分数来表示溶液的浓度.例如,52%的饮用白酒就是指每100体积的饮用白酒中含有52体积的乙醇.下列溶液的浓度属于用体积分数来表示的是( )
A. 0.9%的生理盐水 B. 5%的葡萄糖注射液
C.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 75%的医用酒精
A. 0.9%的生理盐水 B. 5%的葡萄糖注射液
C.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 75%的医用酒精
15.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下列实验活动: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5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对测定结果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测定时刻 | 17∶05 | 17∶10 | 17∶15 | 17∶20 | 17∶25 | 17∶30 | 17∶35 |
pH | 4.95 | 4.94 | 4.92 | 4.88 | 4.86 | 4.85 | 4.85 |
A.在测定期间,该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
B.该雨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没有影响 |
C.若在17:40测定,pH一定小于4.85 |
D.pH=4.95与某些工厂排放的酸性气体有关 |
5.多选题- (共1题)
19.
下列实验操作和目的都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操作 | 目的 |
A | 将过滤后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干 | 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
B | 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 证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要有氧气 |
C | 将红热的木炭迅速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 | 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
D | 在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 | 证明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
A. A B. B C. C D. D
6.填空题- (共7题)
20.
目前,农业上使用最多的氮肥主要有尿素、硝酸铵和碳酸氢铵等,其中硝酸铵的生产原理是利用安翠华氧化得到的硝酸,再跟氨反应生产硝酸铵,基本流程如下:

已知:①上述流程图中A、B、C均为气体,其中A、B为单质且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C为含有A组成元素的化合物;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是高温、催化剂.
②在化学反应中,只要有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Na+2H2O═2NaOH+H2↑,反应前后,Na元素、H元素的化合价分别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C两种物质的化学式:A为_______;C为_______.
(2)NH3和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流程图的5个反应中有______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已知:①上述流程图中A、B、C均为气体,其中A、B为单质且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C为含有A组成元素的化合物;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是高温、催化剂.
②在化学反应中,只要有物质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2Na+2H2O═2NaOH+H2↑,反应前后,Na元素、H元素的化合价分别发生了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C两种物质的化学式:A为_______;C为_______.
(2)NH3和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流程图的5个反应中有______个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1.
现有A、B、C、D、E、F、G、H八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某些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其中A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B为黑色粉末,C是单质,H是蓝色沉淀,E、F的溶液均成碱性且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和H的化学式:E_________、H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及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也都看作是复分解反应,则图示6个转化关系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填反应序号).

(1)写出E和H的化学式:E_________、H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及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也都看作是复分解反应,则图示6个转化关系中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填反应序号).
22.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组成是“一硫(硫粉)二硝石,即KNO3固体)三碳(木炭粉)”.点燃黑火药发生爆炸,生成硫化钾(K2S)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及一种无毒的氧化物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火药爆炸时产生白烟,白烟是由于________(填化学式)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
(2)请写出黑火药爆炸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黑火药爆炸时产生白烟,白烟是由于________(填化学式)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
(2)请写出黑火药爆炸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如图1为溴原子(Br)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为A、B、C、D、E5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第三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______(注意:不能填代数式);图2中E粒子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填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
(2)D粒子与溴原子可以结合成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填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
(3)图2的结构示意图中,_______(填字母代号)表示的是非金属元素的粒子.

(1)图1中第三层电子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差为______(注意:不能填代数式);图2中E粒子形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填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
(2)D粒子与溴原子可以结合成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填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
(3)图2的结构示意图中,_______(填字母代号)表示的是非金属元素的粒子.
24.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n个甲烷分子_________; (2)5个锌离子________;
(3)醋酸的化学式_________; (4)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_________.
(1)n个甲烷分子_________; (2)5个锌离子________;
(3)醋酸的化学式_________; (4)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盐的化学式_________.
25.
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化学式As4S4,化学名称为四硫化四砷)泡制的白酒或黄酒称为雄黄酒,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也是我国古代人们在夏季除害灭病的主要消毒药剂:雄黄(化学式As4S4),可用作颜料、还原剂和药物等;砒霜(化学式As2O3)是一种剧毒物质,由于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致使砒霜里混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当银与砒霜中所含的硫接触时,就可发生化学反应,使银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
(1)雄黄和雌黄两种物质中,硫元素的含量较高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砒霜(化学式As2O3)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
(3)硫化银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雄黄和雌黄两种物质中,硫元素的含量较高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2)砒霜(化学式As2O3)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
(3)硫化银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6.
如图为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
(2)要将t2 ℃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溶剂、_______等。
(3)t2 ℃时,在盛有120 g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80 g甲固体,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t1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
(2)要将t2 ℃时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溶剂、_______等。
(3)t2 ℃时,在盛有120 g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80 g甲固体,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27.
已知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在能导电的溶液中接触可以形成原电池,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室也可用锌与盐酸反应来制取氢气,但制得的氢气中往往含有HCl气体,若将制得的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纯净的氢气.
(3)点燃氢气之前,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4)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某些盐溶液可使制取H2的速率加快,如__________溶液.
(5)图示装置,_____(填“能”或“不能”,药品可换)用来制取CO2气体.

(1)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室也可用锌与盐酸反应来制取氢气,但制得的氢气中往往含有HCl气体,若将制得的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纯净的氢气.
(3)点燃氢气之前,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4)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某些盐溶液可使制取H2的速率加快,如__________溶液.
(5)图示装置,_____(填“能”或“不能”,药品可换)用来制取CO2气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4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7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