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商河县玉皇庙中学2018届九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6730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8

1.计算题(共1题)

1.
实验室有一瓶稀盐酸,老师请小红同学设计方案测定该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小红同学先取一洁净小烧杯,称其质量为20.2g,然后往其中倒入一定量稀盐酸后称量,总质量为120.2g,之后,将一枚质量为10.8g的铁钉(已用砂纸打磨去铁锈)放入该小烧杯中反应,待铁钉表面不再有气泡产生后,再次称量,总质量为130.8g。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题意可知,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总质量是____________。
(2)计算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如果铁钉的铁锈未除净,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无影响”之一),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7题)

2.
已知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示中共有3种化合物
B.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
C.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Cl BaCl2Na2CO3 B. KNO3HCl CaCl2
B.H2SO4 FeCl3NaNO3 D. NaOH HNO3NH4NO3
4.
下列各组物质,只需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2SO4、BaCl2、HCl、K2CO3B.HCl、Na2CO3、KCl、NaNO3
C.KOH、K2SO4、FeCl3、Ba(NO32D.K2CO3、CaCl2、Na2CO3、KNO3
5.
关于这四种物质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5.0
1.2
2.0
0.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3.0
3.6
0.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B. d可能是催化剂
C. 反应后a的质量为3.4 g    D. a一定是化合物
6.
现有镁、氧化镁、氢氧化镁、碳酸镁共6克,与100克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氯化镁的质量是(  )
A.9.5gB.13gC.7.5gD.14g
7.
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的火箭,使用的是一种固体燃料,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Al+3NH4ClO4Al2O3+AlCl3+3NO↑+6X↑,则X的化学式为()
A. H2O B. NH3 C. NO2 D. NO
8.
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有关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6B.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属于金属元素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9.
以下是某同学对课本中图表资料的使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判断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B.根据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判断该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的溶解度
C.根据元素周期表,可判断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
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
10.
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一种氧化物
B.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3
C.一个维生素C的分子中共含有20个原子
D.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1.
在天平的两盘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烧杯,烧杯中各盛l00g 9.8%的硫酸溶液,此时天平保持平衡。向两个烧杯中同时放入哪组金属,反应终止时天平仍保持平衡(    )
A.锌、铁各7 gB.锌、铁各5gC.锌、铁各4 gD.锌、铁各3 g
12.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碳酸钠是碱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D.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促进可燃物燃烧,所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13.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甲、乙、两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降温都会转化成饱和溶液
C.t3℃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D.若物质甲中含有少量的物质乙时,可用降温结晶法获得较纯的物质甲
14.
下列区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
A.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与二氧化锰B.用酚酞试液区别氯化钠溶液与稀盐酸
C.用加热的方法区别碳酸氢钠与氯化钠D.用石蕊试液区别稀烧碱溶液与石灰水
15.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Fe(Fe2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aO粉末(CaCO3粉末)
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
C
NaOH溶液[Ca(OH)2溶液]
通入过量CO2气体,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uSO4溶液(硫酸)
加入过量CuO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
 
A.AB.BC.CD.D
16.
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钠中
B.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C.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
17.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高温煅烧石灰石至质量不再减轻
B.向一定量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C.向一定量露置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甲加少量MnO2
18.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3.选择题(共6题)

19.

某历史小组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正确的是(    )

①都在国家统一时出现的                  

②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20.下列有关真核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21.下列有关真核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22.下列有关真核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23.若复数z= {#mathml#}sinx1+i{#/mathml#} + {#mathml#}cosx1i{#/mathml#} ,则|z|的值为(   )
24.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关于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4.填空题(共9题)

25.
下图为某化学变化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的“”为碳原子、“”为氧原子。 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各物质中不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反应;
(3)该反应中,A、B、C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6.
海洋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

(1)上图为海水淡化装置,获得的蒸馏水属于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2)从海水中提取食盐,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3)用氯化钠和碳酸氢铵()可制备碳酸氢钠和氯化铵(),该反应可表示为:。20℃时,按上述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质量比,向100 g水中加入 g NaCl和 g 。理论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资料: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假设它们同时溶解在水中各自的溶解度不变。
27.
请你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①钙元素 _______________;②两个铜原子__________;
③三个铝离子 __________;④四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_;
⑤2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
28.
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很多同学爱吃的某些小包装零食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毒、有害、致病的化学物质,如某些油炸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的化学式为C3H5ON。回答下列问题
(1)丙烯酰胺属于________(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每个丙烯酰胺分子中有_________个原子。
(2)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填最简单整数比)。
(3)请你谈谈如何远离有毒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化石燃料“天然气”主要成分是________;②石灰石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___;
③充入食品包装袋用于防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④常用来清除铁锈的酸______________;
⑤可用作治疗胃酸的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下面所示(如图)为常见气体制备、干燥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欲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用含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气体测定某不纯氧化铁样品的纯度(杂质不参加反应),并验证反应中气体生成物的性质。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D→B→C。
①仪器B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仪器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充分反应后,若D装置减少2.4g,则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_g
④通过测量反应前、后B装置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纯度,则计算结果将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影响”其中之一)。
31.
冬冬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做了一个有关物质溶解和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探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小试管A、B中分别盛有两种不用的无色液体,U型管内均为品红溶液。

(1)若试管A中的无色液体是水,向试管A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则U型管的a、b两端液面的变化是:b端液面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若试管B中的无色液体是稀盐酸,向B试管中加入镁条,看到试管中现象是__________,且U型管a b 两端液面的变化与(1)相同,则产生此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
32.
现欲探究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的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按下图的步骤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及分析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化学式: 白色沉淀C是__________;无色气体E是 ___________。
(2)写出无色滤液B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的符号 ____________。
(3)写出滤液B与CuSO4溶液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固体混合物A中的盐不含氢元素,则这种固体混合物可能是(填化学式):
①_________和________;②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3.
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下图:

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A到B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  ____________。
③B到C的过程中,烧杯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________(填离子符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7道)

    选择题:(6道)

    填空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