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中心城区六校联盟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联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644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4/12

1.选择填充题(共5题)

1.
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_______
A.导热性B.可燃性C.挥发性D.____________
2.
2017年冬,我省多个地市爆发流感疾病。专家建议使用磷酸奥司他韦(化学式为C16H28N2O4·H3PO4)等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下列有关磷酸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
A.磷酸奥司他韦中含有氮分子
B.磷酸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0 g
C.1个磷酸奥司他韦分子由58个原子构成
D.磷酸奥司他韦中氮、磷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
3.
2017年7月,赣州市购置了数台增湿“雾炮车”,有效减少了空气污染,其工作原理是在水喷出前,先将水雾化,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下列物质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_________
A.可吸入颗粒物B.二氧化碳C.稀有气体D.______________
4.
如下图所示,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a处的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粉末变为红色
B.b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C.a、b两处反应的基本类型分别是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D.该装置可利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5.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P点表示a和c的溶解度均为20 g
B.t2℃时,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从a和b的混合溶液中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将t1℃时a、b、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最大的为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6.
小明家的下水管道堵塞了,他从超市购买了一种名为“管道通”的药剂,打开包装后发现里面有灰色粉末和白色粉末各一袋,商品的部分标签如图1所示:

为了弄清这种“管道通”的化学成分和工作原理,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鉴别A、B粉末的成分,请你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灰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
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灰色粉末不溶解,
无明显现象
灰色粉末是铝粉
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
振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白色粉末溶解,
__________________
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实验二:探究管道疏通的原理
【查阅资料】(1)下水管道里的淤积物主要为油污、食物残渣、毛发等;
(2)氢氧化钠是强碱,能去除油污、腐蚀毛发一类的东西,常用于疏通管道;
(3)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偏铝酸钠(NaAlO2)是一种盐,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写出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小明用如图2示的玻璃弯管模拟家庭下水道,并用动物脂肪和毛发堵在弯管处,他按照使用说明依次加入铝粉、氢氧化钠和水,并用胶塞堵住弯管上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堵塞物体变软,落入废液杯中。
【交流拓展】为了确认实验二中的废液里否有氢氧化钠剩余,小明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于是他得出结论:废液中有氢氧化钠剩余。你认为该结论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实验一:分别把X、Y、Z三种金属放入稀硫酸中,X表面无明显变化,Y表面无明显变化,Z溶解且表面有无色气体产生,溶液最终为无色。请回答:
(1)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上述三种金属中最活泼是______;
(2)Z与硫酸反应后,生成物中Z显+3价,写出Z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金属的化学式用Z表示):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把X、Y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X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Y表面没有明显现象。
(3)通过上述实验事实得出X、Y、Z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小组同学继续对“Z和硫酸反应速率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进行探究。下表是他们分别用质量、形状相同的Z和足量稀硫酸反应的三组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
反应的温度
Z消失的时间/S

3
20
500

6
20
300

6
30
80
 
(4)由实验可知Z和硫酸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硫酸的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的实验编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除了用Z消失的时间来衡量反应速率的快慢外,请你提出另一种能准确衡量反应快慢的方法或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题(共4题)

8.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分别取40g混合溶液,依次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观察到实验中既有气体又有沉淀生成,其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量,加入的Na2CO3溶液质量与所得沉淀质量关系如下表:
实验序号







Na2CO3溶液质量/g
10
20
30
40
50
60
70
沉淀质量/g
m
0
1
2
3
4
4
 
(1)上表中m的值为_______;
(2)计算原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________;
(3)第⑦次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甜瓜珍品——江西梨瓜以“脆、甜、香”而闻名。梨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维生素、钙、磷、铁、镁、钾、硒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1)梨瓜贮存时常套一个塑料袋,其作用是阻止梨瓜中水分流失,还能隔绝_______防止腐烂;
(2)梨瓜适宜生长在pH为6.0-6.8的土壤中,实验室测定溶液pH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为硒元素的某些信息,硒原子核内有_______个质子,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0.
将下列短文中带点的部分,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我国古代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辉煌的历史。东晋《抱扑子》中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指硫酸铜_________溶液;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即牡砺壳,主要成分碳酸钙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显+4价___________;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就是将这种“灰”溶于水制得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碱液中含有大量的氢氧根离子________。
11.
走进生活,走进化学
(1)周末小雅妈妈用“加铁酱油”做了“红烧肉”,其中“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原子”),炒菜完毕,关闭煤气罐阀门,燃着的煤气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饭后她用洗洁精清洗了餐具,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__作用;
(2)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一些杂质,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
(3)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服,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洗漱时发现卫生间内铁质的置物架生锈了,铁生锈与______________有关,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点)。

4.推断题(共1题)

12.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B与E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E与F的组成元素相同,D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F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物质E的一种用途为___________________;
(3)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D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5.流程题(共1题)

13.
硅酸钠(Na2SiO3)是我国优先发展的精细化学产品。用某种石英砂矿石(主要成分是SiO2,还含有少量的CuO、Na2SO4、Na2CO3)。工业上制备硅酸钠晶体的流程如下:查阅资料: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Na2SO4、Na2CO3均易溶于水。请回答:

(1)“研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___,过滤时发现过滤速率缓慢,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浸”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碱浸”时加入的碱液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6.单选题(共8题)

14.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2种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原子种类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生理盐水B.高锰酸钾C.富氧空气D.乙醇汽油
16.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氧B.硅C.铝D.钙
17.
钇元素(Y)是一种稀土元素。磷钇矿是稀土矿的主要矿物之一,其主要成分磷酸钇(YPO4)中磷元素为+5价,则钇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B.+2C.+3D.+4
18.
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B. 等质量碳酸钙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
C. 将浓硫酸加水稀释成稀硫酸
D. 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19.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
B.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雨水都属于酸雨
C.阳离子都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20.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21.
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
序号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或方法
A
CO2(CO)
点燃
B
铁粉(铜粉)
加入足量盐酸,过滤
C
氯酸钾(氯化钾)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加热
D
氧化钙(碳酸钙)
高温煅烧
 
A.AB.BC.CD.D

7.实验题(共1题)

22.
实验室常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某大理石中因含少量硫化物,使制得的CO2中混有H2S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用下图装置制取一瓶纯净、干燥的CO2,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找出装置A~D中的一处错误并加以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改正后的装置完成后面的实验;
(3)实验室制取的CO2中往往混有少量的HCl气体,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有的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
(4)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H2S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反应。欲除去CO2中混有H2S气体,B装置中所盛试剂应选用________(填“氢氧化钠”或“硫酸铜”)溶液,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5)用多功能瓶收集CO2的装置应选用________(填“E”或“F”),气体应从________(填“a”、“b”、“c”或“d”)端导管口通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填充题:(5道)

    科学探究题:(2道)

    综合题:(4道)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8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