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河南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二)(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602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8/21

1.简答题(共1题)

1.
请按照要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
(1)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生石灰
(2)以固体酒精用作火锅燃料
(3)纯碱和熟石灰发生的反应

2.计算题(共1题)

2.
硝酸钾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化肥,能够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增强抗倒伏、抗病虫害的能力,硝酸钾属于化肥中的     。硝酸钾与任何酸、碱、盐都不会发生复分解反应,其原因是  
(1)为了探究硝酸钾固体在水中溶解质量多少的影响因素,某研究小组开展了以下的探究活动,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归纳出结论。
实验一: KNO3在20℃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
水的质量(g)
10
50
100
KNO3的质量(g)
3.2
15.8
31.6
 
结论:当 相同时,水的质量越多,溶解KNO3的质量越多。
实验二:KNO3在2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
温度(℃)
20
40
60
KNO3的质量(g)
6.3
12.8
22.0
 
结论:当水的质量相同时,
讨论:如果是气体物质,除上述因素外,影响其在水中溶解质量多少的因素还有    (写一种)。
(2)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硝酸钾饱和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冰块B.浓硫酸C.硝酸铵D.氢氧化钠E.氧化钙
(3)请填充表中空白并根据下列实验和上述有关信息回答问题:(已知水的密度约为1g/cm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和溶解程度
实验结果
取100mL水,加入25g硝酸钾,搅拌,恢复至20°C
全部溶解
得溶液①
再加w g硝酸钾,搅拌,恢复至20°C
恰好饱和
得溶液②
再加25g硝酸钾,搅拌,恢复至20°C
不溶解
得溶液③
加热
全部溶解
得溶液④
冷却至20°C
析出晶体a
得溶液⑤
蒸发掉10g水,恢复至20°C
析出晶体b
得溶液⑥
 
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____________;上述操作中w晶体a、晶体b的质量都可以推理出来,其中析出晶体b的质量为___________。
(4)将10ml98%浓硫酸(密度为1.82 g/ ml)中加水稀释至100ml,取10ml该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制取氢气,请按要求完成系列问题的解答(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①10ml98%的浓硫酸中含    g H2SO4。(不需要写出计算过程)
②列式计算消耗金属锌的质量。

3.单选题(共5题)

3.
下列实验设计能实现其对应的实验目的是()
A.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B.能证明CO2与溶液反应
C.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D.此装置可以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4.
把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量的盐酸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液加入少量铁粉,无任何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不含铜B.滤液中含FeCl2和CuCl2
C.滤渣可能是铜和铁的混合物D.滤液中含FeCl2和HCl
5.
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化学在开发可替代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起到主要作用。下列措施,不利于节能减排和改善环境的是( )
A.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B.焚烧秸秆,迎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
C.提倡低碳生活方式D.推行“限塑令”、回收废旧金属材料
6.
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B.
C.D.
7.
CO2和O2是自然界中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都含有氧分子B.都能供动物呼吸
C.都不溶于水D.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选择题(共11题)

8.

下图是光绪(1875年即位)二十六年九月十五日(这…年旧历闰八月)外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的布告(局部)。由此得出(  )

9.

下图是光绪(1875年即位)二十六年九月十五日(这…年旧历闰八月)外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的布告(局部)。由此得出(  )

10.

1912年2月12日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曰:“……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该诏书(  )

11.

《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12.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  )

13.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  )

14.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  )

15.

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

16.

义和团运动期间,发生了山东高密的乡民抗德筑路事件。时人分析原因道:“查明此次聚众阻工。实因华德铁路公司屡议改道,致有碍濠里水利。实因办事不遵章程,挖毁苗麦、菜蔬;遇有坟墓,不待迁徙,即行刨掘;地价又未预发所雇华工,复遇事借势欺压乡民,乡民愤恨已久。”材料反映出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17.

义和团运动期间,发生了山东高密的乡民抗德筑路事件。时人分析原因道:“查明此次聚众阻工。实因华德铁路公司屡议改道,致有碍濠里水利。实因办事不遵章程,挖毁苗麦、菜蔬;遇有坟墓,不待迁徙,即行刨掘;地价又未预发所雇华工,复遇事借势欺压乡民,乡民愤恨已久。”材料反映出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18.

袁南生在《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中写道:“《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了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而是不久就试图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江通商、内地游历等条款,而公使驻京是皇帝特别要打掉的“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这最能反映出清政府(  )

5.填空题(共7题)

19.
某同学做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整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在水中取下胶塞,试管中液面上升(如图B所示)。请用理化知识解释试管中液面上升的原因     
20.
某同学加热试管中的黑色粉末,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现象:①黑色粉末逐渐变红,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回答:
(1)黑色粉末中属于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2)产生现象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产生现象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1.
实验室现有下列仪器和①氯酸钾、②碳酸钙粉末、③块状碳酸钙固体、④稀盐酸、⑤稀硫酸⑥浓盐酸几种试剂。

利用所给仪器和试剂,实验室可以制的气体选择的试剂是    (填试剂编号),制取该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  (填仪器编号)组装,该组合还可以是实验室制取 气体的发生装置,还需补充的试剂是
22.
生产、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很多。
(1)生铁属于   (填写物质类别),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经常在其表面涂上一层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粉末铝的原因是什么?
(2)如图所示,某同学对实验室药品柜里的氧化铜瓶塞上的蓝色物质产生了探究欲望,经过查阅资料知道,该物质是氧化铜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 缓慢氧化生成的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23.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将下列有关实验问题填写完整。
(1)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不溶性杂质,净化方法是
(2)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不能选用盐酸的原因是
(3)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时,先用水将pH试纸润湿会使结果偏    (填“大”或“小”)。
24.
从H、C、O、K、Ca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填化学式):
最简单的有机物 ;钾肥草木灰中的有效成分
25.
河南烩菜 (配料:粉条、瘦肉、食盐、青菜等)中含有的营养素有  (任写两种)。生命也离不开水,天然水污染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净化过程充氯,就是向天然水中充入氯气,生成的次氯酸(HClO)具有消毒杀菌作用,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11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