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976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1/22

1.推断题(共1题)

1.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C常温下为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为黑色粉末,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B的化学式为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3)写一个能实现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2.单选题(共13题)

2.
下列描述物质的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通电分解B.生石灰上滴加水C.铁制品锈蚀D.金刚石裁玻璃
3.
树状分类法是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树状分类的运用实例,下表所列的分类与图分类不相符的是

选项





A
人体所需营养素
蛋白质
糖类
纤维素

B
单质
金刚石
水银
氮气

C
溶液
碘酒
糖水
氨水

D
化肥
氮肥
磷肥
钾肥

 
A.AB.BC.CD.D
4.
如图示的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干冰B.食醋C.汽水D.硫酸铜溶液
5.
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容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A.B.C.D.
6.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局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1Na
12Mg
13Al
14Si
23.00
24.31
26.98
28.09
 
A. 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B. 1个铝原子的质量是26.98g
C. 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l4   D. 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l2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制二氧化碳
B.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C.电解水获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工业上用烧碱制取纯碱
8.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会发生锈蚀,证明氧气一定参加了反应必须要做的实验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9.
如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a的溶解度最大
B.浓的a溶液中含有少量b,通常采用加热浓缩后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a晶体
C.20℃时,a、b、c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D.10℃时,分别取用等质量溶剂配制成的b、c饱和溶液,再加热到70℃,若两溶液仍保持饱和状态,最多还能溶解b的质量小于析出c的质量
1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固体食盐B. 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D.过滤液体
11.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现向圆底烧瓶a、b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两种固体,再各滴加10mL的稀盐酸(足量).观察到在U形管中左边液面先上升,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最终左右两边液面高度相平.则a、b中加入的固体分别是下列四组物质中的

 
a
b
A
1g锌
1g铁
B
1.06g碳酸钠固体
0.84g碳酸氢钠固体
C
1g碳酸钠固体
1g碳酸氢钠固体
D
0.65g锌
0.56g铁
 
A.AB.BC.CD.D
12.
苯甲酸(C6H5COOH)是一种酸,可用于食品防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甲酸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苯甲酸能和铜反应产生氢气
C.苯甲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D.在食品中可以大量添加苯甲酸以延长保质期
13.
如图是某些物品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洁厕灵B.醋C.纯牛奶D.厨房清洁剂
14.
由C、H、O、Fe四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物质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甲、乙、丙是单质,X、Y是化合物.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甲、乙是非金属单质B.物质X一定是H2O
C.物质Y一定是氧化物D.甲与丙反应能生成X

3.选择题(共13题)

15.2016年4月,中国当代文坛“一喜一悲”:4日,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人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29日,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学校文学社准备以此为专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选插图  识相貌】

材料1:校报《名家档案》栏目内容节选: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著有《草房子》《火印》以及“大王书”系列等,他获得的“国际安徒生奖”,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陈忠实,中国著名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1997年茅盾文学奖,并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书目。陈忠实是一位拥有民族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

【析题词  导人生】

材料2:学校文学社记者团采访曹文轩的记录(节选):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读书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也是没有未来、没有过去的,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现在和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什么叫读书人?我在这里简单下一个定义:拥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人,叫读书人。

16.2016年4月,中国当代文坛“一喜一悲”:4日,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人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29日,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学校文学社准备以此为专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选插图  识相貌】

材料1:校报《名家档案》栏目内容节选: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著有《草房子》《火印》以及“大王书”系列等,他获得的“国际安徒生奖”,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

陈忠实,中国著名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1997年茅盾文学奖,并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书目。陈忠实是一位拥有民族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

【析题词  导人生】

材料2:学校文学社记者团采访曹文轩的记录(节选):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并引领我们走向前方。读书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也是没有未来、没有过去的,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现在和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什么叫读书人?我在这里简单下一个定义:拥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人,叫读书人。

17.已知函数f(x)= {#mathml#}{2|x|,x2(x2)2,x>2{#/mathml#} ,函数g(x)=b﹣f(2﹣x),其中b∈R,若函数y=f(x)﹣g(x)恰有4个零点,则b的取值范围是(  )
18.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19.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20.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1.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2.

溶液中可能有下列阴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Cl、OH、CO32、SO32、SO42

(1)当溶液中有大量的H+存在时,不可能大量存在 {#blank#}1{#/blank#} .

(2)当溶液中有大量的Ba2+存在时,不可能大量存在{#blank#}2{#/blank#} .

(3)当溶液中有大量的{#blank#}3{#/blank#} 存在时,上述所有阴离子都不可能大量存在.

23.

诗文默写填空。

24.

诗文默写填空。

25.

诗文默写填空。

26.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27.

下列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4.多选题(共2题)

28.
香料化学家已经开发出多种脂类人工香料,如丁酸甲酯(化学式为C5H10O2)具有苹果香味.下列有关丁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丁酸甲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丁酸甲酯的每个分子有17个原子构成
C. 丁酸甲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8.82%
D. 丁酸甲酯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0:5:16
29.
洗涤是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下列有关操作合理的是
A.用洗涤剂清洗试管表面的植物油
B.使用滴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蒸馏水洗净滴管并放回原瓶
C.刚加热过高锰酸钾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D.过滤时,用蒸馏水洗涤滤纸上的硫酸钡沉淀,以除去其表面的可溶性杂质

5.填空题(共1题)

30.
实验室欲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g/cm3),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此溶液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10%的氢氧化钠溶液    g。
(2)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滴管、烧杯、玻璃棒。
(3)用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待测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反应,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根据如图变化曲线,判断进行的操作是 (填字母)。
A.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硫酸溶液中
②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4)若完全中和50g稀硫酸溶液,恰好消耗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80g,试计算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6.实验题(共2题)

31.
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F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 b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请写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如图F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 。
32.
某班化学实验课进行酸碱盐的性质实验。
(自制酸碱指示剂)
(1)取少量紫包菜和白菜叶剪碎后分别放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分别装好待用。
(2)取四支试管分别用NaOH溶液和稀盐酸进行实验,观察到现象如图,记录如下:

 
NaOH溶液
稀盐酸
苹果汁
紫包菜汁液
①绿色
②红色
红色
白菜汁液
③无色
④淡黄色
淡黄色
 
你认为两种汁液中,更适合做酸碱指示剂的是    
(3)再用苹果汁进行相同实验,现象记录见上表.则苹果汁溶液显   性。
(酸碱盐的性质)
第一组学生进行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第二组学生进行B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从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微观本质上看,中和反应的实质可以用下图1表示,那么请在图2虚框中将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补充完整。
(废液再探究)
实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全部的浊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化学兴趣小组对浊液进行过滤,得到无色滤液,进一步探究无色滤液的成分。
(提出问题)滤液里溶质除了NaCl外,还有什么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①:BaCl2;猜想②:Na2SO4;猜想③:NaOH;猜想④:BaCl2、NaOH;猜想:⑤Na2CO3、Na2SO4;猜想:⑥Na2SO4、NaOH;猜想:⑦Na2CO3、Na2SO4      
(实验探究)
(1)取样,滴加紫包菜叶汁,显绿色,小军判断一定含NaOH,小华不同意,理由是   。(2)取样,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无明显现象,则猜想      一定不成立。
(3)为确定该滤液的组成,还需补充的实验是:    ,若观察到白色沉淀,则该无色滤液的组成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3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