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它们之间有下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1)指出B的一种用途 ,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 、 .
(2)写出化学方程式:F→E H→C
G→I ,B→H .
(3)上述反应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1)指出B的一种用途 ,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 、 .
(2)写出化学方程式:F→E H→C
G→I ,B→H .
(3)上述反应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单选题- (共8题)
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通过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均可生成二氧化碳
C. 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棉花、羊毛、塑料和天然橡胶等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A.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通过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均可生成二氧化碳
C. 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棉花、羊毛、塑料和天然橡胶等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都是原子构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 两种微粒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C.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可能改变
D.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A. 分子都是原子构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 两种微粒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C.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可能改变
D.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6.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
C.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 g甲、乙,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 g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
7.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它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大气中PM2.5含量高易导致雾霾天气.下列燃料燃烧时,不会引起大气中PM2.5增多的是
A.氢气 | B.煤炭 | C.汽油 | D.天然气 |
9.
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Cu2+、 H+、NO3—、CO32— B. H+、K+、Na+、SO42—
C. Fe2+、NH4+、OH—、SO42— D. Fe3+、K+、H+、Cl—
A. Cu2+、 H+、NO3—、CO32— B. H+、K+、Na+、SO42—
C. Fe2+、NH4+、OH—、SO42— D. Fe3+、K+、H+、Cl—
3.多选题- (共2题)
10.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正确的是
A. 鉴别硬水和软水,先分别取样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再观察现象
B. 检验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在其燃烧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观察有无水雾
C. 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加入一滴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气泡说明没有变质
D. 实验室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用碳酸钙与浓盐酸反应,将产生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后收集
A. 鉴别硬水和软水,先分别取样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再观察现象
B. 检验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在其燃烧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的烧杯,观察有无水雾
C. 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加入一滴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气泡说明没有变质
D. 实验室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用碳酸钙与浓盐酸反应,将产生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后收集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采用方法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物质 | 操作方法 |
A | NaCl(Na2CO3)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
B | KNO3溶液(CaCl2) | 滴加K2CO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
C | CO2(HCl) | 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
D | CuO(Cu) |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
A. A B. B C. C D. D
4.填空题- (共3题)
12.
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一些实验,主要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甲中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该放在________内,所需的硫酸铜溶液在配制前应先将硫酸铜晶体研碎,其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烧杯内的实验现象是 .
(2)实验乙、丙中均使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属于 (选填“金属”、“无机非金属”、“合成”或“复合”)材料.
(3)下列实验中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填序号).
(4)实验丁中将氧化铜和木炭粉混合物加入试管中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
(5)丁实验结束时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停止加热 ②从石灰水中移出导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甲中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固体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该放在________内,所需的硫酸铜溶液在配制前应先将硫酸铜晶体研碎,其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烧杯内的实验现象是 .
(2)实验乙、丙中均使用到了玻璃棒.玻璃棒属于 (选填“金属”、“无机非金属”、“合成”或“复合”)材料.
(3)下列实验中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填序号).
A.稀释浓硫酸 | B.硫在氧气中燃烧 |
C.用PH试纸测肥皂水的PH |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4)实验丁中将氧化铜和木炭粉混合物加入试管中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
(5)丁实验结束时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停止加热 ②从石灰水中移出导管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制造汽车要用到含铜、铁、铝等成分的多种金属材料.
(1)在汽车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 性.
(2)车体多用钢材制造.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钢铁与 接触而生锈.
(3)工业上用CO还原赤铁矿冶炼金属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需要用到硫酸铝、硫酸铜两种溶液和另一种药品是: .
(1)在汽车电路中,经常用铜作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 性.
(2)车体多用钢材制造.其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钢铁与 接触而生锈.
(3)工业上用CO还原赤铁矿冶炼金属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需要用到硫酸铝、硫酸铜两种溶液和另一种药品是: .
14.
现有下列6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E.天然气
F.硝酸钾
(1) 可作高能燃料用于航天
(2) 可用于运动员补充能量
(3) 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4)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5) 可用于居民厨房燃料
(6) 可作为农作物的复合肥料
A.小苏打 |
B.氢气 |
C.熟石灰 |
D.葡萄糖 |
E.天然气
F.硝酸钾
(1) 可作高能燃料用于航天
(2) 可用于运动员补充能量
(3) 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4)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5) 可用于居民厨房燃料
(6) 可作为农作物的复合肥料
5.实验题- (共1题)
15.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①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及不溶性杂质(不与酸反应).
②生产原理反应:NaCl+ NH3+ CO2+ H2O= NaHCO3↓+ NH4Cl,分离得晶体B,并使其充分受热,可分解制得纯碱,同时得到二氧化碳和水.
③氯化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NH4Cl△ NH3↑+HCl↑.
④部分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问题讨论)
(1)①溶液A中的溶质有NaCl和 、 ,
②操作Ⅱ的名称为 .
③流程中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粗盐中的 .
④写出加入NaOH溶液与Mg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⑤晶体B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 (填序号).
A.NaOH B.NH3C.HCl D.CO2
(组成探究一)
(3)设计实验检验纯碱样品中是否混有晶体B,请完成下表
(组成探究二)
(4)取纯碱样品加水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沉淀的方程式为 ,由此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NaCl.

(组成探究三)
(5)同学们为了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判断加入氯化钙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然后观察现象判断.
②判断滤渣是否洗涤干净,可以采取向最后的洗出液中滴加 ,然后观察现象判断.
A.氯化钡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稀盐酸
③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分)
(查阅资料)
①生产原料粗盐中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MgCl2和CaCl2)及不溶性杂质(不与酸反应).
②生产原理反应:NaCl+ NH3+ CO2+ H2O= NaHCO3↓+ NH4Cl,分离得晶体B,并使其充分受热,可分解制得纯碱,同时得到二氧化碳和水.
③氯化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NH4Cl△ NH3↑+HCl↑.
④部分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问题讨论)
(1)①溶液A中的溶质有NaCl和 、 ,
②操作Ⅱ的名称为 .
③流程中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粗盐中的 .
④写出加入NaOH溶液与Mg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⑤晶体B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 (填序号).
A.NaOH B.NH3C.HCl D.CO2
(组成探究一)
(3)设计实验检验纯碱样品中是否混有晶体B,请完成下表
选择的装置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选择的装置(填序号)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样品不含晶体B |
(组成探究二)
(4)取纯碱样品加水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沉淀的方程式为 ,由此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NaCl.

(组成探究三)
(5)同学们为了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判断加入氯化钙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然后观察现象判断.
②判断滤渣是否洗涤干净,可以采取向最后的洗出液中滴加 ,然后观察现象判断.
A.氯化钡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稀盐酸
③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8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