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61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1

1.计算题(共1题)

1.
某粗盐中除NaCl以外还含有少量杂质MgCl2,为了测定粗盐中MgCl2的质量分数。取固体样品50.0g完全溶解于150.0g水中,并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请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下列计算:
(1)反应完全时,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_____g;
(2)在粗盐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_____
(3)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2.简答题(共1题)

2.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为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操作及有关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则c点时溶液的颜色为_____,b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
(2)图乙为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_____。为配制3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3.推断题(共1题)

3.
A、B、C、D、E、F、G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A是白色固体,B和F是黑色固体,G和H是无色液体,E在D中燃烧的现象非常剧烈,火星四射。B在反应③中作催化剂。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上述物质的化学式:A___;G___。
(2)写出上述①②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里注明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①___(_____)反应
②___(_____)反应
③___。

4.科学探究题(共1题)

4.
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a.固体酒精也被称为“酒精块“或固体燃料块。固体酒精并不是固体状态的酒精而是将酒精、硬脂酸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b.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
c.氯化钡、氯化钠溶液均呈中性。
d.BaCl2+Na2CO3=BaCO3↓+2NaCl  生成的BaCO3为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
(1)酒精的化学式与NaOH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实验探究1)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同学们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未观察到紫色石蕊变为蓝色,说明酒精溶液_____(填“显”或“不显”)碱性。
(实验探究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①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同学们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现象,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请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_____
实验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5.单选题(共14题)

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A
B
C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活性炭作口罩滤芯
碳棒(含石墨)作电极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性质
干冰升华后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活性炭吸附性
石墨导电性
氧气助燃性
 
A.AB.BC.CD.D
6.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 与 b 质量差是生成氧气的质量
B.P 点处固体成分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C.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D.反应过程中,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保持不变
7.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如图是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由此得不到的信息是(  )
A.硒原子的质子数为34
B.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D.硒是非金属元素
8.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入酚酞试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9.
下列三幅图都来自课本,都是和水相关的,结合图形,指出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图2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B.三幅图中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C.在图1的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D.图3中水的状态前后不会改变
10.
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试管炸裂﹣﹣试管内壁有水
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可能是石灰水变质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成功﹣﹣装置漏气
D.用托盘天平称取9.2g食盐,质量总是不准确﹣﹣砝码与食盐位置放反了
11.
下列物质在应用中,只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将活性炭放入冰箱中除去异味
B.用铅笔芯粉末使锁的开启变的更灵活
C.用二氧化碳灭火
D.用一氧化碳来冶炼生铁
12.
某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煤火炉上放一盆水防止煤气中毒
B.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马上打开排气扇排气
C.为了延长铝锅的使用寿命应常用钢丝球刷洗以保持洁净
D.用灯火检验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超标
13.
下列有关金属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空气中灼烧铜丝,其表面会变黑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硬度非常大
C.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D.埋在潮湿、疏松、透气的酸性土壤中的铸铁管容易被腐蚀
14.
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明矾对自水进行杀菌消毒B.用灼烧的方法区别羊毛线和棉纱线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D.用湿润的pH试纸测某溶液的pH
15.
如图为某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浓度。当条件改变时,溶液新的状态在图中对应的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不正确的是(  )
A.都升温10℃后,M、N点均向右平移
B.加水稀释(假设温度都不变)时,M、N点均向下移
C.都降温10℃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
D.蒸发溶剂(假设温度都不变)时,先是M点不动,N点左平移至曲线;继续蒸发溶剂,M、N点都不动
16.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
B.生石灰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
C.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
D.浓硫酸有挥发性,在试剂瓶口有白雾现象
17.
爱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
A.普及大排量燃油汽车
B.鼓励使用纸巾、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
C.根据农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点按规定合理施用农药
D.将废旧金属和旧手机投入标有“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箱
18.
下列客机上使用的物品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合金门把手B.真皮椅套C.塑料快餐盒D.羊毛毯子

6.选择题(共1题)

19.

下表是有关淀粉酶的实验,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注:人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各试管保温时间相同)

不同条件下淀粉酶的实验结果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温度

试剂

实验

现象

1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清水2mL

37℃左右

碘液

变蓝

2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稀释的唾液2mL

0℃

变蓝

3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稀释的唾液2mL

37℃左右

不变蓝

4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稀释的唾液2mL

100℃

变蓝

5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加2﹣3滴2%盐酸

的稀释唾液2mL

37℃左右

变蓝

6

蛋白质溶液2mL

稀释的唾液2mL

37℃左右

无变化

(1)1号试管和3号试管实验结果相对照说明{#blank#}1{#/blank#} 

(2)2号、4号试管与3号试管实验结果相对照说明{#blank#}2{#/blank#} 

(3)5号试管与3号试管实验结果相对照说明{#blank#}3{#/blank#} 

(4)当2号和4号试管的温度条件重新设定为37℃时,酶活性可恢复的为{#blank#}4{#/blank#} 试管.

7.填空题(共2题)

20.
化学和生产、生活紧密相关。请你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分某地下水(硬水)和蒸馏水,可以选用的物质是_____。了解某工厂排放废水的酸碱度,可以使用_____进行测定。
(2)合理选择饮食、正确使用药物等都离不开化学。水果、蔬菜能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索是_____;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如缺_____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
(3)用洗洁精清洗或汽油都能除去油污,用洗洁精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作用。
(4)二氧化钛(TiO2)可制作用于家装的白色涂料,其中Ti化合价为_____。
(5)含小苏打的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症,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1.
要使一条同样大小的纸片和镁条燃烧,用火柴就可以将纸片点着,而镁条却必须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才能燃烧,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