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认识酒精灯中的酒精
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所用燃料为酒精,某同学通过观察、实验和查阅资料,整理了下列有关酒精的信息:①酒精又名乙醇,化学式为C2H5OH;②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易燃烧,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⑥常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⑦点燃酒精灯,酒精在灯芯处汽化后发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以上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_____,化学性质的是_____(填序号)。
(2)组成酒精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各种“酒”中均含酒精(乙醇),假酒中因含少量甲醇(CH3OH),饮用后使人中毒,轻者失明,重者死亡,乙醇和甲醇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
(3)酒精易挥发,因此酒精灯不用时应盖上灯帽,酒精挥发发生的是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
a.酒精分子的运动速率 b.酒精分子的构成 c.酒精分子之间的排列方式 d.酒精的化学性质
e.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 f.酒精分子的能量 g.酒精分子的质量
(4)写出酒精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5)某同学仅用干燥的烧杯和澄清的石灰水就证明了点燃酒精灯时,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同学的实验方法是:_____。
(6)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_____。
A 燃烧匙 B 试管 C 量筒 D 蒸发皿
(7)用分子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中的酒精和水探究分子的性质,如图,在小玻璃药瓶中注入约一半体积的水,再向瓶中加入滴有蓝墨水的酒精,塞上瓶塞,液体液面处于a处,用手指堵住塑料管口,上下颠倒玻璃瓶,使两种液体充分混合后,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把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的小玻璃瓶先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上升,紧接着将小玻璃瓶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塑料管内液面又下降,说明_____。
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所用燃料为酒精,某同学通过观察、实验和查阅资料,整理了下列有关酒精的信息:①酒精又名乙醇,化学式为C2H5OH;②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易燃烧,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⑥常用作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⑦点燃酒精灯,酒精在灯芯处汽化后发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以上描述酒精物理性质的是_____,化学性质的是_____(填序号)。
(2)组成酒精的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各种“酒”中均含酒精(乙醇),假酒中因含少量甲醇(CH3OH),饮用后使人中毒,轻者失明,重者死亡,乙醇和甲醇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
(3)酒精易挥发,因此酒精灯不用时应盖上灯帽,酒精挥发发生的是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
a.酒精分子的运动速率 b.酒精分子的构成 c.酒精分子之间的排列方式 d.酒精的化学性质
e.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 f.酒精分子的能量 g.酒精分子的质量
(4)写出酒精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
(5)某同学仅用干燥的烧杯和澄清的石灰水就证明了点燃酒精灯时,酒精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该同学的实验方法是:_____。
(6)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_____。
A 燃烧匙 B 试管 C 量筒 D 蒸发皿
(7)用分子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同学利用实验室中的酒精和水探究分子的性质,如图,在小玻璃药瓶中注入约一半体积的水,再向瓶中加入滴有蓝墨水的酒精,塞上瓶塞,液体液面处于a处,用手指堵住塑料管口,上下颠倒玻璃瓶,使两种液体充分混合后,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把液面下降至b处以下的小玻璃瓶先放入盛热水的烧杯中,发现塑料管内液面上升,紧接着将小玻璃瓶放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塑料管内液面又下降,说明_____。
2.
水和以水为溶剂制成的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生理盐水中的溶剂是_____.
(2)市售的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_____(填字母).
A 烧碱 B 食盐 C 硝酸铵 D 生石灰
(3)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依据曲线图得出三条相关信息:

①在t3℃时,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a物质的质量是_____;
②在_____℃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和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③通过观察与思考,你还能得出的一条信息是_____(信息中要求包含两种物质)
(4)现有一瓶浓硫酸,标签如图所示.欲将该瓶浓硫酸完全稀释成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g.
(1)生理盐水中的溶剂是_____.
(2)市售的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_____(填字母).
A 烧碱 B 食盐 C 硝酸铵 D 生石灰
(3)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依据曲线图得出三条相关信息:

①在t3℃时,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a物质的质量是_____;
②在_____℃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和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③通过观察与思考,你还能得出的一条信息是_____(信息中要求包含两种物质)
(4)现有一瓶浓硫酸,标签如图所示.欲将该瓶浓硫酸完全稀释成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g.

2.推断题- (共1题)
3.
思维导图是激发大脑潜能,练就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图示中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属于不同类别,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图中“﹣”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生成另一种物质。分析推理,回答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_____;D→E反应的实质为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物质C的化学式:_____;D→E反应的实质为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计算题- (共1题)
4.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0 g某锌样品(含少量杂质,且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当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93.7 g时,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g。
(2)样品中锌的质量为多少克__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g。
(2)样品中锌的质量为多少克__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_?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5.
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某中学兴趣小组从污水中取样想对其成分进行验证:
(1)若要用pH试纸测定该河水的酸碱度其正确的操作方法_____
(2)要证明污水中是否含有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写出简单的验证方案如表.
(1)若要用pH试纸测定该河水的酸碱度其正确的操作方法_____
(2)要证明污水中是否含有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写出简单的验证方案如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取样加入足量_____溶液 ②取步骤1中反应后的溶液加足量的_____溶液 ③过滤 ④在滤液中,滴加_____溶液 | 有气泡 有白色沉淀 _____ | 含有碳酸钠 含有硫酸钠 含有氯化钠 |
5.单选题- (共10题)
7.
“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
B.此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10.
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A.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 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
C. 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D. 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 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
C. 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D. 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2.
在C→CO2→CaCO3→CaO→Ca(OH)2的转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CO2转化过程中只能体现C的可燃性 |
B.CaO→Ca(OH)2的过程吸收热量 |
C.在此转化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
D.如要实现由CaCO2→CO2只能通过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
13.
化学与我们息息相关.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A.化学与生活 | B.化学与健康 |
制作馒头人们常用碳酸氢钠作膨松剂 在被蚊虫叮咬处涂上牙膏可以止痛消痒 | 补钙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 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多吃水果和蔬菜 |
C.化学与环保 | D.化学与农业 |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改进尾气净化技术 减少雾霾天气大力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 | 大量施用农药化肥更好提高农作物产量 土壤酸化常用熟石灰加以改良 |
A.A B.B C.C D.D
14.
2015年4月22日第46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下列描述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为粮食增产,尽可能大量施用高效化肥、农药 |
B.霾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 |
C.禁止使用新型材料,防止污染环境 |
D.努力实施“绿色化学”,把化学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到最低 |
15.
下列关于对化学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2 |
B.加热过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 |
C.向盛有一定量浓硫酸的试管中,滴加蒸馏水进行稀释 |
D.用嘴小心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
6.选择题- (共2题)
16.
下表是有关淀粉酶的实验,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注:人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各试管保温时间相同)
不同条件下淀粉酶的实验结果
试管编号 | 加入物质 | 温度 | 试剂 | 实验 现象 | |
1 |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 清水2mL | 37℃左右 | 碘液 | 变蓝 |
2 |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 稀释的唾液2mL | 0℃ | 变蓝 | |
3 |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 稀释的唾液2mL | 37℃左右 | 不变蓝 | |
4 |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 稀释的唾液2mL | 100℃ | 变蓝 | |
5 |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 加2﹣3滴2%盐酸 的稀释唾液2mL | 37℃左右 | 变蓝 | |
6 | 蛋白质溶液2mL | 稀释的唾液2mL | 37℃左右 | 无变化 |
(1)1号试管和3号试管实验结果相对照说明{#blank#}1{#/blank#}
(2)2号、4号试管与3号试管实验结果相对照说明{#blank#}2{#/blank#}
(3)5号试管与3号试管实验结果相对照说明{#blank#}3{#/blank#}
(4)当2号和4号试管的温度条件重新设定为37℃时,酶活性可恢复的为{#blank#}4{#/blank#} 试管.
7.填空题- (共2题)
18.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微粒的符号_______________。
(2)稀有气体氦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3)保持双氧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_______。
(4)写出硫酸铝的化学式并标出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
(1)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2)稀有气体氦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3)保持双氧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_______。
(4)写出硫酸铝的化学式并标出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
19.
在水的电解过程中,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如得到30mL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大约得到_____mL.通过实验可得出水在_____的作用下分解产生_____和_____的结论,同时也说明了两个问题:
(1)水是由_____组成的一种_____物,又属于_____物.
(2)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_____,而_____不能再分.
(1)水是由_____组成的一种_____物,又属于_____物.
(2)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_____,而_____不能再分.
8.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