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南省岳阳开区七校联考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58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5/31

1.简答题(共2题)

1.
夏天要下雨时鱼儿为什么会浮出水面?
2.
2010年4月底墨西哥湾发生重大油井泄漏事故,日泄漏原油几请千桶。
(1)泄漏原油的危害有: (填一种即可)(2分)
(2)为制止灾难延续,人们想到了一种办法:可控燃烧法,就是将泄漏的原油烧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可行?  其理由是    

2.计算题(共1题)

3.
小洁同学为测定测定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50%),她取出4片片剂(每片2.5克),研碎后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放出气体为止,共用去稀盐酸40.0 g,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量为47.8 g(不含烧杯质量, 假定钙片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通过计算判断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标注是否属实。

3.单选题(共9题)

4.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A.Na2CO3和H2SO4B.CuSO4和NaOHC.HCl和NaOHD.KCl和NaNO3
5.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C.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D.由于反应前后原子种类相同,所以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6.
毒品严重危害人类社会。冰毒的化学式为C10H15N,有关冰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CO
B.完全燃烧时的生成物只有两种
C.C、H、N三种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H元素
D.C、H、N元素的质量比为10:15:1
7.
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或天然物质。工业染料苏丹红Ⅰ号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苏丹红Ⅰ号的化学式为C16H12N2O,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苏丹红Ⅰ号中含有四种元素
B.苏丹红Ⅰ号分子中含有16个碳原子、6个氢气分子、1个氮气分子和1个氧原子
C.苏丹红Ⅰ号中碳、氢、氮、氧的质量比为48:3:7:4
D.苏丹红Ⅰ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77.4%
8.
某同学设计了一些准备在实验室制取有关气体的方案,其中合理可行的是
A.加热氯酸钾与高锰酸钾的混合物制氧气B.用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
C.用稀盐酸与生石灰反应制二氧化碳D.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制二氧化碳
9.
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某溶液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
B.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C.检验氢气纯度时,将一收集气体的试管移近火焰,没有响声,表明氢气纯净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
10.
下列物质分离方法错误的是()
A.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导出点燃
B.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
C.除去H2中混有的HCl:将气体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CuO:用足量的稀硫酸浸泡后过滤、洗涤
11.
下列生活中的常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是(  )
A.钢筋混凝土B.陶瓷C.塑料D.钢铁
12.
“绿色化学”是当今社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利用率为100%。下列反应符合绿色化学这一特点的是
A.工业冶铁B.用生石灰制熟石灰C.实验室制二氧化碳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4.选择题(共16题)

13.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句话说明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    )

14.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句话说明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    )

15.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句话说明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    )

16.

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最基本的就要(   )

17.

狄更斯说:“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这句话表明(   )

18.

不经风雨不见彩虹,正是穿插于其中的挫折与坎坷,才使人感到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五彩缤纷。

请以“感悟挫折”为题,在班里组织一次演讲比赛。为了搞好这次活动,请你来担任策划人,你能出色完成任务吗?

19.

中国谚语“立身方知人辛苦”,意思告诉人们(   )

20.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21.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22.

青春犹如绽放的花朵,美得蝶留恋,让人赞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青春期身体发育变化的是(    )

23.

青春犹如绽放的花朵,美得蝶留恋,让人赞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青春期身体发育变化的是(    )

24.

材料一:人生,是一次远征,征途曲折坎坷漫长,挫折像月伴你而行,即使当你获取成功后的辉煌,感受辉煌后的喜悦之际,挫折也并未远你而去,却是隐没于朝霞的明艳中,它依旧将在每个晚上随你而行,挥之不去。虽说挫折带着凄苦是人生浓重的底色,但人生没有刻骨铭心的挫折既不丰富又不完整。

疾病、打击、不幸、折磨和失意,这些来自于心灵和肉体的以及外部环境的痛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虽然有轻有重,有长有短,但让人感受到的滋味却是同样的厚重和深刻、痛苦。在弱者面前,会使其六神无主,万念俱灰,在强者面前,会使其超然洒脱,老练成熟。对每一个人来说,痛苦是无法躲避的,当痛苦降临到头上时,我们只有坦然处之。也许,面对痛苦,我们要拥有包容一切的胸怀和气度。痛苦,既磨难人,也造就人。

材料二: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25.

材料一:人生,是一次远征,征途曲折坎坷漫长,挫折像月伴你而行,即使当你获取成功后的辉煌,感受辉煌后的喜悦之际,挫折也并未远你而去,却是隐没于朝霞的明艳中,它依旧将在每个晚上随你而行,挥之不去。虽说挫折带着凄苦是人生浓重的底色,但人生没有刻骨铭心的挫折既不丰富又不完整。

疾病、打击、不幸、折磨和失意,这些来自于心灵和肉体的以及外部环境的痛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虽然有轻有重,有长有短,但让人感受到的滋味却是同样的厚重和深刻、痛苦。在弱者面前,会使其六神无主,万念俱灰,在强者面前,会使其超然洒脱,老练成熟。对每一个人来说,痛苦是无法躲避的,当痛苦降临到头上时,我们只有坦然处之。也许,面对痛苦,我们要拥有包容一切的胸怀和气度。痛苦,既磨难人,也造就人。

材料二: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26.

维吾尔族谚语说:“自食其力,生活是甘甜的;卑躬屈膝,生活是酸苦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

27.

以下关于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观点和做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28.

以下关于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观点和做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5.多选题(共2题)

29.
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Fe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Fe2+
C.滤纸上有Ag、Cu、Fe ,滤液中有Fe2+
D.滤纸上有Ag、Cu、Fe ,滤液中有Ag+、Cu2+
30.
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化学家提出一种酸碱理论──质子论。这种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的分子或离子都是酸;凡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都是碱。根据这一理论,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碱的是()
A.HNO3B.CO32- C.NH4+D.SO42-

6.填空题(共4题)

31.
已知有化合物甲、乙和单质丙、丁四种物质发生如下反应:甲+丙→乙+丁
(1)该反应所属反应类型是     反应。
(2)若乙的溶液为浅绿色,丁为无色气体,则丙是 (用化学式回答,下同)
(3)在常温下甲是固体,若乙为无色液体,则丙是 ;若乙为无色
气体,则丙是
32.
用化学符号填空
(1)三个铁离子______,
(2)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
(3) 氧气________,
(4)碳酸根离子______,
(5)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_____________。
33.
(1)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的单质,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②化学性质相似 ③物理性质相似
④是同一种物质 ⑤完全燃烧后都生成二氧化碳  ⑥都是黑色固体
(2)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用纳米级某种氧化剂做催化剂,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与氮氧化物(NOX)反应,转化为空气中含有的两种气体(其中一种为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NOX发生了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34.
(1)学习和生活中常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学好化学可以帮助人们辨认清楚,如干冰不是冰,是二氧化碳;白金不是金,是金属铂。请问类似的化学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试举出二例:    
(2)现有:a.盐酸 b.浓硫酸 c.熟石灰 d.纯碱 e.胆矾 f.氮气 g.甲烷等七种物质,请用编号回答下列问题: ①有时家庭做馒头会用到的物质是 。 ②能用来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是 。③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造成矿井瓦斯爆炸的是 。④我国古代湿法炼铜的原料之一是

7.实验题(共1题)

35.
甲乙两同学学完质量守恒定律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甲同学取一支蜡烛粘在一小块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和蜡烛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如图所示。点燃蜡烛,过一会观察到天平指针_______(向左偏、向右偏)因此他得出结论:蜡烛燃烧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思考后,进行了改进,他将蜡烛放于一密闭、干燥、透明的玻璃容器中,放于天平上调节平衡,并设法点燃蜡烛,过一会观察到蜡烛熄灭,天平仍然平衡,他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甲同学得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乙同学从实验上证实蜡烛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并且还从微观角度进行了解释,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通过仔细观察。还观察到了一个明显的现象_______________,他根据该现象得出蜡烛的组成中含有氢元素;该同学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最后还得出蜡烛的组成中还一定含碳元素。他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他得出蜡烛的组成中一定含碳、氢元素结论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同学实验时,观察到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请你举出生活中应用该原理灭火的一个具体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6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