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西卷)化学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531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3/8/5

1.推断题(共1题)

1.
化学小组同学为鉴定某工厂排出的无色污水成分,他们查阅工厂的有关资料后,推测出污水中可能含有HCl、Na2SO4、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同学们取污水进行了探究:(已知Na2SO4溶液呈中性)
(1)测污水的pH:取一张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数为pH=2,由此可知:污水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可能有Na2SO4
(2)检验Na2SO4是否存在:甲同学在一支试管中取少量污水,向试管中滴加少量的_______________溶液,振荡,产生了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污水中有Na2SO4存在。乙同学用物理方法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他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探究,同学们确定了污水的成分。
为使排放的污水中不含酸或碱,可向污水中加过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8题)

2.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牛奶变酸C.干冰升华D.风力发电
3.
对于化学反应X+Na2CO3=2Y+CaCO3↓的分析,错误的是()
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 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C. X一定是熟石灰
D. X中阴离子化合价是-1
4.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由甲烷的化学式“CH4”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 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g B. 甲烷中有4个氢原子
C. 甲烷中碳的质量分数为20%     D. 甲烷是一种有机物
5.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的水溶液呈酸性,所以用于制作汽水
B.NaOH水溶液呈碱性,所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石墨具有导电性,所以常用作电池电极
D.生石灰遇水能放出热量,所以常用作干燥剂
7.
为了维持生命健康,人们每天需要摄入一定量蛋白质。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米饭B.鸡蛋C.苹果D.植物油
8.
下列物品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铝合金门窗B.玻璃杯子C.塑料薄膜D.羊毛围巾
9.
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时,立即大开门窗通风
B.炒菜时,油锅内意外着火,立即加入青菜灭火
C.液化气、煤气泄漏起火时,首先关闭气体阀门
D.被围困在火灾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子逃生

3.选择题(共17题)

10.{#mathml#}(2x)6{#/mathml#} 展开式中不含x2项的系数的和为(   )
11.二项式(2x4﹣ {#mathml#}13x3{#/mathml#} )n的展开式中含有非零常数项,则正整数n的最小值为(   )
12.在(2x+1)(x﹣1)5的展开式中含x3项的系数是{#blank#}1{#/blank#}(用数字作答).
13.已知( {#mathml#}1a{#/mathml#} +ax)5﹣( {#mathml#}1b{#/mathml#} +bx)5的展开式中含x2与x3的项的系数的绝对值之比为1:6,则a2+b2的最小值为(   )
14.(x2+x+1)5展开式中,x5的系数为(   )
15.(x﹣ {#mathml#}1x{#/mathml#} )6的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为第{#blank#}1{#/blank#}项.
16.(x﹣ {#mathml#}1x{#/mathml#} )6的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为第{#blank#}1{#/blank#}项.
17.已知n= {#mathml#}02{#/mathml#} x3dx,则(x﹣ {#mathml#}233{#/mathml#} )n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blank#}1{#/blank#}.
18.已知n= {#mathml#}02{#/mathml#} x3dx,则(x﹣ {#mathml#}233{#/mathml#} )n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blank#}1{#/blank#}.
19.已知n= {#mathml#}02{#/mathml#} x3dx,则(x﹣ {#mathml#}233{#/mathml#} )n的展开式中常数项为{#blank#}1{#/blank#}.
20.20172016除以2018的余数为{#blank#}1{#/blank#}.
21.若 {#mathml#}(2x)4=a0+a1x+a2x2+a3x3+a4x4{#/mathml#} ,则a1+a2+a3+a4=(   )
22.若 {#mathml#}(2x)4=a0+a1x+a2x2+a3x3+a4x4{#/mathml#} ,则a1+a2+a3+a4=(   )
23.若 {#mathml#}(2x)4=a0+a1x+a2x2+a3x3+a4x4{#/mathml#} ,则a1+a2+a3+a4=(   )
24.(x﹣1)4﹣4x(x﹣1)3+6x2(x﹣1)2﹣4x3(x﹣1)•x4=(   )
25.若 {#mathml#}1+x+x2+x7=a0+a1(x1)+a2(x1)2++a7(x1)7{#/mathml#} ,则a2=(   )
26.已知 {#mathml#}(2x3)5=a0+a1x+a2x2+a3x3+a4x4+a5x5{#/mathml#} ,则a1+2a2+3a3+4a4+5a5={#blank#}1{#/blank#}.

4.填空题(共5题)

27.
用化学用语填空:
氧元素____________;2个氧分子___________;钠离子________;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自来水厂对汾河水进行净化,取水后,首先向其中加入明矾,再经过过滤、消毒灭菌后使之达到饮水标准。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的生成物可以_______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加速沉降。要测定饮用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用__________来检验。
(3)水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资源,写出实验室用水鉴别的一组物质_________________。
29.
下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______物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g。
(2)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的质量将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t2℃时,分别用50gA、B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A_____B(填“<”“>”或“=”)
30.
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山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Mg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2)

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
图2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结合成水分子。
由此可见:得到同一物质,运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能不同。
31.
已知A、B、C、D四种物质中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A为红色固体,C、D中含元素种类相同,B→A反应过程较为复杂。“→”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C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A→B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D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能够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共1题)

32.
同学们在实验室用5%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性质实验。
溶液配制:用50ml 30%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密度为1.13g/cm3)配制5%的H2O2溶液(密度约为1g/cm3)。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玻璃棒外还需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
A.托盘天平
B.烧杯
C.漏斗
D.量筒E.胶头滴管
 
气体制备:用配制好的5%H2O2溶液和MnO2制取O2。请你在“A”、“B”两套装置中选择其中一套,并说明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反应结束后同学们回收了混合物中的MnO2,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实验:小明用收集好的氧气,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把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使铁丝在氧气中持续剧烈燃烧,他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缓慢插入集气瓶中,观察到持续剧烈燃烧。通过实验得出,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且可燃物燃烧更剧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7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