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C6H12O6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调味剂厂采用发酵技术生产的“原醋”中,乙酸的质量分数为10.5%,将100kg上述“原醋”稀释成质量分数为3.5%的食醋,需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3)糖类发酵生成乙醇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2C2H5OH+2CO2(反应条件省略,下同)
①求2.7kg上述糖理论上制得乙醇的质量。(请将计算过程写到答题卡上)
②糖类和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6H12O6+6O2=6CO2+6H2O
C2H5OH+3O2=2CO2+3H2O
已知完全燃烧2.7kg上述糖生产1.62kg的水,若将①中制得的乙醇完全燃烧,则生成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9题)
甲 | 乙 | 丙 | ![]() |
![]() | ![]() | ![]() |
一定条件下,3.4g甲物质和4.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g乙物质和另一种物质X,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物质甲的化学式是NH3 B. 物质X的质量为2.8g
C. 物质X中含两种元素 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物质X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
B.金属铝不能与氧气反应,常用于制作炊具 |
C.碳酸钠能与酸反应,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
A.用紫色石蕊试液可以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
B.用适量BaCl2溶液可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K2SO4 |
C.将铁钉分别置于干燥、潮湿的空气中,可探究水对铁生锈的影响 |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时,应将水倒入浓硫酸中稀释 |
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人类不缺淡水 | B.水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C.生活中可以用食盐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 D.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

A.MgSO4的溶解度始终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B.t1℃时,KCl和MgSO4两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
C.t2℃时,1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agMgCl2 |
D.将t1℃时的KCl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

A.收集CO2气体——⑥⑦⑧ |
B.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O2—⑦⑧⑨ |
C.用H2O2溶液和MnO2制O2——①② |
D.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CO2——③④⑤ |
3.选择题- (共9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美国,并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导致美国经济萧条冷落,失业人数猛增,人民群众深受其害。
材料三:1992年初,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出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材料一:下列是关于工业革命的三幅图片
材料二: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尔《美国世纪》
材料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材料四:
材料五: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材料一:下列是关于工业革命的三幅图片
材料二:在19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沃尔·特拉斐尔《美国世纪》
材料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材料四:
材料五: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①美国的扶植
②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③重视科技和人才培养
④实行民主化改革
4.填空题- (共3题)
(1)下图表示核电荷数为11~17的元素最高和最低化合价。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氯元素的最高正价是____________。
②若某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则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为__________。
③写出图中元素的化合价随着核电荷数递增的一条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通常排在前面的金属更易失去电子。回答以下问题:
①某金属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②我国古代发明了“曾青(即硫酸铜)得铁化为铜”的湿法炼铜法,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反应中,更易失去电子的金属是________。
(1)分离液化空气可获得氮气和_____________两种主要气体;氮气用作保护气,说明氮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能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该过程发生_____________变化。
(3)某燃煤电厂富氧燃烧技术原理图如下:

①富氧燃烧与普通燃烧相比,能提供更多的O2,使锅炉中的CO充分燃烧,请写出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采用该技术有利于对CO2捕捉、封存和利用,减少碳排放,获得的CO2可用于制干冰,干冰的用途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捕捉CO2也可用NaOH溶液,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采用图中工艺,可以使煤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和_________气体的排放总量大大下降,从而有效防止了酸雨的形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9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