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2017年九年级中考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5205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7/5/16

1.单选题(共17题)

1.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风力发电C.海水晒盐D.钢铁生锈
2.
属于纯净物的是
A.柠檬水B.矿泉水C.自来水D.蒸馏水
3.
下列化学符号所表示含义正确的是
A. FeCl2—氯化铁 B. 2Cu—2个铜原子 C. 2N—2个氮元素 D. Hg—银元素
4.
在臭氧(O3)、二氧化氯(ClO2)和双氧水(H2O2)这三种消毒剂中均含有
A.氧分子B.氧化物C.氧气D.氧元素
5.
大蒜中的 “硫化丙烯”(C3H6S)具有杀菌作用,关于硫化丙烯”(C3H6S)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由10个原子构成
B.它的摩尔质量为74g
C.1molC3H6S中约含6.02×1024个原子
D.其中碳、氢、硫元素质量比为3:6:1
6.
氨气(N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3B.+3C.+4D.+5
7.
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的气体是
A.O2B.N2C.H2D.He
8.
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木炭B.石墨C.焦炭D.活性炭
9.
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正确的是
A.甲处发生的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
B.乙处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D.将丁处氢氧化钠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可检验乙处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
10.
不适于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是
A.B.C.D.
11.
下列错误的说法是
A.水银不是银B.盐酸不是酸C.干冰不是冰D.纯碱不是碱
12.
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方案是
A.用稀硫酸鉴别炭粉和氧化铜
B.用锌粒鉴别食盐水和稀盐酸
C.用硝酸银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D.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13.
金属钯(Pd)是种用于制首饰的银白色贵金属,现进行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将钯丝伸入稀盐酸
将银丝伸入PdCl2溶液
将铂丝伸入PdCl2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银丝表面析出固体  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由上述现象可知,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
A.氢之前B.银和铂之间C.氢和银之间D.铂之后
14.
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物质是
A.面粉B.白酒C.白糖D.食盐
15.
化学实验现象绚丽多彩.如图是无色溶液X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无色溶液X是(  )
A.稀盐酸B.稀硫酸C.澄清石灰水D.硫酸钠溶液
16.
K2CO3是常用的钾肥,其焰色反应呈
A.红色B.黄色C.紫色D.绿色
17.
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块粉碎后燃烧会更加充分
B.提倡使用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C.“氢能”是利用了化学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
D.使用燃气热水器时应保持通风以避免天然气中毒

2.填空题(共5题)

18.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水”。
①从分类角度:蒸馏水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物;
②从微观角度:构成水的微粒是______(填名称);
③从变化角度: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______。净水过程中常用液氯(Cl2)作消毒剂,液氯注入水后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在上述反应前后,存在形态没有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
④从应用角度:生理盐水的溶剂为______;
⑤从环保角度:提倡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不合理的做法是______。
A.淘米水浇花
B.使用节水龙头
C.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19.
现有“碳家族”中的六种物质:C、CO、CO2、H2CO3、CaCO3、CH4,请用化学式填写:
①属于单质的是_____;
②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
③汽水中含有的酸是______;
④用于冶炼金属的氧化物是______;
⑤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20.
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图中a点的含义是______,60℃时,两物质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
②当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采用_______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③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转化为同温下的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④如图所示,10℃时向硝酸钾溶液(底部有Xg硝酸钾晶体)中加入10g水并充分搅拌,恢复至10℃,正确的说法是______。
A.所得溶液一定饱和
B.溶质质量一定变大
C.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变大
D.若X< 2.1g,所得溶液不饱和
⑤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氢氧化钠。反应原理是:
2NaCl+2H2OH2↑+Cl2↑+2NaOH。
Ⅰ.该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呈黄绿色,具有剌激性气味,该气体是_____(填“H2”或“Cl2”)。向电解后的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可观察到_____,证明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
Ⅱ.电解食盐水时,若有0.5molNaCl参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g。(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21.
不同场合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可能不同。
【实验室制取氧气】甲组同学用以下装置收集干燥的氧气。

①写出图中仪器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
②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B中白色固体变蓝、C、D中无明显现象,写出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装置E用于收集氧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________;
④若E中氧气已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m处,可观察到_________;
【潜水艇里制氧气】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Na2O2)制取氧气,反应原理是:
2Na2O2+2CO2→2Na2CO3+O2。乙组同学欲用过氧化钠制取干燥的氧气。他们更改了上图装置中的一些药品后进行实验,装置内的药品如下:
乙组实验
装置A
装置B
装置C
装置D
装置内药品
大理石、稀盐酸
过氧化钠
氢氧化钠浓溶液
无水硫酸铜
 
⑤乙组实验: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C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
⑥在甲、乙两组实验中,装置D的作用是否相同?阐述理由________。
22.
为验证碳酸钠的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利用图A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或方程式

Ⅰ 向三颈瓶内倒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并滴加酚酞;
溶液变_______色。
Ⅱ 按图A所示连接装置,将注射器1的长针头伸入瓶内液面下,抽取少量碳酸钠溶液;
注射器1中液体变浑浊,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Ⅲ 将注射器2中的稀硫酸完全注入三颈瓶中。
在整个过程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
 
②甲、乙两组同学在研究碳酸钠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时发现了新问题,实验操作及现象如图B所示。
  
图B
【提出问题】甲组实验未见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澄清石灰水的浓度或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
假设一:若使用更大浓度的石灰水,会迅速产生浑浊。
假设二:若使用更大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经讨论,饱和石灰水的浓度已达最大值(室温),因此假设一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进行实验】甲、乙两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假设二是否成立。
分别向盛有2 mL、不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滴加_____滴饱和石灰水,记录现象如下: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碳酸钠溶液的浓度
0.5%
0.8%
1%
5%
8%
10%(饱和)
实现现象
浑浊
浑浊
浑浊
不浑浊
不浑浊
不浑浊
 
【解释与结论】
由上表信息可知,假设二是否成立?________(填“是”或“否”)。
【实验反思】
甲组同学重复进行了图B中乙组同学的实验,观察到溶液迅速浑浊。甲组同学和乙组同学实验操作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7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