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实验中学的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
小亮、舟舟和月月分别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滴加氯化镁溶液和稀盐酸
(1)小亮实验观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舟舟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月月实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那么盐酸与氢氧化钙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进行实验】(3)小亮取月月实验后的废液少量,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于是小亮得出盐酸与氢氧化钙没有发生反应。
你是否同意小亮得出的结论,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4)舟舟另取月月实验后的废液少量,向其中加入MgCl2溶液,若观察到 _______现象,于是得出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
【归纳总结】(5)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判断反应发生时,除了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外,还可通过判断_____________来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小亮、舟舟和月月分别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滴加氯化镁溶液和稀盐酸
(1)小亮实验观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舟舟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月月实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那么盐酸与氢氧化钙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进行实验】(3)小亮取月月实验后的废液少量,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于是小亮得出盐酸与氢氧化钙没有发生反应。
你是否同意小亮得出的结论,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4)舟舟另取月月实验后的废液少量,向其中加入MgCl2溶液,若观察到 _______现象,于是得出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反应。
【归纳总结】(5)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判断反应发生时,除了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外,还可通过判断_____________来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2.计算题- (共1题)
2.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硫酸铜溶液,为了测定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某同学取出50g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该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uSO4=Na2SO4+Cu(OH)2↓)

3.单选题- (共9题)
4.
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
C.1个X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 D.1个X分子中含有3种不同的原子 |
5.
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

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 )

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为( )
A.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 B.置换、复分解、化合、分解 |
C.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 D.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
6.
向一定量的锌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下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m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则m不可能表示( )


A.溶液总质量 | B.消耗锌粉的质量 |
C.生成ZnCl2的质量 | D.生成H2的质量 |
8.
下列对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色的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变成黑色 |
B.盛有铁丝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
C.CO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
D.将细铁丝放入氧气中,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
9.
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煤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
B.蚊子叮咬时会释放出蚁酸而导致皮肤肿痛,可涂上小苏打溶液 |
C.用稀盐酸可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
D.羊毛衣服和腈纶衣服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别 |
10.
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
B.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 要使A从其热饱和溶液中析出,最好采用冷却溶液法
D. 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A. 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
B.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 要使A从其热饱和溶液中析出,最好采用冷却溶液法
D. 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11.
今年4月同学们参加了南通市实验技能考查,切身体会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
B.“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里 |
C.“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
D.“探究酸和碱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
4.选择题- (共1题)
1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是早期人类化石和文化发现的重要地区之一。……我国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有二十余处,北起辽宁,南及云南,西至陕西,东到安徽。沿黄河、长江两大河流分布较为密集。” ——《中国原始社会史》
材料二:中国原始人类遗址分布图
5.填空题- (共5题)
13.
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 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 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 托盘天平的指针______(选填“向左”、 “向右”或“不”)偏转, 原因是______。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____。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 托盘天平的指针______(选填“向左”、 “向右”或“不”)偏转, 原因是______。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____。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 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 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
14.
可用带柄V形玻璃管完成以下实验:

(1)如图1所示,往A处注入H2O2溶液,在B处下方加热使硫粉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C处后排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A处和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中用V型管代替集气瓶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A处盛浓氨水,B处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若另取一相同V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用品),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

(1)如图1所示,往A处注入H2O2溶液,在B处下方加热使硫粉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C处后排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A处和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中用V型管代替集气瓶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所示,A处盛浓氨水,B处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滤纸条,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若另取一相同V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实验用品),在A处稍加热,在更短的时间内可观察到上述现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
15.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1)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一份午餐:大米饭、红烧鲤鱼、溜豆腐、鸡蛋汤.请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考虑,他还应该增加的食物是____(写一种即可).
②在中午做汤时加入加铁酱油,其中的“铁”是指____(填“原子”、“分子”、“元素”或“物质”).
③饭后用洗洁精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_____功能.
(2)从C、H、O、S、Na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用语。
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_________。
②“西气东输”的气体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③能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_。
④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明的妈妈为小明准备了一份午餐:大米饭、红烧鲤鱼、溜豆腐、鸡蛋汤.请根据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考虑,他还应该增加的食物是____(写一种即可).
②在中午做汤时加入加铁酱油,其中的“铁”是指____(填“原子”、“分子”、“元素”或“物质”).
③饭后用洗洁精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_____功能.
(2)从C、H、O、S、Na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用语。
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_________。
②“西气东输”的气体主要成分是_________。
③能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_。
④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贺电,中国人民又一次攀登上了世界科技的新高峰。“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外观像冰一样,遇火即可燃烧。
(1)开采海域“可燃冰”,要用金刚石做成的钻头钻凿海底坚硬的岩层,这是利用了金刚石______________的物理性质。
(2)燃烧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可燃冰”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_。
(3)开采海域“可燃冰”的钻井平台“蓝鲸一号”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下列措施中哪一项不能有效防止金属锈蚀?________ (填序号)
a.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剧漆 b.制成耐腐蚀的合金 c.打磨掉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4)天然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甲烷(CH4)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其中一种是单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开采海域“可燃冰”,要用金刚石做成的钻头钻凿海底坚硬的岩层,这是利用了金刚石______________的物理性质。
(2)燃烧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可燃冰”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_。
(3)开采海域“可燃冰”的钻井平台“蓝鲸一号”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下列措施中哪一项不能有效防止金属锈蚀?________ (填序号)
a.在金属表面涂油或剧漆 b.制成耐腐蚀的合金 c.打磨掉铝制品表面的氧化膜
(4)天然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甲烷(CH4)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两种可燃性气体(其中一种是单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如图1是小明在20℃时进行的系列实验示意图,①-⑤表示实验所得溶液;图2是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KNO3的溶解度(S)=________;⑤是 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50℃时,饱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1)与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2)的大小关系是:w1______w2(填“>”“=”或“<”).
(3)小明发现:升温至50℃,②→③的过程中有少量水蒸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①、②均为不饱和溶液
b.②→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④→⑤的过程中析出KNO3晶体53.9g
(4)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的实验操作为:加适量水溶解→加热得到热饱和溶液→____→过滤→洗涤→干燥→KNO3.

(1)20℃时,KNO3的溶解度(S)=________;⑤是 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50℃时,饱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1)与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2)的大小关系是:w1______w2(填“>”“=”或“<”).
(3)小明发现:升温至50℃,②→③的过程中有少量水蒸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①、②均为不饱和溶液
b.②→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④→⑤的过程中析出KNO3晶体53.9g
(4)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的实验操作为:加适量水溶解→加热得到热饱和溶液→____→过滤→洗涤→干燥→KNO3.
6.实验题- (共2题)
18.
实验室中要配制70g20%的NaCl溶液(图中为部分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_________
(2)量取水时,仰视刻度,会使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将配制好的70g20%NaCl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__________?

(1)图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_________
(2)量取水时,仰视刻度,会使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将配制好的70g20%NaCl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要加水多少克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