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498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6

1.综合题(共1题)

1.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 写出下列编号仪器的名称:Ⅰ_____,Ⅱ_____。
② 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F或_____(选填装置编号)。
③ 用B装置制取氧气,仪器Ⅲ中固体的作用是_____。用装置F收集氧气,氧气由_____(选填“g”或“h”)进入装置。
④ 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取氢气,可以选择C作为发生装置,理由是_____。
⑤ 请计算制取0.1 mol氢气至少需要的锌粒的质量。(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_____

2.简答题(共1题)

2.
甲、乙、丙三种固体(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请回答。

① t1℃时,固体甲的溶解度是______g/100g水。
②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③固体甲中含有少量乙,为得到较纯净的固体甲,采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
④t℃时,8 g固体丙放入20g水中完全溶解,t的最大取值范围是______ 。
⑤如图二所示,t1℃时将甲、乙、丙三种固体各a g分别放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只有烧杯Ⅰ中有固体剩余,升温至t2℃时,三个烧杯中均无固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烧杯Ⅰ、Ⅱ、Ⅲ中放入的固体依次为甲、乙、丙
B.t1℃时,烧杯Ⅱ、Ⅲ中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C.t2℃时,三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D.升温至t3℃时,有一个烧杯中出现晶体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某小组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 试管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 试管Ⅱ中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为蓝色,则其中的溶质是______。
③ 试管Ⅲ中没有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该小组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集气瓶容积均为250mL;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一:分别将液体全部注入集气瓶中充分反应后,观察到______,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方案二:M溶液的溶质是______,N溶液的溶质是______,判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_,为确保实验目的的达成,该方案中还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

4.单选题(共18题)

4.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块融化B.燃放烟花C.浓盐酸挥发D.切割宝石
5.
2C + SiO2Si+2CO↑属于(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6.
高氯酸按(NH4ClO4)是一种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O2B.N2C.Cl2D.CO2
7.
右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该反应可能是:
A.2H2+O22H2OB.H2+Cl22HCl
C.2CO+O22CO2D.CH4+2O22H2O+CO2
8.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
C.能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是活泼金属
D.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发生的反应是中和反应
9.
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煤炭B.淀粉C.碳酸D.碳酸钙
10.
氧化铝(Al2O3)可作耐火材料,其中Al的化合价是( )
A.+ 1B.+ 3C.+ 5D.+ 7
11.
丙氨酸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其化学式是C3HxO2N,式量是89。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丙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
B.丙氨酸的摩尔质量是89 g/mol
C.1mol丙氨酸中约含有1.204×1024个氧
D.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C:H:O:N=3:7:2:1
12.
关于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白光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
13.
将足量的蜡烛(主要含有C、H、O元素)点燃,放入盛有氮气和氧气的密闭集气瓶中如图一所示,燃烧至熄灭,测得该过程中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燃烧过程中集气瓶内气体的质量不断减小
B. 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瓶内的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
C. 该实验说明当氧气低于一定浓度时将无法支持燃烧
D. 该实验还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4.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
A.金刚石与碳60B.井水与河水
C.木炭与石墨D.KMnO4与K2MnO4
15.
将金属镁和另一种金属X的混合物共a g,加入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若滤渣中含有Fe,则滤渣中也一定含有铜
B.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则滤渣中可能有三种金属
C.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滤液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
D.若滤渣的质量为a g,则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可能是Mg>X>Fe>Cu
16.
某小组通过电解水和氢气燃烧两个反应探究水的组成,过程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步骤Ⅰ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B.步骤Ⅰ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步骤Ⅱ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D.理论上步骤Ⅰ中参加反应的水和步骤Ⅲ中生成的水质量相等
17.
放入水中能够形成溶液的是( )
A.泥沙B.白糖C.粉笔灰D.鸡蛋壳
18.
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对应且正确的是( )
A.生石灰Ca(OH)2B.纯碱NaOH
C.氢氧化铁Fe(OH)2D.硝酸铵NH4NO3
19.
人体中一些体液的pH都处在一定的范围内,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胃液0.8~1.5
B.唾液6.5~7.5
C.尿液5.0~7.0
D.血液7.35~7.45
20.
属于氮肥的是( )
A.NH4ClB.NaHCO3C.Ca3(PO4)2D.K2SO4
21.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
A
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
通过足量灼热的木炭
B
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
C
检验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依次通过灼热氧化铜和澄清石灰水
D
检验硫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
 
A.AB.BC.CD.D

5.选择题(共1题)

22.The little boy likes playing _____ tennis and playing ______ the guitar.

6.填空题(共1题)

23.
根据初中学习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 霓虹灯中充入的气体是_____;
② 人工降雨常使用干冰,干冰的化学式是_____;
③ 能够还原氧化铜的非金属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
④ 某物质焰色反应呈黄色,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
⑤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_____,它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实验室可用_____吸收以减少污染;
⑥ 稀硫酸可用于除去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8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