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校2018届九年级初中毕业班第五次联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469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7/9

1.计算题(共1题)

1.
某地一辆满载浓硫酸的罐车翻倒,导致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20t泄漏,并向路基两边蔓延。接到报警后消防官兵立即赶来并用石灰浆(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中和硫酸解除了险情。请回答:
(1)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20t中含H2SO4的质量是________。
(2)计算要完全中和泄漏的98%的浓硫酸20t,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钙的质量为_________。

2.流程题(共1题)

2.
生石膏[化学式为CaSO4•2H2O]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材料和建筑材料。工业上用含SO2的烟气制备生石膏的简要流程图如图:

(1)在反应①时,常将NaOH溶液喷成雾状的原因是______
(2)已知CaSO3不易溶于水,它属于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如果在实验室中进行分离操作a,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
(4)生产流程中生成的______可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3.科学探究题(共2题)

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除了有气泡产生外,同时出现灰白色率浑浊的异常现象。写出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1)什么原因导致有灰白色浑油物出现呢?
(设计实验1)(使用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
试管
A
B
C
D
镁条长度
1cm
2cm
3cm
4cm
实验现象
快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发热
快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发热,出现少量白色浑浊
快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发热,出现较多灰白色沉淀
快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发热,出现大量灰白色沉淀
沉淀量
无沉淀生成
少量沉淀
沉淀较多
沉淀很多
 
根据上述实验得知,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是______(填“放热”或“吸热”)的,产生灰白色浑浊与镁条长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2)灰白色沉淀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为碳酸镁[化学式为MgCO3],其他同学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否定甲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____。
乙同学认为由于反应后氯化镁的生成量偏多,灰白色沉淀为不能再溶解的氯化镁固体。
丙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为脱落的镁粉细颗粒。
(设计实验2)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镁固体,氯化镁固体______(填“溶解”或“不溶解”),说明乙同学的猜想错误;在反应后所得灰白色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丙同学的猜想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丁同学测出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情况及实验现象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放置过夜
溶液pH
2.0
5.8
7.4
8.0
8.6
9.0
9.3
9.6
9.8
10.0
10.0

10.2
实验现象
 
无沉淀生成
镁条慢慢溶解,气泡量减少,溶液变浑浊,烧杯底部灰白色沉淀逐渐增加
 
根据此表,写出你得出的两个结论:①_____; ②_____。
经过探究得知:生成的灰白色沉淀为不同化学组成的碱式氯化镁的混合物。
4.
春节期间,部分同学对用酒精[化学式为C2H5OH]、硬脂酸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的火锅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
(1)下列有关固体酒精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A 固体酒精的各种分子间没有间隔  B 固体酒精就是酒精的固体物质
C 固体酒精中各种成分仍保持各自的性质D 固体酒精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2)通过化学的学习,小芳知道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他想用实验检查一下春节用剩的工业酒精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再取上层清液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
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3)小芳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有严重的问题,理由是__。大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应该往上层清液中滴加__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说明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4)要想熄灭火锅里的工业酒精,可用盖子盖上,其主要原理是___。
A 清除可燃物 B 隔绝空气
C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单选题(共9题)

5.
“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思,赋予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的到国外.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造纸    B.使用火药    C.蚕丝织布    D.冶炼金属
6.
推理是化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结论正确的是
A.H2O和H2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B.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N2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D.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7.
如图是工业上将煤转化为能源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都属于氧化物B.该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改变D.一个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分子构成
8.
红枣醋饮中含有一种酸[化学式为C4H6O5],具有美容养颜,解酒护肝健胃的重要用途。下列关于C4H6O5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15个原子构成B.属于有机化合物
C.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红枣醋饮是胃酸过多病人养胃首选饮料
9.
铝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铝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
C.氯原子的质量是35.45
D.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AlCl2
10.
水是生命之源泉。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可以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B.水是常见的溶剂,广泛用于工农业生产
C.水中Ca2+、Mg2+增多会导致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生长和繁殖
D.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11.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C.t1℃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2℃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12.
2018两会声音:生态环境质量好坏与百姓感受直接相关,要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下列措施符合这一计划的是
A.增加燃煤企业的数量并扩大生产,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B.我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
C.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效降低大气污染
D.增加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3.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霉变大米蒸煮后食用B.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
C.适当使用食品添加剂D.用工业用盐来烹饪食物

5.填空题(共1题)

14.
合肥地铁2号线于2017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这标志着合肥市轨道交通正式跨入“双线运营、多线建设”新阶段,迎来“换乘时代”。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一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石墨电刷的使用主要利用其______性。地铁车身的表面都喷上一层油漆,目的是为了防止铁与空气中的______发生反应而生锈。
(2)冶炼钛时,将钛矿石转化为下TiCl4,TiCl4再与Na在一定条件下置换反应生成Ti,请写出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要求标出反应条件)______________。
(3)轨道交通的发展减轻了公共交通及私家车带来的拥堵等问题,从化学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发展轨道交通还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题(共2题)

15.
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名称是______。写出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装置能否由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
(2)研究显示:O2的体积分数大于36%时就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O2验满时采用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方法_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为了收集一瓶较纯净的O2,最好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将收集到的氧气用来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如图B,此装置存在着缺点,你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
16.
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添加酒精
C.除去CO中的水蒸气D.验证CO2的某些性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