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 C 和 D 的组成元素相同,E 是一种红色粉末。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化学式为_____,B 的一种用途是_____。
(2)C、D 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3)实验室常用来检验 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D+E→F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A 的化学式为_____,B 的一种用途是_____。
(2)C、D 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3)实验室常用来检验 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D+E→F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简答题- (共2题)
2.
2015 年 8 月 12 日,天津港某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消防员在用水灭火时引发了二次剧烈燃烧,导致爆炸。据悉该仓库内有钾等危险品,已知钾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钾。
(1)消防员用水灭火时引发了二次剧烈燃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两个不同类型且有氢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钾与水反应除外)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列举两种可燃性气体,并加以鉴别。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明将钾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验证钾与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回答:
①你认为明明的方案可行吗?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另外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来验证钾与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 1.56 g 钾放入 98.48 g 水(过量)中,充分反应后放出 0.04 g 氢气, 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1)消防员用水灭火时引发了二次剧烈燃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两个不同类型且有氢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钾与水反应除外)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列举两种可燃性气体,并加以鉴别。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明将钾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验证钾与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请回答:
①你认为明明的方案可行吗?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你另外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来验证钾与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 1.56 g 钾放入 98.48 g 水(过量)中,充分反应后放出 0.04 g 氢气, 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3.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生活或实验中的事实。
(1)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
(1)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3题)
6.
在化学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可判断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aO+H2O ![]() | B.2H2O2![]() |
C.Cu(OH)2![]() | D.HCl+AgNO3![]() |
8.
炒菜时加一点酒和醋能使菜味香可口,原因是有酯类物质生成。下列有关乙酸乙酯 C4H8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酸乙酯是氧化物 |
B.乙酸乙酯分子由 4 个碳原子、8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
C.乙酸乙酯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1 |
D.乙酸乙酯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 |
9.
下列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
10.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①为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
B.②为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
C.③为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粉、锌粉 |
D.④为向一定量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 |
12.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
B.化合物是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
D.铝制品的耐腐蚀性比铁制品强,所以铝的活泼性弱于铁 |
15.
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C.10℃时,分别用 10 g 水配制饱和溶液,所用甲的质量少于乙 |
D.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4.填空题- (共6题)
19.
下图分别是 X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 Y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X 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变成_____(填离子符号)。
(2)X 和 Y 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1)X 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变成_____(填离子符号)。
(2)X 和 Y 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0.
配制 70 g 10%的氯化钠溶液,需用 25%的氯化钠溶液_____g;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除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
21.
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

(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____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原混合溶液的质量比溶液甲的质量_____(填“大”“小”或“无法判断”)。

(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____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原混合溶液的质量比溶液甲的质量_____(填“大”“小”或“无法判断”)。
5.实验题- (共2题)
23.
下图展示了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 A 中若红磷量不足时,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 B 中观察到的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 C 能否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 A 中若红磷量不足时,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 B 中观察到的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 C 能否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