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如图中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黑色的固体, C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与一种黑色物质反应生成C,有红色物质生成,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
(3)写出E→F任意一个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若A与一种黑色物质反应生成C,有红色物质生成,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
(3)写出E→F任意一个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取石灰石样品20克,加入100克一定质量分数稀盐酸(样品中的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实验过程如下图:

(1)20克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克。
(2)计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准确到0.1%)

(1)20克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克。
(2)计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准确到0.1%)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同学们在学习了它的化学性质后,对碳酸钠做如下的探究。
(演示实验)将酚酞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变红色。
(查阅资料)
(1)Na2CO3在水中全部电离生成Na+和CO32-,CO32- + H2O
HCO3-+ OH–
(2)硫酸、盐酸、硝酸属于强酸,碳酸、醋酸属于弱酸。NaOH、KOH属于强碱,氨水属于弱碱。
(3)可溶性的盐溶液酸碱性由构成该盐对应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决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的盐溶液显中性,强酸与弱碱反应生成的盐显酸性,强碱与弱酸反应生成的盐,显碱性。
(提出疑问)
在前面的学习中知道,碱遇酚酞变红色。碳酸钠属于_____类(填酸、碱、盐),其俗称是________,将酚酞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变红色呈碱性。于是同学们提出自己的猜想:
(1)酚酞变红是溶液中钠离子作用的结果。
(2)酚酞变红是溶液中氢氧根离子作用的结果。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Na2CO3溶液显碱性是因为Na2CO3在水溶液中生成了_____微粒的结果。
(讨论与交流)Na2CO3是强碱与弱酸反应生成的盐,溶液显碱性。由此推出,KNO3溶液显______性,NH4Cl溶液显_______性。通过学习CO32- + H2O
HCO3-+ OH -,请写出铵根离子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演示实验)将酚酞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变红色。
(查阅资料)
(1)Na2CO3在水中全部电离生成Na+和CO32-,CO32- + H2O

(2)硫酸、盐酸、硝酸属于强酸,碳酸、醋酸属于弱酸。NaOH、KOH属于强碱,氨水属于弱碱。
(3)可溶性的盐溶液酸碱性由构成该盐对应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决定。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的盐溶液显中性,强酸与弱碱反应生成的盐显酸性,强碱与弱酸反应生成的盐,显碱性。
(提出疑问)
在前面的学习中知道,碱遇酚酞变红色。碳酸钠属于_____类(填酸、碱、盐),其俗称是________,将酚酞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变红色呈碱性。于是同学们提出自己的猜想:
(1)酚酞变红是溶液中钠离子作用的结果。
(2)酚酞变红是溶液中氢氧根离子作用的结果。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将一定量的NaCl溶于水,滴入酚酞 | 溶液_______ | 猜想(1)已不成立 |
将一定量常见的一种常见的 碱______溶于水,滴入酚酞 | 溶液显红色 | 猜想(2)成立 |
(实验结论)Na2CO3溶液显碱性是因为Na2CO3在水溶液中生成了_____微粒的结果。
(讨论与交流)Na2CO3是强碱与弱酸反应生成的盐,溶液显碱性。由此推出,KNO3溶液显______性,NH4Cl溶液显_______性。通过学习CO32- + H2O

4.单选题- (共18题)
5.
实验过程与图像描述相符的一组是( )


A.①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反应 |
B.②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
C.③向等质量的镁、铁中分别加入稀盐酸 |
D.④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
6.
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B.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 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A.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B.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 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D.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7.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离子(Mg2+)核内有 10 个质子 |
B.镁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 |
C.硫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 |
D.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得到 2 个电子 |
12.
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硫酸反应,现象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甲 | 乙 | 丙 |
空气 | 剧烈燃烧 | 变黑 | 变黑 |
稀硫酸 | 有气体 | 无气体 | 有气体 |
根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 B.甲、丙、乙 | C.乙、丙、甲 | D.丙、乙、甲 |
16.
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方案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除去KCl中混有的少量KClO3 | 取样,加入二氧化锰充分加热 |
B |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 取样,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
C | 除去氮气中含有少量的氧气 | 通过灼热的铜网 |
D | 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
A.A | B.B | C.C | D.D |
21.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
B.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
C.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兔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
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
5.填空题- (共6题)
22.
“共享单车”在百色城区投入使用,颇受年轻人的喜欢。
依据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所示自行车中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自行车的车架是钛合金制作。钛合金是一种__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租用“共享单车”,二维码的制作材料一般是用PVC不干胶贴纸。PVC﹝化学式(C2H3Cl)n﹞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___,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
(4)有些“共享单车”的车架是铁制的,表面涂了一层漆防止_____________;请写出用稀硫酸可以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所示自行车中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自行车的车架是钛合金制作。钛合金是一种__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租用“共享单车”,二维码的制作材料一般是用PVC不干胶贴纸。PVC﹝化学式(C2H3Cl)n﹞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________,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
(4)有些“共享单车”的车架是铁制的,表面涂了一层漆防止_____________;请写出用稀硫酸可以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下表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________元素过渡到________元素,并以稀有元素气体结尾。
(3)在第三周期中,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相同的阴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
(4)写出含有铝元素的常见氧化物、碱、盐。

(1)在第三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三周期中,元素类型的变化情况是:从左到右由________元素过渡到________元素,并以稀有元素气体结尾。
(3)在第三周期中,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相同的阴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
(4)写出含有铝元素的常见氧化物、碱、盐。
物质的类别 | 氧化物 | 碱 | 盐 |
物质的化学式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25.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是物质的一些性质:①密度小,很稳定、②有吸附性、③有导电性、④易升华、⑤能与酸反应.请选择恰当的数字序号填空.
用途 | 石墨作电极芯![]() | 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 氦气用于探空气球![]() | 碳酸氢钠用于面点发酵![]() |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性质 | (1)石墨___ | (2)活性炭______ | (3)氦气_________ | (4)碳酸氢钠_______ | (5)干冰_______ |
26.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乙物质的溶解度。(填“>”、“=”、“<”)
(2)t2℃时,把20克固体乙放入50克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m1(甲)_____m2(乙)(填“>”、“=”、“<”)。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乙物质的溶解度。(填“>”、“=”、“<”)
(2)t2℃时,把20克固体乙放入50克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t2℃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克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m1(甲)_____m2(乙)(填“>”、“=”、“<”)。
27.
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制作“叶脉书签”需要用到1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要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若用固体氢氧化钠配制,需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克,水_______毫升(水的密度为1g/cm3)。
(2)固体氢氧化钠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药匙、试剂瓶外还需要________和________。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应选用_____mL的量筒来量取水(填10mL或50mL)。
(3)配制溶液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1)若用固体氢氧化钠配制,需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克,水_______毫升(水的密度为1g/cm3)。
(2)固体氢氧化钠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药匙、试剂瓶外还需要________和________。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应选用_____mL的量筒来量取水(填10mL或50mL)。
(3)配制溶液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左盘放砝码 |
C.将称量准确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到装好水的量筒中溶解 |
D.将配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贴上标签 |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8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