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I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俗称为烧碱,G是一种常见的酸且只含两种元素。各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F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
(3)上述转化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F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
(3)上述转化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称量该样品15.4g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100g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烧杯内的物质质量为111g。试计算:
(1)碳酸钠中钠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化为最简比)
(2)反应后生成的气体质量为_________g;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碳酸钠中钠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化为最简比)
(2)反应后生成的气体质量为_________g;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单选题- (共15题)
4.
陶瓷、玻璃、水泥到电子芯片,硅元素的用途非常广泛。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反应后硅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C. X的化学式是HCl
D. 图甲所示物质中硅、氯元素的质量比是14:71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反应后硅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C. X的化学式是HCl
D. 图甲所示物质中硅、氯元素的质量比是14:71
8.
提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一种方法。除去下表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除杂试剂错误的是
选项 |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 |
A | NaOH溶液(Na2CO3) | 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
B | CaO粉末(CaCO3) | 足量的蒸馏水 |
C | Cu粉(Fe) | 足量的稀硫酸 |
D | CuSO4溶液(H2SO4) | 足量的氧化铜粉末 |
A.A | B.B | C.C | D.D |
9.
实验操作中应该严谨规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NaCl溶液,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以不用预热 |
C.过滤溶液时,漏斗内的液面要高于滤纸的边缘 |
D.在CO还原Fe2O3实验中,通入CO时,就立即用酒精灯加热 |
15.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
C.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
D.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
4.填空题- (共7题)
18.
近期,央视对“用棉花代替肉松制‘肉松饼’”的消息进行辟谣。资料表明:肉松是用动物肌肉制作成的蓬松絮状肉制品,棉花主要含有植物纤维。
(1)棉花属于_______(填“天然”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2)肉松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
(3)可用燃烧法鉴别肉松与棉花,点燃时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的是 ____________。
(4)制作肉松饼使用的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NaHCO3),碳酸氢钠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填“酸”、“碱”、“盐”) 在医疗上碳酸氢钠可以治疗胃酸(HCl)过多症,其原理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棉花属于_______(填“天然”或“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2)肉松中含量最多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
(3)可用燃烧法鉴别肉松与棉花,点燃时闻到烧焦羽毛气味的是 ____________。
(4)制作肉松饼使用的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NaHCO3),碳酸氢钠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填“酸”、“碱”、“盐”) 在医疗上碳酸氢钠可以治疗胃酸(HCl)过多症,其原理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9.
(1)自来水厂常用的净水的方法有沉淀、____________、吸附、消毒等。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常向水中加入某种强电解质(如NaOH)等,其目的是_______;
写出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a.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目前,氢氧燃料电池已经被应用,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的装置。
b.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汽油是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常向水中加入某种强电解质(如NaOH)等,其目的是_______;
写出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a.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从环保角度分析,氢能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目前,氢氧燃料电池已经被应用,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的装置。
b.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汽油是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0.
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
(1)2个氩原子____________ (2)6H2O______________
(3)3个铁离子____________ (4)氧化钠____________
(1)2个氩原子____________ (2)6H2O______________
(3)3个铁离子____________ (4)氧化钠____________
21.
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发生装置C比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_。
(3)若用装置G收集CO2气体,气体应从_____管进去(填 “b”或 “c”),原因是_____________。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发生装置C比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_。
(3)若用装置G收集CO2气体,气体应从_____管进去(填 “b”或 “c”),原因是_____________。
22.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
(2)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可用____方法提纯a。
(3)t3℃时,把80g物质a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溶液质量为____________g。
(4)t3℃时,将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
(2)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可用____方法提纯a。
(3)t3℃时,把80g物质a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溶液质量为____________g。
(4)t3℃时,将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a>b | B.a=b | C.a<b | D.不能确定 |
23.
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①食盐 ②熟石灰 ③干冰 ④一氧化碳 ⑤明矾
(1)可用作净水剂的是__________; (2)可用作制冷剂的是__________;
(3)可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___; (4)炼铁时做还原剂的是________;
(5)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
①食盐 ②熟石灰 ③干冰 ④一氧化碳 ⑤明矾
(1)可用作净水剂的是__________; (2)可用作制冷剂的是__________;
(3)可用作调味品的是__________; (4)炼铁时做还原剂的是________;
(5)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
24.
向Na2SO4溶液中滴入Ba(NO3)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以下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消失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

(3)下列物质能与Na2SO4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________。
(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以下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消失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

(3)下列物质能与Na2SO4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________。
A.NaOH | B.HCl |
C.BaCl2 | D.(NH4)2SO4. |
5.实验题- (共1题)
25.
某同学进行如下图的两个实验。

(l)甲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2)乙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把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怀,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决定对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钡不溶于酸。
(提出猜想)白色沉淀为:Ⅰ.________Ⅱ.Mg(OH)和BaSO4;Ⅲ. Mg(OH)2和MgCO3.
(实验方案)
(拓展与思考)如果猜想Ⅲ成立,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做乙实验时______________;
上述白色沉淀的成分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Mg(OH)2、MgCO3和BaSO4,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l)甲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2)乙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把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怀,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决定对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钡不溶于酸。
(提出猜想)白色沉淀为:Ⅰ.________Ⅱ.Mg(OH)和BaSO4;Ⅲ. Mg(OH)2和MgCO3.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与结论 |
过滤、洗涤白色沉淀备用;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盐酸至过量 | ①沉淀全部溶解,且无其它现象;猜想Ⅰ成立;其化 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_________________且无气体产生,猜想Ⅱ成立。 ③若沉淀完全溶解,_______________,猜想Ⅲ成立。 |
(拓展与思考)如果猜想Ⅲ成立,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做乙实验时______________;
上述白色沉淀的成分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Mg(OH)2、MgCO3和BaSO4,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7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