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2.
将30g 碳酸钠溶液与48.2g氯化钡溶液混合,碳酸钠和氯化钡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滤液质量为58.5g,试计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 BaCO3↓+2NaCl)
⑴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为___g。
⑵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
⑴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为___g。
⑵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
2.简答题- (共1题)
3.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8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NaCl和NH4Cl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60℃时,配制一定量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将其降温到20℃,是否有固体析出?________(填“有”“没有”或“不确定”);
(3)根据上表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 度/g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39.8 |
NH4C1 | 29.4 | 37.2 | 45.8 | 55.2 | 65 | 77.3 |
(1)8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NaCl和NH4Cl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的水,充分溶解后,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60℃时,配制一定量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将其降温到20℃,是否有固体析出?________(填“有”“没有”或“不确定”);
(3)根据上表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1)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
(资料查阅)CaCl2、NaCl的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_______(填“酸”或“碱”)性。
(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2)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
(4)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讨论交流)丙同学提出:若将上述废液缸中物质取出,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CaCl2,盐酸和Na2CO3中的部分物质。
(实验探究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归纳总结)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______(写化学式)。

(1)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
(资料查阅)CaCl2、NaCl的溶液呈中性,Na2CO3溶液呈_______(填“酸”或“碱”)性。
(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2)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取乙所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
(4)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讨论交流)丙同学提出:若将上述废液缸中物质取出,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定含有NaCl,可能含有CaCl2,盐酸和Na2CO3中的部分物质。
(实验探究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归纳总结)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______(写化学式)。
4.推断题- (共1题)
5.
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其中物质。图中“
”表示转化关系,“
”表示相互能反应。F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E组成元素相同,B、C、G成为下为气体,在实验室中常用A制取G。

(1)F的化学式是 ;物质A的一种用途是 ;
(2)D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图中涉及B物质的反应中,未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1)F的化学式是 ;物质A的一种用途是 ;
(2)D

(3)图中涉及B物质的反应中,未出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5.科普阅读题- (共1题)
6.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碳酸氢钠,白色细小晶体,无臭、无毒,可溶于水。固体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440℃时完全分解。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此特性可使其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
(1)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_________ ;
(2)碳酸氢钠的俗称 _________ ;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
(4)举一例碳酸氢钠在食品工业中的用途 _________
碳酸氢钠,白色细小晶体,无臭、无毒,可溶于水。固体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440℃时完全分解。碳酸氢钠是强碱与弱酸中和后生成的酸式盐,溶于水时呈现弱碱性。此特性可使其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
(1)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_________ ;
(2)碳酸氢钠的俗称 _________ ;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
(4)举一例碳酸氢钠在食品工业中的用途 _________
6.单选题- (共10题)
7.
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钠的原子序数为11
B. 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
D. 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

A. 钠的原子序数为11
B. 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
D. 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得电子
10.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
B.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
C.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11.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
B.铁锈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了浅绿色 |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
D.向紫色石蕊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红 |
12.
如图是某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质测出的pH示意图。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 B.鸡蛋清的碱性比牙膏强 |
C.施用草木灰可以降低土壤碱性 | 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食泡菜 |
13.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用途有很多①生活中的调味品 ②治疗胃酸过多 ③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 ④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⑤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选种。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 | B.②④⑤ | C.①③⑤ | D.①③④ |
15.
化学物质通常都有其“功”与“过”,以下对化学物质的评价不符合事实的是()
A.氧气可供人呼吸但会使食物变质 |
B.化肥能促进植物生长但会污染土壤 |
C.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但会使人中毒 |
D.二氧化碳能灭火但会造成酸雨 |
16.
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运动员体能训练会消耗大量体力,需补充营养,下面是为运动员准备的一份午餐食谱:米饭、炒牛肉、馒头、香肠、鸡蛋汤,这份午餐搭配中缺失的营养素是
A.油脂 | B.维生素 | C.蛋白质 | D.糖类 |
7.填空题- (共3题)
17.
“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依次是氧原子、氮原子、碳原子。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丙、丁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写化学式)
(3)一个甲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构成的;
(4)上述反应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1)该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丙、丁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写化学式)
(3)一个甲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构成的;
(4)上述反应中,不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18.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正一价的氢元素______________; (2)两个氯原子______________;
(3)乙酸______________; (4)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___。
(1)正一价的氢元素______________; (2)两个氯原子______________;
(3)乙酸______________; (4)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___。
19.
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铜、铝、铁、银、金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金属。下面是某学习小组关于这几种金属的学习交流。请你参与交流并回答问题:
(1)小明同学在对上述金属分类时,根据金属的某种化学性质相似,将“金、铜、X”划分为一类,你认为X是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上述金属中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某同学查阅到以上五种金属还能开采的年限:银—16年,金—26年,铜—42年,铁—195年,铝—257年,请你结合资料,提出一条金属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合理化议:___________;
(4)高层建筑的楼顶常装有用钢铁做的避雷针,其作用是将雷电引导到地下,这说明钢铁具有良好的_______,食品包装中经常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_______(填物理性质);
(1)小明同学在对上述金属分类时,根据金属的某种化学性质相似,将“金、铜、X”划分为一类,你认为X是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上述金属中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且反应后溶液呈浅绿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某同学查阅到以上五种金属还能开采的年限:银—16年,金—26年,铜—42年,铁—195年,铝—257年,请你结合资料,提出一条金属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合理化议:___________;
(4)高层建筑的楼顶常装有用钢铁做的避雷针,其作用是将雷电引导到地下,这说明钢铁具有良好的_______,食品包装中经常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_______(填物理性质);
8.实验题- (共2题)
2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课上做过许多实验,根据下列三个实验,回答问题:

(1)A试验中,水的作用是___;
(2)B实验中开始时U型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液面___端上升(填a或b),其原因是___;
(3)C实验中将氯化钠溶液蒸发至___后,应停止加热,并用玻璃棒继续搅拌,利用余热将余下溶液蒸发至干。

(1)A试验中,水的作用是___;
(2)B实验中开始时U型管两端的红墨水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液面___端上升(填a或b),其原因是___;
(3)C实验中将氯化钠溶液蒸发至___后,应停止加热,并用玻璃棒继续搅拌,利用余热将余下溶液蒸发至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