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钛酸锂Li4Ti5O12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还含有少量MgO、SiO2等杂质)来制备,工艺流程图如下(已知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受热时会加快氨气的挥发):


(1)在“酸浸”实验中,除了发生反应FeTiO3 + 4HCl = FeTiOCl4 + H2O,还存在另一个化学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酸浸”实验中,铁的浸出率结果如图所示。

①由图分析可知,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情况为:其它条件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铁的浸出率为7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为______℃、_____h。
(3)TiO2沉淀与双氧水、氨水反应40min所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分析数据可知:当温度高于40℃时,TiO2转化率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请推测出现此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4)当加入氢氧化锂溶液时,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用含76kg FeTiO3的钛铁矿,理论上可以制备Li4Ti5O12的质量为________kg。


(1)在“酸浸”实验中,除了发生反应FeTiO3 + 4HCl = FeTiOCl4 + H2O,还存在另一个化学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酸浸”实验中,铁的浸出率结果如图所示。

①由图分析可知,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情况为:其它条件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铁的浸出率为7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为______℃、_____h。
(3)TiO2沉淀与双氧水、氨水反应40min所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30 | 35 | 40 | 45 | 50 |
TiO2转化率/% | 92 | 95 | 97 | 93 | 88 |
分析数据可知:当温度高于40℃时,TiO2转化率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请推测出现此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4)当加入氢氧化锂溶液时,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用含76kg FeTiO3的钛铁矿,理论上可以制备Li4Ti5O12的质量为________kg。
2.单选题- (共20题)
3.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分类正确的是
A.可燃物:氧气、汽油、一氧化碳 | B.合金:不锈钢、焊锡、氧化汞 |
C.有害气体:SO2、NO2、CO | D.有机物:CH4、H2CO3、C2H5OH |
4.
铬是人体中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对血糖代谢至关重要。如图是铬元素的部分信息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铬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
B.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比第一层电子能量低 |
C.铬元素是金属元素 |
D.铬原子的中子数为28 |
5.
吸毒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人一旦吸毒就很难戒除。有一种被称为“摇头丸”的毒品,是人工合成毒品的一种,已知其主要成分之一的化学式为C11H16Cl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11H16ClNO2是由31个原子构成的有机物 |
B.C11H16ClNO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16:2 |
C.C11H16ClN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 ![]() |
D.C11H16Cl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35.5+14+16 |
7.
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洗涤餐具 |
B.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制糖工业脱色 |
D.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热,可作制冷剂 |
12.
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物质并充分搅拌。如图横坐标x表示N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表)。下列实验与图象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 M | N | y |
A | 水 | 浓硫酸 | 溶液的温度 |
B | 水 | 氢氧化钠溶液 | 溶液的pH |
C | 饱和氯化钠溶液 | 氯化钠 |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D | 硫酸铜 | 铁粉 | 溶液的质量 |
A.A | B.B | C.C | D.D |
13.
2018年2月6日,台湾花莲发生6.5级地震,引起了当地水质的一些变化。下列有关的做法或说法错误的是
A.志愿者可用活性炭除去水中异味 |
B.可用明矾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使之沉降 |
C.水体有自净能力,震后灾区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
D.可通过将水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 |
14.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B.碘放入足量的汽油中可以形成溶液 |
C.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D.要增加汽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可以持续通入二氧化碳 |
15.
在化学实验室或日常生活中都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为弄清药品的味道,用嘴品尝化学药品 |
B.在加油站使用手机拨打电话 |
C.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硫酸冲洗 |
D.当发生火灾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
18.
由下列实验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将浓硫酸滴到白纸上 | 白纸变黑甚至穿孔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
B | 将未打磨的铝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 没有明显现象 | 铝的活动性比银弱 |
C | 将一氧化碳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粉末 | 红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 |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
D | 往装有某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 | 产生大量气泡 | 该固体是Na2CO3 |
A.A | B.B | C.C | D.D |
20.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粉可作为部分食品包装袋内的脱氧剂 |
B.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
C.青少年正在长身体,应多吃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不吃蔬菜 |
D.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的草木灰混合施用 |
21.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加入硝酸银溶液 |
B.区别棉花和羊毛:用灼烧的方法 |
C.除去CaO中的杂质CaCO3:加入足量稀盐酸 |
D.除去CuCl2中的杂质Cu(OH)2:加入H2SO4 |
3.填空题- (共5题)
22.
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右图是CO2与不同类别物质关系的知识网络(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1) 实验室使用完的氢氧化钾溶液,需要及时盖回瓶塞。联系上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反应②的单质可以是活泼金属镁,该反应为2Mg + CO2
2MgO + C,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符合上图关系④的物质有很多,写出其中一个物质_________________。
(4)CO2常用作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需要灭火时使其喷出,用微粒观点解释二氧化碳液化过程______________。

(1) 实验室使用完的氢氧化钾溶液,需要及时盖回瓶塞。联系上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反应②的单质可以是活泼金属镁,该反应为2Mg + CO2

(3)符合上图关系④的物质有很多,写出其中一个物质_________________。
(4)CO2常用作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需要灭火时使其喷出,用微粒观点解释二氧化碳液化过程______________。
23.
硼在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当丰富,主要以硼酸和硼酸盐的形式存在。硼可形成 H3BO3、B2O3、NaBO2等化合物,用途广泛。天然产的硼砂(Na₂B₄O₇·10H₂O),在中国古代就已作为药物,叫做蓬砂或盆砂。
(1)硼酸可由硼砂(Na₂B₄O₇·10H₂O)与盐酸加热反应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₂B₄O₇·10H₂O + 2HCl
4H3BO3 + 2X+ 5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Na₂B₄O₇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Na₂B₄O₇属于_____(填选项)
(3)硼在高温下能与一些单质发生反应,如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B₂O₃和少量BN,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B还能从许多稳定的氧化物中夺取氧,可知B具有_________性。
(1)硼酸可由硼砂(Na₂B₄O₇·10H₂O)与盐酸加热反应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₂B₄O₇·10H₂O + 2HCl

(2)Na₂B₄O₇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Na₂B₄O₇属于_____(填选项)
A.化合物 | B.氧化物 | C.酸 | D.盐 |
(4)B还能从许多稳定的氧化物中夺取氧,可知B具有_________性。
24.
某同学为了测定一瓶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已知该稀盐酸的的密度约为1.0g/mL)。主要步骤如下:
(1)称量4g氢氧化钠固体,并配置成质量分数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 计算:4g氢氧化钠固体,需量取水_______mL。
② 称量:由于氢氧化钠易潮解,称量时应放在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里面称量,并且动作要快,防止受潮而不准确。
③ 量取:请在右图画出所需水的液面位置。____________

④ 溶解:该过程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所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如图所示:

① 在该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② 当酚酞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滴加稀盐酸的体积为24ml。计算出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1)称量4g氢氧化钠固体,并配置成质量分数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 计算:4g氢氧化钠固体,需量取水_______mL。
② 称量:由于氢氧化钠易潮解,称量时应放在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里面称量,并且动作要快,防止受潮而不准确。
③ 量取:请在右图画出所需水的液面位置。____________

④ 溶解:该过程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所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如图所示:

① 在该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② 当酚酞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滴加稀盐酸的体积为24ml。计算出该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25.
(题文)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50℃时,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_______g硝酸钾。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0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将该溶液升温到50℃时,其质量分数是_______(只列计算式)
(3)欲将硝酸钾溶液从A点转化为B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4)20℃时,将KNO3、Na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恒温蒸发10g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填“KNO3”或“NaCl”)。

(1)50℃时,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_______g硝酸钾。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0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为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将该溶液升温到50℃时,其质量分数是_______(只列计算式)
(3)欲将硝酸钾溶液从A点转化为B点,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4)20℃时,将KNO3、Na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恒温蒸发10g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_(填“KNO3”或“NaCl”)。
26.
(题文)“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Fe2O3、CO2和P2O5都含有_________(填名称),且只含有两种元素,均属于氧化物。
(2)向装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

①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③下列物质能与氧化铁反应,产生相似实验现象的是__________(填选项)
(1)Fe2O3、CO2和P2O5都含有_________(填名称),且只含有两种元素,均属于氧化物。
(2)向装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

①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③下列物质能与氧化铁反应,产生相似实验现象的是__________(填选项)
A.硫酸钠 | B.稀盐酸 | C.食醋 | D.氢氧化钠 |
4.实验题- (共3题)
27.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下图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当反应进行后,试管中的棉花没有发生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实验室要制取并收集一瓶CO2,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B. 在装置B的橡皮塞连接一个注射器,可以控制加入的液体量
C. 若将点燃的硫伸入氧气中燃烧,可以观察到淡蓝色的火焰
D.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会增加所产生的氧气量
(4)通过将近一年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气体制取的相关知识,以及气体的一些性质。某同学打算将图C与如图相连,用于制取气体,运用现有知识推断,不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H2 B. Cl2 C.CO2 D.NH3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当反应进行后,试管中的棉花没有发生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实验室要制取并收集一瓶CO2,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B. 在装置B的橡皮塞连接一个注射器,可以控制加入的液体量
C. 若将点燃的硫伸入氧气中燃烧,可以观察到淡蓝色的火焰
D.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会增加所产生的氧气量
(4)通过将近一年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气体制取的相关知识,以及气体的一些性质。某同学打算将图C与如图相连,用于制取气体,运用现有知识推断,不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H2 B. Cl2 C.CO2 D.NH3
28.
观察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作答:

(1)填写仪器名称:X____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_____。
(2)为下列实验挑选合适的装置(填序号):
①从海水中提取较纯净的水使用装置________;
②从氯化钠溶液中分离出氯化钠使用装置_________;
(3)图①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

(1)填写仪器名称:X________________;Y_________________。
(2)为下列实验挑选合适的装置(填序号):
①从海水中提取较纯净的水使用装置________;
②从氯化钠溶液中分离出氯化钠使用装置_________;
(3)图①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
29.
曾有一段时间在微信上流传了一种懒人火锅。这种火锅分上下两层,食用前只需要把带底料的食材放入上层,然后将加热包放入下层,并加入一定量冷水,立即就能产生热量给上层的食材加热,使汤料沸腾,并保温1到2个小时。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这种懒人火锅的原理及使用后加热包中的成分进行了研究。

(查阅资料)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焙烧硅藻土(难溶于水)、铁粉、焦炭粉、活性炭、氯化钠、生石灰。
(实验探究)
(1)同学甲经过对发热包成分的研究后,认为发热主要原理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同学乙从已经使用完的发热包中取少量固体混合物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蒸馏水,边加边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
(3)同学丙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对滤液中所含阴离子的种类进行探究,请帮她完成实验过程。提供的试剂:稀盐酸、稀硝酸、酚酞、AgNO3溶液、Ba(NO3)2溶液、Mg(NO3)2溶液

(查阅资料)发热包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焙烧硅藻土(难溶于水)、铁粉、焦炭粉、活性炭、氯化钠、生石灰。
(实验探究)
(1)同学甲经过对发热包成分的研究后,认为发热主要原理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同学乙从已经使用完的发热包中取少量固体混合物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蒸馏水,边加边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
(3)同学丙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对滤液中所含阴离子的种类进行探究,请帮她完成实验过程。提供的试剂:稀盐酸、稀硝酸、酚酞、AgNO3溶液、Ba(NO3)2溶液、Mg(NO3)2溶液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 | 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 | _______ | 滤液中没有CO32- |
步骤2: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_____。 | _________ | 滤液中含有OH- |
步骤3:___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滤液中含有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