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388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3

1.计算题(共1题)

1.
以下是某小朋友血液中某些元素检测结果的报告单(部分),回答以下问题:
序号
检测项目
结果
参考值
1

7.7
11~22 μmol•L-1
3

17.8
9.0~21.5 μmol•L-1
4

2.5
2.2~2.7 μmol•L-1
6

0.28
0~0.48 μmol•L-1
 
(1)该小朋友缺乏的微量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缺乏此元素会_______________。
(2)根据检测结果,医生建议她每天补充10mg的锌,该小朋友的爸爸给她买了补锌剂(标签如图)。

葡萄糖酸锌中含有______种金属元素,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小朋友每天一共应该吃______片。
(3)该小朋友的妈妈认为葡萄糖酸锌片是营养补剂,多吃几片没关系.请你评价这一观点,并说出理由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6题)

2.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氢气燃烧B.铁锅生锈C.酒精挥发D.食物变质
3.
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C+O2 COB.CH4+ O2 CO2+H2O
C.H2CO3H2O + CO2D.CuSO4+NaOH Na2SO4+Cu(OH)2
4.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氧化镁B.二氧化碳C.蒸馏水D.空气
5.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B.金刚石C.氧气D.氯化钠
6.
“增铁酱油”中的“铁”是指
A.元素B.单质C.原子D.分子
7.
以下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硫元素—PB.氮气—N2C.氧化镁—MgO2D.铝—Cl
8.
地球上99%的溴元素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也把溴称为“海洋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溴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溴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5
B.溴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
C.溴原子的核外有35个电子
D.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90
9.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氧B.硅C.铝D.钙
10.
下列有关计算及结果,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镁(Mg(OH)2)的相对分子质量="24" +(16+1)×2 = 58
B.硫酸铜[CuSO4]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铜∶硫∶氧 = 2∶1∶2
C.尿素(CO(NH2)2)中各元素的原子数目比为碳:氧:氮:氢=1∶1∶1∶4
D.氢氧化钠(NaOH)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1.
如图是铁元素和氧元素常见化合价的坐标图,试判断 a 点上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FeB.FeOC.Fe2O3D.Fe3O4
12.
艾草中含有的黄酮素(C15H11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关于黄酮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氧化物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一个分子由28个原子构成D.氢、氧二种元素间的质量比为11︰2
13.
物质的“性质——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氢气具有可燃性——作火箭的燃料B.干冰易升华——做致冷剂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制霓虹灯D.活性炭疏松多孔——制作电极
14.
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曲线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b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
C.等质量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的质量最多
D.对比分析点c、d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粉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15.
生态环境部发布2018年环境日主题: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增加植被面积B.选用含磷洗衣粉C.多开私家车出行D.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16.
取8.5ml的水,最合适的仪器
A.天平B.10mL量筒C.20mL量筒D.100mL量筒
1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橡皮塞B.取用液体药品
C.检查装置气密性D.加热液体

3.多选题(共1题)

18.
某气体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常见的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某同学探究该气体组成情况,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A.该气体一定是CO、CO2的混合气体
B.该气体可能是CO2和O2的混合气体
C.该气体可能是CO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
D.该气体中可能含有三种物质

4.填空题(共3题)

19.
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1)化学课上同学们分组研究水的净化及组成。其中一组同学用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中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a管连接的是电源的______________极。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另一组同学对带来的河水样品进行净化。将静置后的河水采用图乙装置进行过滤,请问: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小组同学用图丙对河水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当河水出来后变成澄清,此时小组有成员甲认为此时得到的是纯净水,但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看法是不对的.请你帮乙同学告诉甲同学原因:____________。过滤后得到的水澄清透明,取其少量于小烧杯中,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发现烧杯中有大量浮渣,则说明河水是______(填“硬水”或“软水”),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消毒剂高铁酸钾(K2FeO4)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高铁酸钾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如图丁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距。   
(5)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B.未喝完的矿泉水随手倒掉
C.用不间断的流水冲洗碗筷 D.洗手使用洗手液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20.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1)空气中氧气是对生物生存至关重要的一种成分,它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在自然界中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
(2)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关于于氮气用途的叙述错误是____。(填序号)
① 灯泡填充气   ② 医疗上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③食物充氮防腐  ④ 用氮气填充“探空气球”
(3)课本中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由此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各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该装置测定氧气含量时实验结果往往偏小,原因是(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就是打雷下雨的时候,在闪电的作用下,首先是空气中的氮气与少量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O,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转化为农作物所需的肥料。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雷雨过后的空气更加清新。原因之一是雷雨时,在雷电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空气负离子,被称为“空气维生素”。就是一种空气负离子,符号中右下角的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上角的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2)可以直接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
(3)用来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________。(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_________。
(5)过滤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6)取用二氧化锰用到的仪器是______。
(7)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_________。

5.实验题(共2题)

22.
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气体制取: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干燥的氧气,制取装置的组合为____________,装置中缺少的是____。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该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采用的常规发生装置是_______,也可选用F装置,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利用下图装置,验证CO2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5)甲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丙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此现象证明二氧化碳通常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23.
过氧化氢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进行探究。   
(一)探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 ,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2)与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相比,此法优点是_______ (填编号)。
① 生成物只有氧气 ② 不需加热 ③ 更环保
(二)微观探究:如图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

(3)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成。根据上图可以得出,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___可以再分,而________不能再分。
(三)不稳定性探究: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晓晓为了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实验(水浴是利用热水进行加热),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1
实验2
MnO2的质量/克 
0.5
0.5
5%的H2O2的体积/毫升
40
X
 温度/℃
20
80
 
(4)实验2中X的值应为_______毫升。
(5)实验中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H2O2分解速率的大小。
(6)实验2中水浴温度控制在80℃时,测定的反应速率会比真实值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
A.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     b.收集到的氧气中混有空气
C.温度较高时水蒸发成水蒸气 d.生成更多的氧气
(7)实验结束后若要将MnO2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洗涤、干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6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