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市2019届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386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7

1.科学探究题(共3题)

1.
小王进行H2O2溶液制O2的实验探究。结合下列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MnO2(一种黑色难溶于水的粉末)作催化剂: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产生大量气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产生的气体是O2的方法是_____。
(2)FeC13溶液(一种黄色液体)作催化剂: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一定浓度的 FeC1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已知) FeCl3溶液中主要含有三种微粒:H2O、Fe3+、Cl
(问题)哪种微粒对H2O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假设)假设一:可能是H2O 假设二:可能是Fe3+ 假设三:可能是Cl
(分析)①小李认为假设一不可能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1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含有H2O、Na+、Cl
无明显变化
2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含有H2O、Na+、SO42—
无明显变化
3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Fe2(SO4)3溶液(含有H2O、Fe3+、SO42—
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②假设__________成立,而假设一和另一种假设不成立。
(3)实验反思
①对于步骤3而言,步骤2主要是为了排除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对实验的影响。
②催化剂比较:从便于回收再利用的角度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更适合做该反应的催化剂。
2.
蔗糖是常用的调味品。对蔗糖的制备及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一、蔗糖的工业制备:工业制备蔗糖的流程如下。

(1)实验室进行操作A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常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_作用来给糖汁脱色;
(3)操作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所用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4)由甘蔗制得蔗糖的整个过程中主要发生了_____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二、蔗糖组成探究
(资料卡片)
①绿色植物吸收CO2和H2O先生成葡萄糖,再将葡萄糖转化为蔗糖。
②蔗糖不易燃烧,掺入少量烟灰后,就能直接点燃(烟灰不能燃烧)。烟灰的作用可能为________作用。
(定性探究)蔗糖可能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实验1:点燃蔗糖与烟灰混合物,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壁有水雾,则蔗糖含有________元素。
实验2:迅速将烧杯倒转过来,加入少量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蔗糖含有_________元素。
实验3:将蔗糖隔绝空气高温加热,容器内壁出现水雾,并产生黑色固体(炭黑)。通过该实验可证明蔗糖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元素。
(定量探究)
在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现称取17.1g蔗糖,加入少量烟灰点燃,测得生成26.4gCO2和9.9gH2O
试计算:
(1)17.1g蔗糖中各元素的质量__________
(2)蔗糖中各原子的个数比。__________
3.
在探究镁条性质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记录如下:
甲:镁条灰黑色,不易点燃,放在白醋中反应很慢,较长时间以后才有气泡冒出。
乙:镁条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在白醋中很快溶解并产生气泡,产生气泡的速度先是越来越快,后又变慢直至停止,且试管壁发烫。
已知: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物的浓度、温度、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
(1)差异分析: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你认为缺少了哪一个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小组同学对镁条和白醋的反应进行了探究。将橡皮塞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烧瓶中放入一定量的镁条和白醋,塞紧瓶塞并打开仪器(如图1)。一段时间后,得到气体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如图2)。到C点烧瓶内气压达到最大值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段气压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BC段到CD段来看,反应的速率是先慢后变快,导致变快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镁条的表面积 b.白醋的浓度 c.温度

2.单选题(共20题)

4.
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冶炼钢铁B.在甲骨上刻字C.纺纱织布D.活字排版印刷
5.
硫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淡黄色固体B.难溶于水C.熔沸点较低D.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B.释放能量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分离空气得到氮气和液氧属于分解反应D.制取气体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7.
下图中“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
A.B.
C.D.
8.
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正确的是( )
选项
方法
示例
A
类比法
一氧化碳有毒,推测二氧化碳也有毒
B
观察法
变化中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即可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C
分类法
根据所含元素的种类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D
归纳法
水、氢气是由分子构成的,归纳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A.AB.BC.CD.D
9.
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D.分子、原子在不断运动着而离子静止不动
10.
下列是《本草纲目》记载的四种药物,其成分中Hg的化合价为+1的是( )
A.水银(Hg)B.升丹(HgO)C.轻粉(Hg2Cl2)D.朱砂(HgS)
11.
蓝莓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C15H11O6)。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7
B.花青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57.4g花青素中含有36g碳元素
D.花青素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5:11:6
12.
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农技员对某土地检测后准备施加CO(NH2)2和KH2PO4的固体混合物,要求固体混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则固体混合物中CO(NH2)2和KH2PO4的质量比为(    )
A.10:17B.15:17C.5:17D.15:34
13.
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第二多的物质是 (    )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14.
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能完成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白磷在40℃时就能燃烧:注射器内预先吸了40mL水且注射器活塞的摩擦忽略不计;试管净容积为50mL)。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白磷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白雾;
②生石灰与水接触会放出热量;
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值偏大;
④将白磷放在细沙上可防止试管炸裂;
⑤实验中,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⑥若白磷的量充足、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最终注射器活塞将移至30mL刻度附近。
A.①④⑤B.仅②④C.②④⑤⑥D.①③⑤⑥
15.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燃烧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而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却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纳米铁粉和铁丝都由铁元素组成
B.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对反应有影响
C.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D.纳米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相同
16.
实验室鉴别下列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蔗糖水和食盐水一一尝味道B.氧气和氢气——带火星的木条
C.镁丝和铝丝——在空气中点燃D.氧化铜和铜绿——看颜色
17.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O2→O2B.O2→CO2C.H2O2→H2D.KMnO4→MnO2
18.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加热碳酸氢铵:生成白色固体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C.硬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白色垢状物
D.CO2通入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19.
下列实验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这种科学思想的是(  )
A.区分硬水和软水B.比较CO2的含量
C.探究CO2与水反应D.探究水的性质
20.
2018年中国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行为符合该主题的是( )
A.骑自行车出行B.随地吐痰
C.就地焚烧垃圾D.使用一次性筷子
21.
医生给某病人开的药为复方硫酸亚铁片(其主要成分为FeS04)。则该病人可能患有( )
A.骨骼疏松B.甲状腺疾病C.贫血症D.侏儒症
2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夹持试管B.滴管用后放回原瓶
C.振荡试管D.观察加热的液体
23.
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红提出: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B.设计实验C.作出结论D.交流评价

3.填空题(共2题)

24.
(1)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不同(如:a.组成元素不同;b.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c.微粒间的空隙不同)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请从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角度解释下列物质多样性(选填相应的字母):
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不同的物质:_________
②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___________;
③金和银属于不同的金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图中(图中小球均代表碳原子)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_(选填“同种”或“不同种”)物质,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属于_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5.
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用语:
(1)一个锌原子_________;(2)四个碳酸分子_____________;(3)两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4)+5价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4.实验题(共2题)

26.
小张对老师演示的“空瓶生烟”实验(如图1/2)很感兴趣,他査阅资料后对实验作了改进(如图3)。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①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HC1)气体,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反应生成了白色固体氯化铵;②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1)图1实验中,抽去集气瓶间的玻璃片后,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此现象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
(2)写出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选填:“分解”或“化合”)反应。
(3)图3实验中,你认为玻璃管中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_________(选填“d”“e”或“f”),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7.
请根据下列提供的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__(选填字母);用石灰水可检验CO2,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E是常用的气体收集装置,其中不能用来收集O2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理由是______________(选填“a”或“b”)。F装置也可用于收集气体,若用F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________端通入,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混有体积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集气瓶中灌体积的水
b.集气瓶中灌体积的水
c.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d.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3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