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州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9274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8

1.推断题(共1题)

1.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苯酚为主要起始原料,经下列反应可制得香料M和高分子化合物N。(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有机物B的名称是_________。
(2)已知C的分子式为C5H12O,C能与金属Na反应,C的一氯代物有2种.C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3)B与C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由D生成N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由苯酚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5)F是分子量比B大14的同系物,则F的分子式是_________,F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种。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②遇FeCl3溶液显紫色,且能发生水解反应;
③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苯环上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
(6)已知:,写出以苯酚、乙醇和CH2ClCOOH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_____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2.综合题(共2题)

2.
钛的化合物如TiO2、Ti(NO3)4、TiCl4、 Ti(BH4)2等均有着广泛用途。
(1)写出Ti的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
(2)TiCl4熔点是-25℃,沸点136.4℃,可溶于苯或CCl4,该晶体属于_____晶体;BH4中B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__;
(3)在 TiO2催化作用下,可将CN氧化成CNO,进而得到N2。与CN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Ti3+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的配合物:[Ti(H2O)6]Cl3(紫色),[TiCl(H2O)5]Cl2•H2O(绿色),两者配位数_____(填“相同”或“不同”),绿色晶体中配体是______。

(5)TiO2难溶于水和稀酸,但能溶于浓硫酸,析出含有钛酰离子的晶体,钛酰离子常成为链状聚合形式的阳离子,其结构形式如图1,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6)金属钛内部原子的堆积方式是面心立方堆积方式,如图2。若该晶胞的密度为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晶胞的边长为______________cm。
3.
钼(Mo)是一种过度金属元素,通常用作合金及不锈钢的添加剂。钼酸钠晶体(Na2MoO4•2H2O)是一种无公害型冷却水系统的金属缓蚀剂。工业上利用钼精矿(主要成分是不溶于水的MoS2)制备钼酸钠及制备金属钼的主要流程图如图所示:

(1)Na2MoO4·2H2O中钼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结晶得到的钼酸钠晶体时粗产品,要得到纯净的钼酸钠晶体,下一步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填名称)。
(2)焙烧过程中钼精矿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oS2+O2MoO3+SO2(未配平),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反应中生成36.0gMoO3,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
(3)尾气中含有SO2需要处理,下列不能用作吸收剂的是_______(填序号)。
a.Ca(OH)2 b.HNO3 c.Na2CO3
(4)加入Na2CO3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能提高该反应速率的措施有______(填序号)。
a.将粗产品粉碎   b.降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 c.适当升高温度
(5)利用铝热反应也可回收金属钼,写出MoO3发生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已知钼酸钠溶液中c(MoO42-)=0.40mol•L-1,c(CO32-)=0.52mol•L-1,由钼酸钠溶液制备钼酸钠晶体时,需加入Ba(OH)2固体以除去CO32-,当BaMoO4开始沉淀时,CO32-的去除率为______。[已知:Ksp(BaCO3)=2.6×109,Ksp(BaMoO4)=4.0×10-8,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

3.单选题(共5题)

4.
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即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吸附水中的污物而使其沉淀下来,起到净水的作用,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根据图示,物质A为CO2
C.为增强污水的导电能力,可向污水中加入适量乙醇
D.甲烷燃料电池中CO32向空气一极移动
5.
从薄荷中提取的薄荷醇可制成医药,薄荷醇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薄荷醇分子式为C10H20O,它是环己醇的同系物
B.薄荷醇的分子中至少有12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C.薄荷醇在Cu或Ag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能被O2氧化为醛
D.在一定条件下,薄荷醇能发生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和聚合反应
6.
X、Y、Z、M、W为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与Z可形成X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的离子半径:W>Z>Y>X
B.五种元素中只有X存在同素异形体
C.W和M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工业上采用电解W和Z形成的化合物制备W单质
7.
《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其方法与分离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法原理上相同的是
A.甲苯和水B.硝酸钾和氯化钠
C.乙酸乙酯和乙酸D.食盐水和泥沙
8.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KI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后静置
液体分层,下两层呈紫红色
碘易溶于CCl4,难溶于水
B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随后加稀硝酸酸化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加稀硝酸不溶解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将西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
溶液变黄色
氧化性:H2O2比Fe3+
D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BaCl2固体
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A.AB.BC.CD.D

4.实验题(共1题)

9.
已知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俗称莫尔盐)可溶于水,在100℃-110℃时分解。为探究其化学性质,甲、乙量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探究莫尔盐晶体加热时的分解产物。
(1)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可知分解产物中有_______。

(2)乙同学认为莫尔盐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可能含有SO3(g)、SO2(g)及N2(g)。为验证产物的存在,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①乙同学的实验中,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__________A→H→(_____)→(_____)→E→G。
②证明含有SO3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安全瓶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Ⅱ.为测定硫酸亚铁铵纯度,称取mg莫尔盐样品,配成500mL溶液。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已知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的分子量为392)
甲方案:取25.00mL样品溶液用0.1000 mol/L的酸性K2Cr2O7溶液分三次进行滴定。
乙方案:(通过NH4+测定)实验设计装置如下图所示。取25.00 mL样品溶液进行该实验。

请回答:
(1)甲方案中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乙方案中量气管中最佳试剂是_____________。
a.水 b.饱和NaHCO3溶液    c.CCl4
(3)乙方案中收集完气体并恢复至室温,读数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4)若测得NH3(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为V L,则硫酸亚铁铵纯度为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2道)

    单选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