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惕各酸苯乙酯(C13H16O2)广泛用作香精的调香剂。用A(C5H10)合成该物质的合成路线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E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惕各酸苯乙酯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2) 上述反应①~⑦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填编号)。
(3)
若发生消去反应(消去HBr分子)生成的产物有____种,
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 F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能与Na反应产生H2,且苯环上有两个侧链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种。
惕各酸苯乙酯(C13H16O2)广泛用作香精的调香剂。用A(C5H10)合成该物质的合成路线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E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惕各酸苯乙酯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2) 上述反应①~⑦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填编号)。
(3)

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 F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其中能与Na反应产生H2,且苯环上有两个侧链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种。
2.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a、b、c、d、e、f是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6种元素。a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数是p能级上电子数的2倍;c元素所组成的单质和氢化物中分别有一种具有漂白性;d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e的正三价基态离子的d能级为半充满结构;f的基态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且内层电子排布均为全充满结构。
(1) b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
(2) a、b、c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用元素符号回答,下同)
(3) b与c组成的一种分子中有16个价电子,其结构式为_____,其分子中含____个 σ 键,____个 π 键。
(4) c的氢化物中,电子总数为18的分子是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它是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5) 已知c、f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其晶胞如图所示,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高温时,甲易转化为乙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e元素对应的单质在形成晶体时,采用如下图所示的堆积方式。则这种堆积模型的配位数为_______,如果e的原子半径为r 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计算此单质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g/cm3(不必化简)。
a、b、c、d、e、f是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6种元素。a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s能级上的电子数是p能级上电子数的2倍;c元素所组成的单质和氢化物中分别有一种具有漂白性;d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e的正三价基态离子的d能级为半充满结构;f的基态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且内层电子排布均为全充满结构。
(1) b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
(2) a、b、c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用元素符号回答,下同)
(3) b与c组成的一种分子中有16个价电子,其结构式为_____,其分子中含____个 σ 键,____个 π 键。
(4) c的氢化物中,电子总数为18的分子是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它是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5) 已知c、f能形成两种化合物,其晶胞如图所示,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高温时,甲易转化为乙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e元素对应的单质在形成晶体时,采用如下图所示的堆积方式。则这种堆积模型的配位数为_______,如果e的原子半径为r 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计算此单质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__g/cm3(不必化简)。

3.
钴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磁性材料、电池材料及超硬材料等领域。一种制备草酸钴晶体(CoC2O4·2H2O)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2O3、Co(OH)3,还含有少量Fe2O3、Al2O3、MnO等杂质。
②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Co2+、Fe2+、Mn2+、Al3+等。
③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金属离子浓度以0.01mol·L-1计)
(1) 写出浸出过程中Co(OH)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 NaCl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加Na2CO3调pH的范围应该在_____之间。加入萃取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 在空气中加热5.49g草酸钴晶体(CoC2O4·2H2O)样品,受热过程中不同温度范围内分别得到一种固体物质,其质量如下表:
经测定,210~290℃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只有CO2,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M(CoC2O4·2H2O=183g/mol]

已知:①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2O3、Co(OH)3,还含有少量Fe2O3、Al2O3、MnO等杂质。
②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Co2+、Fe2+、Mn2+、Al3+等。
③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金属离子浓度以0.01mol·L-1计)
沉淀物 | Fe(OH)3 | Fe(OH)2 | Co(OH)2 | Al(OH)3 | Mn(OH)2 |
开始沉淀pH | 2.7 | 7.6 | 7.6 | 4.0 | 7.7 |
完全沉淀pH | 3.7 | 9.6 | 9.2 | 5.2 | 9.8 |
(1) 写出浸出过程中Co(OH)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 NaCl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加Na2CO3调pH的范围应该在_____之间。加入萃取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 在空气中加热5.49g草酸钴晶体(CoC2O4·2H2O)样品,受热过程中不同温度范围内分别得到一种固体物质,其质量如下表:
温度范围/℃ | 固体质量/g |
150~210 | 4.41 |
290~320 | 2.41 |
890~920 | 2.25 |
经测定,210~290℃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只有CO2,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M(CoC2O4·2H2O=183g/mol]
4.
过氧化钙是一种在水产养殖中广泛使用的供氧剂。
(一)过氧化钙制备方法很多。
(1)【制备方法一】:
H2O2溶液与过量的Ca(OH)2悬浊液反应可制备CaO2· 8H2O,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制备方法二】:
利用反应CaCl2+H2O2+2NH3· H2O+ 6 H2O =CaO2· 8H2O+ 2NH4Cl,在碱性环境中制取CaO2。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NH3· H2O在Ca2+和H2O2的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该反应需要在冰水浴条件下完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制备方法三】
利用反应Ca(s)+O2
CaO2(s), 在纯氧条件下制取CaO2,实验室模拟装置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③装置D中盛有的液体是浓硫酸,其作用一是观察氧气的流速,判断氧气通入是否过快及氧气与钙反应进行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
(二)水中溶氧量 ( DO)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每升水中溶解氧分子的质量表示,单位mg · L-1。测定原理为:
①碱性条件下,O2将Mn2+氧化为MnO(OH)2 : 2Mn2+ +O2+ 4OH-=2MnO(OH)2
②酸性条件下,MnO(OH)2将I-氧化为I2 : MnO(OH)2+2I-+4H+=Mn2++I2+3H2O
③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O32-+I2=S4O62-+2I-
取加过一定量CaO2·8H2O的池塘水样l00.0mL,按上述方法测定水中溶氧量,消耗0.01mol/LNa2S2O3标准溶液13.50mL。
(1)滴定过程中使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
(2)该水样中的溶解氧量(DO)为______________。
(一)过氧化钙制备方法很多。
(1)【制备方法一】:
H2O2溶液与过量的Ca(OH)2悬浊液反应可制备CaO2· 8H2O,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制备方法二】:
利用反应CaCl2+H2O2+2NH3· H2O+ 6 H2O =CaO2· 8H2O+ 2NH4Cl,在碱性环境中制取CaO2。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NH3· H2O在Ca2+和H2O2的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该反应需要在冰水浴条件下完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制备方法三】
利用反应Ca(s)+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②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③装置D中盛有的液体是浓硫酸,其作用一是观察氧气的流速,判断氧气通入是否过快及氧气与钙反应进行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
(二)水中溶氧量 ( DO)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通常用每升水中溶解氧分子的质量表示,单位mg · L-1。测定原理为:
①碱性条件下,O2将Mn2+氧化为MnO(OH)2 : 2Mn2+ +O2+ 4OH-=2MnO(OH)2
②酸性条件下,MnO(OH)2将I-氧化为I2 : MnO(OH)2+2I-+4H+=Mn2++I2+3H2O
③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O32-+I2=S4O62-+2I-
取加过一定量CaO2·8H2O的池塘水样l00.0mL,按上述方法测定水中溶氧量,消耗0.01mol/LNa2S2O3标准溶液13.50mL。
(1)滴定过程中使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
(2)该水样中的溶解氧量(DO)为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1题)
5.
钠硫电池以熔融金属Na、熔融S和多硫化钠[Na2Sx(3<x<5)]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的反应物,多孔固体Al2O3陶瓷(可传导Na+)为电解质。下列关于该电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放电时,电极B为正极 |
B.充电时内电路中Na+的移动方向为从B到A |
C.该电池的工作适宜温度应该在Al2O3的熔点和沸点之间 |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S![]() |
6.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电极均为惰性电极)可吸收SO2,并用阴极排出的溶液吸收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为直流电源的正极 |
B.阴极上发生氧化反应为2HSO![]() ![]() |
C.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 |
D.电解时,H+由阴极室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到阳极室 |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酸性氧化物均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 |
B.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FeCl3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 |
C.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 |
D.碱石灰、玻璃、生石灰、漂白粉都是混合物 |
8.
类比法是化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下列类比关系正确的是
A.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甲苯也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B.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则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也处于同一平面上 |
C.乙醇与浓硫酸在加热时能脱水生成乙烯,则丙醇与浓硫酸在加热时能脱水生成丙烯 |
D.分子式为C7H7Br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则分子式为C7H8O的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也是4钟 |
10.
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
A.乙醇和乙酸制乙酸乙酯;苯的硝化反应 |
B.乙烷和氯气制氯乙烷;乙醇转化为乙烯 |
C.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苯与液溴反应制备溴苯 |
D.乙醇和氧气制乙醛;苯和氢气制环己烷 |
11.
下列实验现象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品红溶液中分别通入SO2和Cl2,溶液均褪色 |
B.分别加热盛有NH4Cl和单质碘的试管,管口均有固体凝结 |
C.鸡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NH4)2SO4溶液和HgCl2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
D.溴水分别滴入植物油和裂化汽油中,溴水均褪色 |
12.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 有气体生成,溶液变成浅绿色 | 稀硝酸将Fe直接氧化为Fe2+ |
B | 向浓度均为0.1 mol·L-1NaCl和NaI的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 | 出现黄色沉淀 | Ksp(AgCl)>Ksp(AgI) |
C | 将硫酸酸化的H2O2滴入Fe(NO3)2溶液 | 溶液变黄色 | H2O2的氧化性比 Fe3+强 |
D |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加入新制Cu(OH)2,煮沸 | 没有生成砖红色沉淀 | 淀粉未水解 |
A.A | B.B | C.C | D.D |
13.
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Z是金属元素,W的单质是黄色固体,X、Y、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W、Q三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
B.Z单质的冶炼方法是电解熔融的Z与Q组成的化合物 |
C.常温下Q的单质能与X的某种氢化物反应置换出X的单质 |
D.Q的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强于W的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说明非金属性Q>W |
14.
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 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 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 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干燥后得沉淀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 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①K+一定存在; ②100 mL溶液中含0.01 molCO32-; ③Cl-可能存在;④Ba2+一定不存在;⑤Mg2+可能存在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 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 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干燥后得沉淀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 g。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①K+一定存在; ②100 mL溶液中含0.01 molCO32-; ③Cl-可能存在;④Ba2+一定不存在;⑤Mg2+可能存在
A.③④ | B.③④⑤ |
C.①② | D.①③④ |
15.
下列关于化学与生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安装煤炭燃烧过程的“固硫”装置,主要是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 |
B.新鲜蔬菜做熟后,所含维生素C会有损失 |
C.PM2.5是指大气中动力学当量直径接近2.5×10-9m的颗粒物 |
D.“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
3.多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1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