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6题)
1.
KMnO4常作氧化剂、防腐剂、消毒剂、漂白剂和水处理剂等。
(1)向K2MnO4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可制得KMnO4,副产物是黑色沉淀M。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在锂离子有机高聚物中锂与M构成原电池,消耗8.7 g M时转移 0.1 mol电子。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KMnO4制备O2和Cl2。取0.4 mol KMn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a mol O2,在反应后的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浓盐酸,加热又收集到b mol Cl2。设锰元素全部转化成Mn2+存在于溶液中,当a+b=0.8时,在标准状况下生成Cl2的体积为____L。
(3)电解K2MnO4溶液可以制备KMnO4。工业上,通常以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与KOH的混合物在铁坩埚中混合均匀,小火加热至熔融,即可得到绿色的K2Mn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用镍片(不参与反应)作阳极,铁板作阴极,电解K2MnO4溶液可制备KMnO4。上述过程用流程图表示如下:

则D的化学式为____;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阳离子的迁移方向是____________。
(4)废液中c(Mn2+)较大时会污染水体。实验室可用过二硫酸铵[(NH4)2S2O8]溶液检验废水中的Mn2+,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紫红色(还原产物为
)。过二硫酸可以看成是H2O2的衍生物,过二硫酸铵中含有过氧键(—O—O—)。写出检验Mn2+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如果将这个反应设计成双液(或双桶)电池,盐桥中的溶液用____(填“饱和KCl溶液”、“饱和K2SO4溶液”或“饱和NH4Cl溶液”)。
(1)向K2MnO4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可制得KMnO4,副产物是黑色沉淀M。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在锂离子有机高聚物中锂与M构成原电池,消耗8.7 g M时转移 0.1 mol电子。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KMnO4制备O2和Cl2。取0.4 mol KMn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收集到a mol O2,在反应后的残留固体中加入足量浓盐酸,加热又收集到b mol Cl2。设锰元素全部转化成Mn2+存在于溶液中,当a+b=0.8时,在标准状况下生成Cl2的体积为____L。
(3)电解K2MnO4溶液可以制备KMnO4。工业上,通常以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与KOH的混合物在铁坩埚中混合均匀,小火加热至熔融,即可得到绿色的K2Mn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用镍片(不参与反应)作阳极,铁板作阴极,电解K2MnO4溶液可制备KMnO4。上述过程用流程图表示如下:

则D的化学式为____;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阳离子的迁移方向是____________。
(4)废液中c(Mn2+)较大时会污染水体。实验室可用过二硫酸铵[(NH4)2S2O8]溶液检验废水中的Mn2+,实验现象是溶液变紫红色(还原产物为

2.
有机物分子中与“
”相连的碳原子上的氢活性较大,可以与甲醛或卤代烃等发生反应.
已知: ①
②
有机物 J 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略):

(1) A 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
(2) A→B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B→C 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3) G 俗称缩苹果酸,与 B 以物质的量之比 1:2 反应,则 G+B→H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 D 的分子式为 C5H10O4,若一次取样检验 D 的含氧官能团,按顺序写出所用试剂________.
(5)已知 E 中只有一种官能团,且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分子中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E 与 B 互为同系物 b. E 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醚键
c.F 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化为 E d. F 中也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6)J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J 的同分异构体 X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1mol X 分别与足量 Na 或 NaOH 反应时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4 和 1:1,且苯环上只有一种一氯代物.写出符合上述所有条件的 X 的一种结构简式__________.

已知: ①

②

有机物 J 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产物和反应条件略):

(1) A 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
(2) A→B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B→C 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3) G 俗称缩苹果酸,与 B 以物质的量之比 1:2 反应,则 G+B→H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 D 的分子式为 C5H10O4,若一次取样检验 D 的含氧官能团,按顺序写出所用试剂________.
(5)已知 E 中只有一种官能团,且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分子中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E 与 B 互为同系物 b. E 中含有的官能团是醚键
c.F 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转化为 E d. F 中也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6)J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J 的同分异构体 X 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1mol X 分别与足量 Na 或 NaOH 反应时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4 和 1:1,且苯环上只有一种一氯代物.写出符合上述所有条件的 X 的一种结构简式__________.
3.
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及生产中有很多重要用途.
Ⅰ.卤素化学丰富多彩,能形成卤化物、卤素互化物、多卤化物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
(1)拟卤素如(CN)2、(SCN)2、(OCN)2等与卤素单质结构相似、性质相近.已知(CN)2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则其分子中 σ 键与 π 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SCN)2对应的酸有两种,理论上硫氰酸(H﹣S﹣C≡N )的沸点低于异硫氰酸(H﹣N=C=S)的沸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卤化物 RbICl2 在加热时会分解为晶格能相对较大的卤化物 A 和卤素互化物或卤素单质,A 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Ⅱ.SiC、GaN、GaP、GaAs 等是人工合成半导体的材料, 具有高温、高频、大功率和抗辐射的应用性能而成为半导体领域研究热点.试回答下列问题:
(3)碳的基态原子 L 层电子轨道表达式为_______,砷属于_________区元素.
(4)N 与氢元素可形成一种原子个数比为 1:1 的粒子,其式量为 60,经测定该粒子中有一正四面体构型,判断该粒子中存在的化学键_________.
A.配位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D.氢键
(5)CaC2晶体的晶胞结构与 NaCl 晶体的相似(如图1 所示),但 CaC2 晶体中含有的哑铃形 C22﹣的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 CaC2 晶体中 1 个 Ca2+周围距离最近的 C22﹣数目为________.
Ш. A、B、C 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前四周期的元素,A 的第一电离能介于镁和硫两元素之间,A 单质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2 所示. B的价电子排布为(n+1)sn(n+1)pn+2,C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ds 区,其基态原子不存在不成对电子. B与 C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3 所示.

(6)A 单质晶体属于_________晶体(填晶体类型).
(7)B 与 C 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_.
Ⅰ.卤素化学丰富多彩,能形成卤化物、卤素互化物、多卤化物等多种类型的化合物.
(1)拟卤素如(CN)2、(SCN)2、(OCN)2等与卤素单质结构相似、性质相近.已知(CN)2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 8 电子稳定结构,则其分子中 σ 键与 π 键数目之比为_______.(SCN)2对应的酸有两种,理论上硫氰酸(H﹣S﹣C≡N )的沸点低于异硫氰酸(H﹣N=C=S)的沸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卤化物 RbICl2 在加热时会分解为晶格能相对较大的卤化物 A 和卤素互化物或卤素单质,A 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Ⅱ.SiC、GaN、GaP、GaAs 等是人工合成半导体的材料, 具有高温、高频、大功率和抗辐射的应用性能而成为半导体领域研究热点.试回答下列问题:
(3)碳的基态原子 L 层电子轨道表达式为_______,砷属于_________区元素.
(4)N 与氢元素可形成一种原子个数比为 1:1 的粒子,其式量为 60,经测定该粒子中有一正四面体构型,判断该粒子中存在的化学键_________.
A.配位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D.氢键
(5)CaC2晶体的晶胞结构与 NaCl 晶体的相似(如图1 所示),但 CaC2 晶体中含有的哑铃形 C22﹣的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 CaC2 晶体中 1 个 Ca2+周围距离最近的 C22﹣数目为________.
Ш. A、B、C 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前四周期的元素,A 的第一电离能介于镁和硫两元素之间,A 单质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2 所示. B的价电子排布为(n+1)sn(n+1)pn+2,C位于元素周期表的 ds 区,其基态原子不存在不成对电子. B与 C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3 所示.

(6)A 单质晶体属于_________晶体(填晶体类型).
(7)B 与 C 所形成化合物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_.
4.
工业碳酸钠(纯度约为 98%)中常含有 Ca2+、Mg2+、Fe3+、Clˉ和SO42ˉ等杂质.为了提纯工业碳酸钠,并获得试剂级碳酸钠,采取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Ⅰ.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溶质如下图所示:

Ⅱ.有关物质的溶度积如下
(1)加入 NaOH 溶液主要为了除去 (填离子符号),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沉淀”的主要成份有________(填化学式);向含有Mg2+、Fe3+的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且溶液的 pH="8" 时, c(Mg2+):c(Fe3+)=_________.
(2)热的 Na2CO3 溶液有较强的去油污能力,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加以解释)__________.
(3) “趁热过滤”时的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__.
(4)已知:Na2CO3•10H2O(s)=Na2CO3(s)+10H2O(g) △H=+532.36kJ•mol﹣1
Na2CO3•10H2O(s)=Na2CO3•H2O(s)+9H2O(g) △H=+473.63kJ•mol﹣1
写出 Na2CO3•H2O 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从“绿色化学”角度设想将“母液”沿流程图中虚线所示进行循环使用.请你分析实际生产中是否可行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Ⅰ.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溶质如下图所示:

Ⅱ.有关物质的溶度积如下
物质 | CaCO3 | MgCO3 | Ca(OH)2 | Mg(OH)2 | Fe(OH)3 |
Ksp | 4.96×10﹣9 | 6.82×10﹣6 | 4.68×10﹣6 | 5.61×10﹣12 | 2.64×10﹣39 |
(1)加入 NaOH 溶液主要为了除去 (填离子符号),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沉淀”的主要成份有________(填化学式);向含有Mg2+、Fe3+的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当两种沉淀共存且溶液的 pH="8" 时, c(Mg2+):c(Fe3+)=_________.
(2)热的 Na2CO3 溶液有较强的去油污能力,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及必要的文字加以解释)__________.
(3) “趁热过滤”时的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__.
(4)已知:Na2CO3•10H2O(s)=Na2CO3(s)+10H2O(g) △H=+532.36kJ•mol﹣1
Na2CO3•10H2O(s)=Na2CO3•H2O(s)+9H2O(g) △H=+473.63kJ•mol﹣1
写出 Na2CO3•H2O 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从“绿色化学”角度设想将“母液”沿流程图中虚线所示进行循环使用.请你分析实际生产中是否可行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5.
胆矾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工业上它也是一种制取其它含铜化合物的原料,现有废铜(主要杂质为 Fe)来制备胆矾.有人设计了如下流程:

pH 值控制可参考下列数据
请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 A 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
a.稀 H2SO4 b.浓 H2SO4、加热 c.浓 FeCl3溶液 d.浓 HNO3
(2) Ⅰ中加 H2O2 的目的____________.
(3) Ⅱ中加 Cu2(OH)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
(4) Ⅲ加热煮沸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5) V 中加 H2SO4调节 pH="1" 是为了____________,某工程师认为上述流程中所加的 A 物质并不理想,需作改进,其理由是_________,若你是工程师,将对所加的 A 物质作何改进?请提出建议_________.

pH 值控制可参考下列数据
物质 | 开始沉淀时的 pH 值 | 完全沉淀时的 pH 值 |
氢氧化铁 | 2.7 | 3.7 |
氢氧化亚铁 | 7.6 | 9.6 |
氢氧化铜 | 5.2 | 6.4 |
请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 A 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
a.稀 H2SO4 b.浓 H2SO4、加热 c.浓 FeCl3溶液 d.浓 HNO3
(2) Ⅰ中加 H2O2 的目的____________.
(3) Ⅱ中加 Cu2(OH)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
(4) Ⅲ加热煮沸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5) V 中加 H2SO4调节 pH="1" 是为了____________,某工程师认为上述流程中所加的 A 物质并不理想,需作改进,其理由是_________,若你是工程师,将对所加的 A 物质作何改进?请提出建议_________.
6.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CuSO4溶液与K2CO3溶液混合会产生蓝绿色沉淀,它们对沉淀的组成和兴趣,决定采用实验大方法进行探究。
(1)【提出猜想】
猜想1:所得沉淀为Cu(OH)2;
猜想2:所得沉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猜想3:所得沉淀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可表示为mCu(OH)2·nCuCO3]。
【查阅资料】无论是哪一种沉淀受热均易分解(假设均不含结晶水)。
【实验探究】
步骤1:将所得悬浊液过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无水乙醇洗涤,风干;
步骤2:甲同学取一定量固体,用气密性良好的如下装置(夹持仪器未画)进行定性实验;

(2)若反应后A中蓝绿色固体变黑,C中无明显现象,证明假设________成立。
(3)乙同学认为只要将上图中B装置的试剂改用下列某试剂后,便可验证上述所有假设,该试剂是_______(填代号)。
A.浓硫酸 B.无水CuSO4 C.碱石灰 D.P2O5
(4)乙同学验证假设3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定量探究】
(5)乙同学进一步探究假设3中固体的组成:
①乙同学查得一些物质在常温时的数据(如下表)后,将C中的澄清石灰水改为Ba(OH)2溶液,其原因是__________(填代号)。
A.Ba(OH)2溶解度大于Ca(OH)2,能充分吸收CO2
B.Ba(OH)2为强碱,Ca(OH)2为弱碱
C.吸收等量CO2生成的BaCO3的质量大于CaCO3,测量误差小
D.相同条件下,CaCO3的溶解度明显大于BaCO3
②若所取蓝绿色固体质量为27.1g,实验结束后,装置B的质量增加2.7g,C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为19.7g。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提出猜想】
猜想1:所得沉淀为Cu(OH)2;
猜想2:所得沉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猜想3:所得沉淀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可表示为mCu(OH)2·nCuCO3]。
【查阅资料】无论是哪一种沉淀受热均易分解(假设均不含结晶水)。
【实验探究】
步骤1:将所得悬浊液过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无水乙醇洗涤,风干;
步骤2:甲同学取一定量固体,用气密性良好的如下装置(夹持仪器未画)进行定性实验;

(2)若反应后A中蓝绿色固体变黑,C中无明显现象,证明假设________成立。
(3)乙同学认为只要将上图中B装置的试剂改用下列某试剂后,便可验证上述所有假设,该试剂是_______(填代号)。
A.浓硫酸 B.无水CuSO4 C.碱石灰 D.P2O5
(4)乙同学验证假设3成立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定量探究】
(5)乙同学进一步探究假设3中固体的组成:
①乙同学查得一些物质在常温时的数据(如下表)后,将C中的澄清石灰水改为Ba(OH)2溶液,其原因是__________(填代号)。
溶解度(S)/p | 溶度积(Ksp) | 摩尔质量(M)/g·mol | |||
Ca(OH)2 | Ba(OH)2 | CaCO3 | BaCO3 | CaCO3 | BaCO3 |
0.16 | 3.89 | 2.9×10-9 | 2.6×10-9 | 100 | 197 |
A.Ba(OH)2溶解度大于Ca(OH)2,能充分吸收CO2
B.Ba(OH)2为强碱,Ca(OH)2为弱碱
C.吸收等量CO2生成的BaCO3的质量大于CaCO3,测量误差小
D.相同条件下,CaCO3的溶解度明显大于BaCO3
②若所取蓝绿色固体质量为27.1g,实验结束后,装置B的质量增加2.7g,C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为19.7g。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