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195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9

1.简答题(共1题)

1.
不可能的任务:“在一个平底浅盘里有浅浅的一层氢氧化钠溶液,盘底有一枚硬币浸在溶液中,要求不接触溶液且浅盘不作任何改变,用手拿出硬币。可用器材有:蜡烛(主要含碳、氢化合物)、火柴、大玻璃杯。”爱挑战的小柯设计了一种办法,设计图如图,请用科学知识解释其原理______

2.流程题(共1题)

2.
废铁屑的主要成分是铁.用废铁屑生产硫酸亚铁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废铁屑中其他成分不溶且不参加反应)

(1)欲配制20%的H2SO4溶液100克,需要98%的浓硫酸多少克?____(结果精确到0.1)
(2)实验中,操作A为______.
(3)在洗涤析出的FeSO4•7H2O晶体时,一般采用少量冰水洗涤.根据硫酸亚铁的溶解度表(如表所示),说一说这样操作的理由______.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20.3
26.3
30.8
40.1
48.4
52.4
 

3.单选题(共4题)

3.
下列是温州传统民俗活动,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捣年糕B.扎纸人
C.捏米塑D.酿米酒
4.
碳酸氢钠是一种常用的膨松剂,可使面包、蛋糕等口感松软,其原因是碳酸氢钠在加热时会发生如下反应:,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5.
氘和氚是制造氢弹的原料.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的条件下会聚合成一个氦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氘和氚属于不同种元素B.氘原子、氚原子和氦原子的中子数均相同
C.氘原子和氚原子的核电荷数分别为2,3D.氚原子的原子核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6.
有X、Y、Z三种金属,把足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只有X、Z。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Y>X>ZB.Y>Z>XC.X>Y>ZD.X>Z>Y

4.填空题(共1题)

7.
镁是一种活泼金属,除了能与氧气反应,还可以和氮气、二氧化碳反应。而锡在空气中加热只和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二氧化锡固体。
(1)镁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在物质分类上氮化镁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
(2)镁与二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碳单质和氧化镁,写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实验题(共2题)

8.
小明设计实验探究“锌与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
硫酸的体积/mL

锌的质量/g
3分钟收集的氢气体积/mL

20%
20
锌块
1
31.7

20%
20
锌箔
1
50.9

30%
20
锌块
1
61.7

30%
20
锌箔
1
79.9
 
(1)小明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______;
(2)小明用如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导管c应与______相连(填“a”或“b”)

(3)如表是小明第①组实验的详细数据:
记录数据时间
第1分钟末
第2分钟末
第3分钟末
第4分钟末
第5分钟末
第6分钟末
量筒中水的体积/mL
3.1
19.8
31.7
41.3
48.9
54.9
 
已知锌和硫酸反应是放热反应,请据如表数据描述锌与硫酸反应的速率变化情况,并作出合理解释______.
9.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酸和碱之间的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在图甲中,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实验2: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情况.
(1)往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图乙所示.请判断A点时溶液的酸碱性为______性.
(2)若改为将等量稀盐酸往氢氧化钠固体中滴加,反应过程中最高温度远高于图乙中的最高值.请做出合理解释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