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184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5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人被蚁虫叮咬后,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使叮咬处又痛又痒,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蚁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
(查阅资料)
1蚁酸是一种有机酸,化学学名称叫位甲酸,化学式为 HCOOH
2蚁酸在隔绝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实验探究)(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_____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
(2)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_____元素,推测出一种生成物是水。
(3)另一种生成的氧化物是气体,小明提出两种猜想:
①猜想Ⅰ该气体是CO2;  猜想Ⅱ该气体是_____。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的装置

②实验室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I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若猜想Ⅱ成立,则:
③实验时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④实验时装置C的现象是_____;
⑤实验时装置D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讨论交流)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存在明显的缺陷,处理方法是_____。
(拓展延伸)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可咬处涂涂抹一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质是_____。(填字母)
A肥皂水 B食醋 C稀氨水 D浓NaOH溶液

2.简答题(共2题)

2.
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P点所表示的含义是_____。
(2)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最大的是_____(填“A”或“B”或“C”)。
(3)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_________。
3.
生锈的铁钉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片刻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铁钉表面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综合题(共1题)

4.
我们的胃液呈酸性,是因为胃腺壁细胞能分泌出盐酸。胃酸在人体的消化吸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分解食物中的结缔组织和肌纤维使其易于被消化吸收。
你知道吗?深受人们喜欢的早餐食品燕麦中常添加颗粒极小的铁粉,它既可以作为双吸剂(起到干燥和减缓食品变质的作用),还可以作为人体补铁剂。要把铁粉变为人体需要的、能吸收的营养元素,就离不开胃酸的帮助。
健康人胃液的pH在0.9~1.5,胃液的pH不仅影响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还对伴随食物进入胃内的各类病菌的繁殖有影响。某医院对99位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等患者胃液的pH及胃液中的病菌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表:
分组
胃液的pH
受检患者人数
胃液中检出病菌的
人数及比例
A
≤2.0
7
0
B
2.0~4.0
13
3(23.19%)
C
4.0~6.0
26
17(65.4%)
D
>6.0
53
45(84.9%)
 
胃酸过多会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并使人感觉反酸或烧心。治疗胃酸过多的药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抑酸药,能抑制胃酸分泌,但本身不能和胃酸反应;二是抗酸药,能直接与胃酸反应,常见的抗酸药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等。
胃溃疡患者若服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患者如长期使用抗酸药,很可能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因此,应遵医嘱合理使用抗酸类和抑酸类药物。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_____。
(2)铁粉可以减缓食物变质,是因为铁可以和_____反应。
(3)胃溃疡患者不宜服用的抗酸药是_____。
(4)关于文中提到的几种抗酸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填字母序号)
A均属于盐类或碱类
B在使用抗酸药时不是用量越多越好
C适量使用碳酸钙可治疗胃酸过多,同时还可为人体补钙
(5)下列关于胃液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 (填字母序号)
A胃酸能帮助人体消化吸收食物,所以胃液pH越小越利于人体健康
B胃酸过多会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所以胃液pH越大越利于人体健康
C胃液pH越大越有利于病菌生存

4.计算题(共1题)

5.
实验室用100g14.6%的盐酸溶液和100g16.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单选题(共10题)

6.
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5g锌粒,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g铁粉,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
A.偏向左边B.仍然平衡C.偏向右边D.无法判断
7.
将6.5g不纯锌片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0.18g,则该样品中所含杂质可能是
A.FeB.MgC.CuD.Al
8.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亚铁、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下列图象能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B.C.D.
9.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C时,把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得到100g饱和溶液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10.
在一定温度下,将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来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质量不变B.溶质质量增加
C.溶液浓度不变D.Ca(OH)2的溶解度增大
11.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B.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C.在冰雪路面上散食盐,可以加速冰雪的融化,其原理是融雪剂NaCl降低了水的凝固点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12.
配制稀硫酸的部分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
A.取浓硫酸B.读取数据
C.稀释D.装瓶
13.
在一次实验室开放日活动中,小刚同学取出一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成红色。小刚同学作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该溶液的pH小于7B.该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C.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D.该溶液显酸性
14.
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酸碱度,他测试前用水将pH试纸润湿了,则他测试出来的结果和实际pH相比较(  )
A.偏大B.偏小C.不变D.无法确定
15.
营养学上依据食品在人体中代谢产物的酸碱性,一般将食品分成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其中显碱性的酸性食品是(  )
 
A
B
C
D
食品
鸡蛋清
葡萄
苹果
草莓
食品类别
酸性食品
碱性食品
碱性食品
酸性食品
pH
7.6﹣8.0
3.5﹣4.5
2.9﹣3.3
3.0﹣3.5
 
A.AB.BC.CD.D

6.填空题(共1题)

16.
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硫酸铜溶液中的阳离子_____。
(2)硝酸的化学式_____。
(3)碘酒是常用的杀菌消毒溶液,请写出其中溶剂的化学式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2道)

    综合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