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澧县张公庙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4月份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173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0

1.计算题(共3题)

1.
2.2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6.6g二氧化碳和3.6g水(无其他生成物),对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列式计算)各原子的个数比_____.
2.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每天需要摄取足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若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经体内新陈代谢后完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每人每天相当于排出尿素30g.尿素是一种优质的氮肥,其化学式为:CO(NH22,据此我能计算:
(1)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其中C和H的质量比为_____.
(2)30g尿素中含氮元素_____g.
(3)已知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人每天至少应从食物里摄取的蛋白质为_____g.
3.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回收一块质量为40 g的铜锌合金中的铜,将该合金放人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恰好用去稀硫酸100 g,烧杯内剩余固体27 g。请完成下列计算:
(1)40 g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是________g 。
(2)计算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4.
如图1的加热袋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加热袋中的固体粉末含镁粉、铁粉和氯化钠,使用时向其中加入水袋中的水,即可产生大量热。实验小组针对放热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常温下镁粉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且放热。

(进行实验)
同学们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实验:分别取不同成分的固体粉末放入甲中,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8mL水,读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时的室温为22.8℃)
实验序号
A
B
C
D
E
F
固体成分
Mg
Fe
Mg+Fe
Mg+NaCl
Fe+NaCl
Mg+Fe+NaCl
乙中现象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_____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较多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无肥皂泡
大量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混合物温度
23.1℃
22.8℃
23.1℃
24.2℃
22.8℃
27.2℃
 
(解释与结论)
(1)实验B,乙中现象为_____。
(2)实验A证明了镁粉与水能反应,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2O=_____+H2
(3)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最佳方法是向镁粉中加入_____。
(反思改进)
(4)同学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的温度没有达到食品加热袋的效果,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
(5)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猜测,实验F中的反应结束后,甲中剩余固体混合物中仍然含有铁粉,检验其铁粉存在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固体混合物_____。
(6)从上述实验初步得出“NaCl溶于水没有热量的变化”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填实验序号)_____。

3.简答题(共4题)

5.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氧原子:_____;
②钙离子:_____;
③+2价的镁元素:_____;
④1个氮分子:_____;
⑤五氧化二氮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_____.
6.
把充满CO2的大试管倒插水紫色的石蕊试液后再固定好(如图),放置足够的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1)_____;
(2)_____.
7.
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能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一些问题:
〔1〕煤、_____、_____常称为化石燃料;
〔2〕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___、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服用含小苏打的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
8.
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解答:
(1)将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说明_____;
(2)硬水在加热或久置时,会产生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实验室中可用适量稀盐酸除去热水瓶壁上的水垢,写出其中一个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若装白磷的储罐起火,可以用水灭火,也可以用沙土填埋灭火.其中用沙土填埋灭火的原理是_____.

4.流程题(共1题)

9.
鉴别稀盐酸、稀硫酸、Ba(OH)2溶液、Na2CO3溶液和NaCl溶液五瓶无标签的溶液时,将它们随意编号为A、B、C、D、E后进行如下实验:

(1)根据以上实验过程,确定C溶液是_____,B、E混合时的现象为_____;
(2)鉴别后把所有物质混合倒入同一烧杯中,发现混合物呈浑浊状,过滤后,滤液呈红色。说明滤液呈_____性,则滤渣的成分是_____;
(3)为了防止滤液污染环境,向滤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时,发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综合以上实验过程判断,加入Na2CO3溶液前,滤液中含有的溶质除石蕊外,一定还有_____。

5.单选题(共14题)

10.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B.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C.钢铁生锈D.水变成水蒸气
11.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X属于有机物
D.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2.
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下列与人类社会进步相关的重大问题,其中和化学密切相关的是
①环境保护    ②能源开发利用    ③功能材料研究    ④生命过程探索( )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CO2验满B.    收集O2
C.滴加液体D. 测溶液pH
14.
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硬铝的硬度比铝的硬度小
B.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比纯铁好
C.部分浸入水中的铁钉不易生锈
D.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15.
以下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改进后实验

燃烧条件

CO还原氧化铜
 

测定氧气含量

检验气密性
目的
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防止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不用酒精灯点燃,使测定结果更精确
现象更明显
 
A.AB.BC.CD.D
16.
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不会导致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10%的是(  )
A.在溶解氯化钠固体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B.烧杯先用少量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C.称量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D.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后再盛装配好的溶液
17.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①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②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C.③检验CO32的存在
D.④用水吸收CO
18.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B.
C.D.
19.
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用化学的观点解释下列著名诗句,错误的是( )
A.蜡炬成灰泪始干:只发生化学变化
B.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粉身碎骨浑不怕:生石灰变成熟石灰
D.春蚕到死丝方尽:丝的成分是蛋白质
20.
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B.天然气C.石油D.汽油
21.
下列客机上使用的物品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合金门把手B.真皮椅套C.塑料快餐盒D.羊毛毯子
22.
一辆严重超载货车在急速下坡时轮胎发生燃烧,导致货车起火,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造成货车起火的直接原因是( )
A.货车轮胎与空气接触
B.超载货车轮胎与道路摩擦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
C.货车在下坡车速较快
D.制造轮胎的橡胶是可燃物
23.
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A.AB.BC.CD.D

6.填空题(共2题)

24.
分类混合物常用的方法有:①沉降;②过滤;③吸附;④蒸发;⑤蒸馏.选择合理的方法分离下列混合物.a.食盐和沙_____ (填数字序号,下同);b.有异味和颜色的水_____; c.从海水中获取食盐_____; d.用海水制蒸馏水_____.
25.
现有六种物质:①小苏打、②干冰、③熟石灰、④酒精、⑤二氧化硫、⑥活性炭,请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造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
(2)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是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4)可做净水吸附剂的是_____;
(5)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____;
(6)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3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4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