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的加热袋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加热袋中的固体粉末含镁粉、铁粉和氯化钠,使用时向其中加入水袋中的水,即可产生大量热。实验小组针对放热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常温下镁粉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且放热。

(进行实验)
同学们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实验:分别取不同成分的固体粉末放入甲中,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8mL水,读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时的室温为22.8℃)
实验序号
| A
| B
| C
| D
| E
| F
|
固体成分
| Mg
| Fe
| Mg+Fe
| Mg+NaCl
| Fe+NaCl
| Mg+Fe+NaCl
|
乙中现象
|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 _____
|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 较多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 无肥皂泡
| 大量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
混合物温度
| 23.1℃
| 22.8℃
| 23.1℃
| 24.2℃
| 22.8℃
| 27.2℃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B,乙中现象为_____。
(2)实验A证明了镁粉与水能反应,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
2O=_____+H
2。
(3)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最佳方法是向镁粉中加入_____。
(反思改进)
(4)同学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的温度没有达到食品加热袋的效果,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
(5)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猜测,实验F中的反应结束后,甲中剩余固体混合物中仍然含有铁粉,检验其铁粉存在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固体混合物_____。
(6)从上述实验初步得出“NaCl溶于水没有热量的变化”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填实验序号)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