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名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157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5

1.计算题(共1题)

1.
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测量氢化钙(CaH2)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小刚进行了如图实验(假设杂质与水不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为______g。
(2)计算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2.
同学们发现一种“氮气灭火装置”,利用液氮(沸点为-196℃)产生大量氮气来灭火。他们用氮气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却发现蜡烛未熄灭。

(査阅资料)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压强不变时,气体温度越低,密度越大。
(1)结合氮气性质分析,如图蜡烛未熄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实验1:探究氮气能否用来灭火(所用容器均为隔热材料,下同)
实验编号
   1-1
   1-2
   1-3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蜡烛持续燃烧
蜡烛缓慢熄灭
蜡烛熄灭
 
(2)实验前有同学提出,由液氮汽化产生的氮气温度低,密度足够大,会向下流动隔绝可燃物周围的氧气。依据实验1判断,这种假设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有同学根据实验1提出新假设,氮气灭火可能与可燃物周围氮气的含量有关。可能支持这一假设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填实验1中的实验编号)。
实验2:探究灭火与氮气含量是否有关
实验编号
   2-1
   2-2
   2-3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蜡烛没有熄灭
蜡烛缓慢熄灭
______
 
(4)实验2中,蜡烛所在位置氮气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实验编号)。
(5)推测实验2-3的现象是______。
(6)反思实验2,除氮气含量外,影响蜡烛燃烧的其它可能因素是______。
(7)结合上述实验,下列关于“氮气灭火装置”使用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从高处向低处喷洒使用
B 可燃物火焰熄灭后,还需持续通气一段时间
C 在有少量排气口的封闭空间中使用时,效果好于开放空间
3.
如图是化学实验室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小明同学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时发现试管内没有出现红色固体,但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其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小明同学考虑是否是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不足以使木炭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你的改进措施是______。
(2)实验改进后,小明同学顺利完成了该实验,发现试管内出现红色固体并产生了无色气体,对于无色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小红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猜想I:只有CO;猜想Ⅱ:只有CO2;猜想Ⅲ:只有SO2;猜想Ⅳ:既有CO,又有CO2
小山同学认为猜想Ⅲ肯定不对,理由是______。
(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成蓝色。
(方案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山设计用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清的石灰水对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根据小山同学的设想,请你完成填空:
①若试纸不变色,石灰水变浑浊,则只有CO2;②若______,石灰水不变浑浊,则只有CO;③若试纸变蓝色,石灰水______,则既有CO2,又有CO。
(3)联想到碳和氧气反应可能生成两种不同的物质,小山同学认为改变温度、反应物之间的质量比可能会改变生成物的种类,于是他对试管内出现的红色固体的成分也产生了质疑。
(查阅资料)
①初中常见的红色物质有:铜、红磷、氧化铁;②氧化亚铜(Cu2O)也是红色固体,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按木炭的量不同,反应顺序是
若实验前已经用N2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要确保反应的生成物只有铜和二氧化碳,则理论上氧化铜和木炭的质量比应是______。
A 2:1  B 40:3  C 20:3  D 80:3
(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反思)请你帮助小山同学确定木炭还原氧化铜后的红色固体的成分,将你的两种猜想填入下列横线上。
猜想Ⅰ:铜;猜想Ⅱ:______;猜想Ⅲ:______。
若猜想I正确,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______。

3.流程题(共1题)

4.
有一种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硫酸亚铁,少量硫酸铜和硫酸钠。现设计一种经济又合理的方法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I为______,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杯、______。
(2)进行操作Ⅰ前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小明认为不能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原因是______。
(3)铁的活动性比铜______(选填“强”或“弱”),工业废水中加入铁粉后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单选题(共10题)

5.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对玻璃片哈气B.切割玻璃
C.菜刀生锈D.橙子榨汁
6.
2018年12月8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把“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如图是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的微观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减少B.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C.丙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D.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减小
7.
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A.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B.探究分子运动
C.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
D.除去CO中的CO2气体
8.
砒霜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化学式为As2O3),可用于治疗肿瘤。砷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有关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2D.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g
9.
氢气作为新能源有很多优点,制取与储存氢气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铁酸锌(ZnFe2O4)可用于循环分解水制取氢气,下列关于铁酸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2个氧分子
B.由两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组成
C.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
D.Zn、Fe、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4
10.
现把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如图所示,试管外壁发烫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v)和反应进行的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振荡显无色,说明溶液显酸性
C.时间段反应速率变化,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温度的影响
D.时间段反应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11.
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以提高反应速率
B.硒有防癌抗癌作用,可以大量摄入富含硒的食品
C.长期用可乐、雪碧饮料代替白开水
D.食用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
12.
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溶液组成
B.酸的通性
C.空气中物质的含量
D.燃烧的条件
13.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蒸发
C.过滤
D.测溶液pH
1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的是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倡导大家要爱护自然环境。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
B.废旧电池掩埋在土壤中
C.将农田中产生的秸秆就地焚烧
D.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放到高空

5.填空题(共1题)

15.
材料在交通工具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应用
共享单车
大飞机C919

共享汽车
用到的材料
轮胎:橡胶
机翼:铝锂合金
车身:钢
 
(1)上述交通工具用到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
(2)大飞机C919大量使用合金材料,原因是______。汽车车身表面的烤漆不仅美观,还能起到防锈的作用,工业上常用稀盐酸来除铁锈(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等问题,共享汽车在广泛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其好处是______。

6.实验题(共1题)

16.
某兴趣小组提供了一些气体制备和收集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则收集装置为______(填字母编号)。
(3)实验室一般用______药品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择图中的______组合(填字母编号);若要检验该气体,应在F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