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同学们发现一种“氮气灭火装置”,利用液氮(沸点为-196℃)产生大量氮气来灭火。他们用氮气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却发现蜡烛未熄灭。

(査阅资料)氮气密度略小于空气;压强不变时,气体温度越低,密度越大。
(1)结合氮气性质分析,如图蜡烛未熄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实验1:探究氮气能否用来灭火(所用容器均为隔热材料,下同)
实验编号
   1-1
   1-2
   1-3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蜡烛持续燃烧
蜡烛缓慢熄灭
蜡烛熄灭
 
(2)实验前有同学提出,由液氮汽化产生的氮气温度低,密度足够大,会向下流动隔绝可燃物周围的氧气。依据实验1判断,这种假设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有同学根据实验1提出新假设,氮气灭火可能与可燃物周围氮气的含量有关。可能支持这一假设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填实验1中的实验编号)。
实验2:探究灭火与氮气含量是否有关
实验编号
   2-1
   2-2
   2-3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蜡烛没有熄灭
蜡烛缓慢熄灭
______
 
(4)实验2中,蜡烛所在位置氮气含量最高的是______(填实验编号)。
(5)推测实验2-3的现象是______。
(6)反思实验2,除氮气含量外,影响蜡烛燃烧的其它可能因素是______。
(7)结合上述实验,下列关于“氮气灭火装置”使用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从高处向低处喷洒使用
B 可燃物火焰熄灭后,还需持续通气一段时间
C 在有少量排气口的封闭空间中使用时,效果好于开放空间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科学探究题 更新时间:2019-03-06 01:48: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