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某经济开发区将钛冶炼厂与氯碱厂、甲醇厂组成了一个产业链(如下图所示),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请填写:

(1)氯碱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同时得到氯气和氢气。写出其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钛冶炼厂氯化车间的氯化过程发生如下反应:2FeTiO3+6C+7Cl2=2X+2TiCl4+6C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试写出TiCl4与Mg反应生成金属T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化合”或“分解”或“置换”或“复分解”)反应。上述反应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氩气的作用是____
(4)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之间的体积比就是它们的分子数之比。在一定条件下用H2和CO化合生成甲醇(化学式是CH3OH),则合成甲醇时,H2和CO两种气体的体积比应为___________。

(1)氯碱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同时得到氯气和氢气。写出其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钛冶炼厂氯化车间的氯化过程发生如下反应:2FeTiO3+6C+7Cl2=2X+2TiCl4+6C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试写出TiCl4与Mg反应生成金属T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化合”或“分解”或“置换”或“复分解”)反应。上述反应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氩气的作用是____
(4)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之间的体积比就是它们的分子数之比。在一定条件下用H2和CO化合生成甲醇(化学式是CH3OH),则合成甲醇时,H2和CO两种气体的体积比应为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将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均匀混合,放入试管中高温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后称量粉末为10.6g。把该粉末全部倒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搅拌,得到蓝色溶液和红色不溶物,将不溶物进行过滤、干燥、称量其质量。(如图所示)则反应前的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为多少克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3.
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B、D、E都属于氧化物,且A、E为黑色固体;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X是最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反应③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⑤中G物质除有机物(如甲烷)外,还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反应①中A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反应③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⑤中G物质除有机物(如甲烷)外,还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2题)
4.
下列描述中前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
B.铵态氮肥可与碱性物质反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C.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变成粉末 |
D.氨水具有碱性;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 |
5.
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下图所示)。符合上述反应过程的顺序是( )


A.⑤④①③② | B.④⑤①②③ | C.⑤④①②③ | D.④⑤①③② |
6.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表达出了化学用语(①--⑤分别代表元素或原子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符号、化学式或分子符号、化学方程式)之间的逻辑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l2+H2O=HCl+HClO放在⑤中 |
B.Fe、H2可以放在①中 |
C.Ba2+、S2-可以放在②或③中 |
D.CO、CH4可以放在④中 |
7.
一定条件下,a,b,c,d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30 | 20 | 10 | 15 |
反应后的质量/g | x | y | 0 | 10 |
A.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2:1 |
B.x+y=65 |
C.当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
D.x的取值范围:0≤x≤30 |
8.
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质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推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 )
①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②同一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③氢氧化钠溶液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
④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NH4NO3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
⑤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
①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②同一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③氢氧化钠溶液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
④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NH4NO3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
⑤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比空气轻
A.②③⑤ | B.③⑤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9.
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是某学生对图表资料的使用,其中正确的是( )
A.根据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元素原子核中有几个中子 |
B.根据“各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通过蒸发或改变温度把混合溶液中某些溶质分离出来 |
C.根据密度数据判断液体物质挥发性的大小 |
D.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表”判断每种元素原子中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
10.
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2-1,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X能形成化学式为X(OH)3的碱 |
B.X可能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含氧酸钾盐 |
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 |
D.X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 |
11.
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N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炽热的碳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 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④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晶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CO,可能含有H2 |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和CO,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O2、N2 |
C.原混合气体一定含有H2、CO和CO2,可能含有N2 |
D.若实验④后还有气体剩余,则原混合气体一定含有N2、CO |
12.
为测定气球内的气体成分,有学生用超薄材料制成的气球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气球浮于烧杯底部,打开开关后,过一会儿气球从烧杯底部慢慢下降。气球内可能的气体是( )

①甲烷 ②氧气
③氯气 ④氢气

①甲烷 ②氧气
③氯气 ④氢气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错误的是( )
A.H2(HCl)——通过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干燥 |
B.CaO固体(CaCO3固体)——高温充分煅烧 |
C.NaCl固体(泥沙)——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D.KCl溶液(K2SO4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
15.
现有四组物质的溶液,仅用酚酞试液及同组物质之间相互反应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OH、Ba(OH)2、HCl | B.NaOH、HCl、NaCl |
C.NaOH、HC1、HNO3 | D.H2SO4、NaCl、Na2SO4 |
5.实验题- (共1题)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利用氯气与石灰乳[Ca(OH)2]反应制取漂白粉:
,已知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Ca(ClO)2。该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中发生如下反应用于制备氯气:MnO2+4HCl(浓)=MnCl2+Cl2↑+2H2O,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兴趣小组用足量的浓盐酸与8.7g MnO2制备氯气,并将所得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则理论上最多可制得Ca(ClO)2______________g。
但小组成员发现,实际上产物中Ca(ClO)2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为了探究其原因,小组成员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氯气和碱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较高时,氯气和碱还能发生如下反应:6Cl2+6Ca(OH)2=5CaCl2+Ca(ClO3)2+6H2O。
(4)为了提高Ca(ClO)2的产率,可对丙装置作适当改进。请你给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中发生如下反应用于制备氯气:MnO2+4HCl(浓)=MnCl2+Cl2↑+2H2O,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兴趣小组用足量的浓盐酸与8.7g MnO2制备氯气,并将所得氯气与过量的石灰乳反应,则理论上最多可制得Ca(ClO)2______________g。
但小组成员发现,实际上产物中Ca(ClO)2的质量明显小于理论值。为了探究其原因,小组成员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氯气和碱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较高时,氯气和碱还能发生如下反应:6Cl2+6Ca(OH)2=5CaCl2+Ca(ClO3)2+6H2O。
(4)为了提高Ca(ClO)2的产率,可对丙装置作适当改进。请你给出一种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