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Ni2O3是灰黑色无气味有光泽的固体,主要用作陶瓷、玻璃、搪瓷的着色颜料,也经常用于制造镍电池。某实验室尝试用工业废弃的NiO催化剂(还含有Fe2O3、CaO、CuO、Ba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Ni2O3。实验工艺流程为:

已知:①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
②常温时CaF2的溶度积常数为2.710-11

(1)流程中酸浸后浸出渣包含多种成分。实验人员对浸出渣进行了X射线衍射,得到图Ⅰ所示的图谱,试分析图谱中所示的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实验人员发现温度不同时,镍的浸出率不同,浸出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Ⅱ所示。请解释当温度高于70℃时,浸出液中Ni2+含量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操作B中需调节溶液的pH,所需调节的pH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操作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电解步骤中,Cl-首先在阳极被氧化为ClO-,然后ClO-将Ni2+氧化成2NiOOH·H2O沉淀。写出生成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最后得到Ni2O3 33.2g,则电解过程中,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_。

已知:①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 | Fe(OH)3 | Fe(OH)2 | Ni(OH)2 |
开始沉淀的pH | 1.5 | 6.5 | 7.7 |
沉淀完全的pH | 3.7 | 9.7 | 9.2 |
②常温时CaF2的溶度积常数为2.710-11

(1)流程中酸浸后浸出渣包含多种成分。实验人员对浸出渣进行了X射线衍射,得到图Ⅰ所示的图谱,试分析图谱中所示的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实验人员发现温度不同时,镍的浸出率不同,浸出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Ⅱ所示。请解释当温度高于70℃时,浸出液中Ni2+含量降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操作B中需调节溶液的pH,所需调节的pH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操作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电解步骤中,Cl-首先在阳极被氧化为ClO-,然后ClO-将Ni2+氧化成2NiOOH·H2O沉淀。写出生成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最后得到Ni2O3 33.2g,则电解过程中,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至少为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6题)
2.
清华大学王晓琳教授首创三室膜电解法制备LiOH,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电极连接电源负极 |
B.N为阳离子交换膜 |
C.Y电极反应式为 O2+2H2O+4e-=4OH- |
D.制备2.4g LiOH产生的H2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 |
4.
X、Y、Z、W、R均为短周期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X与W、Y与R分别同主族。Z在短周期元素中金属性最强,W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R的原予序数是Y的2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 W>Y |
B.最高价含氧酸酸性: W>R |
C.简单离子半径: Y>Z |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Y>R |
5.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②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③有六种分别含Na+、Mg2+、Al3+、Fe2+、Fe3+、NH4+阳离子的溶液,不能用NaOH溶液鉴别;
④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⑤如果皮肤上不慎沾有苯酚,应立即用大量的NaOH稀溶液冲洗;
⑥用瓷坩埚高温熔融Fe(CrO2)2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⑦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⑧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含NH4+
①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②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③有六种分别含Na+、Mg2+、Al3+、Fe2+、Fe3+、NH4+阳离子的溶液,不能用NaOH溶液鉴别;
④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实验的试管;
⑤如果皮肤上不慎沾有苯酚,应立即用大量的NaOH稀溶液冲洗;
⑥用瓷坩埚高温熔融Fe(CrO2)2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
⑦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⑧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并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含NH4+
A.①⑤⑦ | B.③④⑦⑧ | C.①②④⑧ | D.②③⑤⑥ |
6.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甲 | 乙、丙、丁 |
① | 常见干燥剂 | 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 |
② | 常见合金 | 不锈钢、青铜、生铁 |
③ | 腐蚀品 | 浓硫酸、烧碱、硝酸 |
④ | 碱性氧化物 | 一氧化碳、氧化镁、氧化铁 |
⑤ | 弱电解质 | 醋酸、一水合氨、水 |
A.①② | B.③④⑤ |
C.②③⑤ | D.①④⑤ |
7.
海水综合利用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联合工业体系(部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①中可采用蒸馏法 | B.②中将MgCl2溶液蒸干即可得到无水MgCl2 |
C.③中提溴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 | D.④的产品可生产盐酸、漂白液等 |
3.填空题- (共1题)
8.
铜是人类在古代便发现了的重要的化学元素。纯铜最可贵的性质是导电性能非常好,在所有的金属中仅次于银,但铜比银便宜得多,因此成了电气工业的“主角”。纯铜的用途比纯铁广泛得多,每年有50%的铜被电解提纯为纯铜,用于电气工业。重要的铜的化合物是硫酸铜与氧化铜等,铜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和化学实验室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工业常用氨气和醋酸二氨合铜{[Cu(NH3)2]Ac}的混合液来吸收一氧化碳(醋酸根CH3COO-简写为Ac-),反应方程式为:[Cu(NH3)2]Ac+CO+NH3
[Cu(NH3)3CO]Ac。
①写出基态Cu2+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中含有的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
③生成物[Cu(NH3)3CO]Ac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
a.离子键 b.配位键 c.σ键 d.π键
(2)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可将乙醛氧化为乙酸,而自身还原成氧化亚铜。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一摩尔乙醛分子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Cu(NH3)4]SO4是一种重要的配合物。与SO4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任写一种)。NH3分子的VSEPR模型为_______________。
(4)Cu与O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晶胞的边长为a pm,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g•cm﹣3。
(1)工业常用氨气和醋酸二氨合铜{[Cu(NH3)2]Ac}的混合液来吸收一氧化碳(醋酸根CH3COO-简写为Ac-),反应方程式为:[Cu(NH3)2]Ac+CO+NH3

①写出基态Cu2+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中含有的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
③生成物[Cu(NH3)3CO]Ac中所含化学键类型有_________。
a.离子键 b.配位键 c.σ键 d.π键
(2)新制备的氢氧化铜可将乙醛氧化为乙酸,而自身还原成氧化亚铜。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一摩尔乙醛分子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乙酸的沸点明显高于乙醛,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Cu(NH3)4]SO4是一种重要的配合物。与SO4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任写一种)。NH3分子的VSEPR模型为_______________。
(4)Cu与O元素形成的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晶胞的边长为a pm,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g•cm﹣3。

4.实验题- (共1题)
9.
氮化铝(AlN)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某AlN样品仅含有Al2O3杂质,为测定AlN含量,设计如下两种实验方案。(已知:AlN+NaOH+ 2H2O==NaAlO2+ NH3↑)
【方案1】取一定量的样品,用以下装置测定样品中AlN的纯度(夹持装置已略去)。

(1)上图C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以下实验步骤:组装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加入实验药品,关闭K1,打开K2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NaOH浓溶液,至不再产生气体。打开K1,通入氮气一段时间,测定C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①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装置存在缺陷,导致测定结果偏高,请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
【方案2】用下图装置测定m g样品中AlN的纯度(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4)为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量气装置中的X液体可以是___________
(5)若m g样品完全反应,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为V mL(已转换为标准状况),则AIN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但反应结束后读数时,右侧量气管中液面高于左侧球型管中液面,则最后测得AIN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方案1】取一定量的样品,用以下装置测定样品中AlN的纯度(夹持装置已略去)。

(1)上图C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以下实验步骤:组装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并加入实验药品,关闭K1,打开K2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NaOH浓溶液,至不再产生气体。打开K1,通入氮气一段时间,测定C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
①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装置存在缺陷,导致测定结果偏高,请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
【方案2】用下图装置测定m g样品中AlN的纯度(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4)为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量气装置中的X液体可以是___________
A.CCl4 | B.H2O | C.NH4Cl溶液 | D.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6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