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下列物质的转换是我们已学过的常见物质反应,E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H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

则图中E为_____,H为_____,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分别写出①、②、③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则图中E为_____,H为_____,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分别写出①、②、③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2.
课外小组同学进一步研究铁与氧气的反应.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时为什么会有“火星四射”的现象?
(查阅资料)生铁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现象与铁丝中含碳量有关.
(进行实验)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提出问题)纯铁在氧气中燃烧溅落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易被氧化)
②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溶液
③单质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进行实验)测定黑色固体的成分.
(实验反思)
同学们认为铁丝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所以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250mL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约为_____mL.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时为什么会有“火星四射”的现象?
(查阅资料)生铁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现象与铁丝中含碳量有关.
(进行实验)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实验 | 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实验1:取直径0.20mm、含碳0.1% 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零星的火星四射 | ①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②0.20mm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_____ |
实验2:取直径0.20mm、含碳0.3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较明显的火星四射 | |
实验3:取直径0.20mm、含碳0.5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_____ |
(提出问题)纯铁在氧气中燃烧溅落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易被氧化)
②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溶液
③单质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进行实验)测定黑色固体的成分.
实验 | 现象及数据 | 解释与结论 |
实验4:将冷却后的黑色固体碾碎,装入试管,加入稀盐酸 | 现象是_____ | 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 固体中含有铁 |
实验5:取2.8g纯铁在氧气中燃烧,收集溅落的黑色固体,干燥并称其质量 | 黑色固体质量为3.44g | 黑色固体的组成及质量 为_____ |
(实验反思)
同学们认为铁丝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所以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氧气,预先应向容积为250mL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约为_____mL.
3.
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为确认其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与假设)溶质可能为NaCl、NaOH、Na2CO3和NaHCO3中的一种.
(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表:
(探究过程)如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其实验现象应是_____;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假设物质中的_____.
(探究结论)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假设物质中的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
(探究反思)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②产生的气体应是_____(写化学式),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

(猜想与假设)溶质可能为NaCl、NaOH、Na2CO3和NaHCO3中的一种.
(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表:
物质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常温下的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常温下某稀溶液的pH | 7 | 13 | 11 | 9 |
(探究过程)如图乙所示,在操作①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其实验现象应是_____;在进行操作②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假设物质中的_____.
(探究结论)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假设物质中的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
(探究反思)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②产生的气体应是_____(写化学式),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
3.计算题- (共2题)
4.
在一烧杯中盛有20g CaCl2和NaCl的混合固体粉末,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当滴加了100gNa2CO3溶液时,产生沉淀质量为_____g.
(2)当滴加了120gNa2CO3溶液时,烧杯中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写化学式).
(3)当滴加了100gNa2CO3溶液时,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

(1)当滴加了100gNa2CO3溶液时,产生沉淀质量为_____g.
(2)当滴加了120gNa2CO3溶液时,烧杯中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写化学式).
(3)当滴加了100gNa2CO3溶液时,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
5.
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用到较稀的硫酸.要把50g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20%的硫酸.
(1)稀释后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为_____g,
(2)稀释时所需水的质量为_____g.
(1)稀释后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为_____g,
(2)稀释时所需水的质量为_____g.
4.单选题- (共12题)
6.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碱 |
B.若甲、丁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C.若丁为水,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D.若丙为气体,则甲、乙中一定有单质 |
8.
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Ca(HCO3)2=CaCO3↓+CO2+H2O |
B.2Na+Cl2=2NaCl |
C.2Mg+CO2![]() |
D.AgNO3+NaCl=AgCl↓+NaNO3 |
9.
在①合金、黄铁矿、石油、纯碱;②N2、P、Mg、O3;③Al2O3、Fe3O4、CuO、SO3.三组物质中,每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其他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
A.纯碱、Mg、SO3 | B.黄铁矿、Mg、Al2O3 |
C.合金、O2、Fe3O4 | D.纯碱、P、SO3 |
11.
据2014﹣11﹣27广州日报报道:近年来,国内逐渐兴起“阿育吠陀”养生潮流,然而有专家研究发现,20%的“阿育吠陀”药物中含有超标的铅、汞、砷等有毒元素,过量服用可能造成中毒.相关铅元素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铅原子核内有82个质子 |
B.铅笔芯内含有铅,儿童使用时易中毒 |
C.相对原子质量为207.2 g |
D.铅属于非金属元素 |
13.
图中图象与对应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
B.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
C.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
D.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 |
15.
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2HCl+CuO═CuCl2+H2O |
B.2NaOH+CO2═Na2CO3+H2O |
C.2HCl+Cu(OH)2═CuCl2+2H2O |
D.CaO+H2O═Ca(OH)2 |
5.选择题- (共1题)
18.
下表是有关淀粉酶的实验,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注:人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各试管保温时间相同)
不同条件下淀粉酶的实验结果
试管编号 | 加入物质 | 温度 | 试剂 | 实验 现象 | |
1 |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 清水2mL | 37℃左右 | 碘液 | 变蓝 |
2 |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 稀释的唾液2mL | 0℃ | 变蓝 | |
3 |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 稀释的唾液2mL | 37℃左右 | 不变蓝 | |
4 |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 稀释的唾液2mL | 100℃ | 变蓝 | |
5 | 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 加2﹣3滴2%盐酸 的稀释唾液2mL | 37℃左右 | 变蓝 | |
6 | 蛋白质溶液2mL | 稀释的唾液2mL | 37℃左右 | 无变化 |
(1)1号试管和3号试管实验结果相对照说明{#blank#}1{#/blank#}
(2)2号、4号试管与3号试管实验结果相对照说明{#blank#}2{#/blank#}
(3)5号试管与3号试管实验结果相对照说明{#blank#}3{#/blank#}
(4)当2号和4号试管的温度条件重新设定为37℃时,酶活性可恢复的为{#blank#}4{#/blank#} 试管.
6.多选题- (共1题)
19.
某合金由两种金属组成,取30g该合金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完全后,测得生成氢气的质量为2g,则该合金的组成不可能是( )
A.Zn和Al | B.Mg和Al | C.A1和Cu | D.Fe和Mg |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计算题:(2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