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第四十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136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7

1.科学探究题(共2题)

1.
(科学探究)
很多同学都喜欢既别致又实用的“树叶书签”,实验小组尝试制作了书签,并对该制作过程及所用试剂进行了研究。

Ⅰ.制作“树叶书签”
小组同学首先选取了大小适当的树叶,洗净后放在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再加以处理,除去表皮和叶肉,只剩余清晰的叶脉,取出,冲洗,将叶片压平,最后系上各色丝带,漂亮的“叶脉书签”便做好了。
(1)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煮沸树叶,指出其中的一处错误:_____。
Ⅱ.探究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条件
(实验1)相同煮沸时间内,将洗干净的树叶放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处理后叶片变化如下表。
NaOH溶液浓度
1%
5%
10%
叶片变化
留有很多叶肉
留有较多叶肉
残留很少叶肉
 
(实验2)在10%的氢氧化钠溶液里,将洗干净的树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煮沸,随着时间的变化,叶片变化如下表。
时间
叶片变化
温度
5min
15min
20min
60℃
无明显变化
留有较多叶肉
留有少量叶肉
80℃
留有较多叶肉
留有少量叶肉
残留很少叶肉
100℃
留有较多叶肉
残留很少叶肉
叶片卷起来,叶肉与叶脉不易分离
 
(2)实验小组同学选择了10%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原因是_____。
(3)通过实验2可知,制作“叶脉书签”的最佳加热的温度和时间是_____(写一种即可)。
Ⅲ.小组同学发现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瓶口有白色固体出现,这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吗?同学们展开了下面的探究:
(4)氢氧化钠溶液放置在空气中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同学们经过思考、讨论,分别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Ⅰ:打开瓶塞,取出少量溶液,并向其中加入少量稀盐酸,若未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证明溶液没有变质。
方案Ⅱ:打开瓶塞,取出少量溶液,并向其中加入CaCl2溶液,若未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溶液没有变质。
(5)你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_____,理由是_____。
(6)同学们利用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检验出该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已变质,提出使用或保存氢氧化钠溶液的注意事项: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
(1)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草酸分解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
(猜测)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只有CO
只有
含有CO和CO2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依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
(1)观察到装置_____(填序号)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
(2)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
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_____;
②E装置中出现_____的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测3成立。
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问题讨论)
(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
(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

2.流程题(共1题)

3.
某同学设计的工业制备氢氧化钠的流程如图。

资料:2NaCl+2H2O2NaOH+H2↑+C12↑,两电极,一端得到NaOH和H2,另一端得到Cl2
(1)晾晒海水得到粗盐的原理是_____。
(2)实验室蒸发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和_____。
(3)工业生产中应选择途径_____(填“①”或“②”),理由是_____。
(4)Cl2可用于生产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反应原理为:Cl2+2NaOH=NaCl+NaClO+H2O,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有_____种。

3.单选题(共10题)

4.
下列现象能用物理变化解释的是(  )
A.水壶烧水出现水垢
B.房屋倒塌,粮食被埋而生霉
C.石灰浆粉刷墙壁后,墙面变硬
D.冬季室内窗玻璃上出现水雾
5.
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因此在管道煤气中会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硫醇由9个原子构成
B.一个乙硫醇分子中含碳、氢、硫三种元素
C.乙硫醇是有机化合物
D.乙硫醇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6.
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分类
B. 物质分类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金属的化学性质
 
A. A    B. B    C. C    D. D
7.
据2014﹣11﹣27广州日报报道:近年来,国内逐渐兴起“阿育吠陀”养生潮流,然而有专家研究发现,20%的“阿育吠陀”药物中含有超标的铅、汞、砷等有毒元素,过量服用可能造成中毒.相关铅元素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铅原子核内有82个质子
B.铅笔芯内含有铅,儿童使用时易中毒
C.相对原子质量为207.2 g
D.铅属于非金属元素
8.
一定条件下,蜡烛在一瓶空气中燃烧。利用O2传感器,测定燃烧过程中O2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C.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9.
实验室可通过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该实验“先”、“后”顺序描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B.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入药品
C.加热时,应先预热再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
D.组装仪器时,应遵循“先左后右”“先下后上”的顺序
10.
“太阳能光伏发电”能有效推行“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最关键的材料是高纯硅(Si).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氯甲硅烷(SiHCl3)属于有机物
B.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H2、HCl
C.“精馏”是蒸馏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成分的密度不同
D.从粗硅到SiHCl3(粗)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HCl=SiHCl3+H2
11.
如图所示的4个实验,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C.甲试管的铁钉生锈,乙试管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
D.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
12.
运用化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下表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安全常识
B
化学与生活
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换气扇
海鲜防腐﹣﹣甲醛溶液浸泡
预防煤气中毒﹣﹣确保烟道畅通
鉴别羊毛线和棉线﹣﹣点燃闻气味
软化硬水﹣﹣加明矾搅拌静置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往锅内加少量水
C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
化学反应的条件
N2化学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Al(OH)3能与盐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
CO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铁生锈﹣﹣与氧气或水接触
燃烧﹣﹣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复分解反应﹣﹣生成气体、沉淀或水
 
A.AB.BC.CD.D
13.
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回收处理废旧电池,减少环境污染
B.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减缓“白色污染”
C.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体营养化
D.加高排放废气的烟囱,防止大气污染

4.选择题(共1题)

14.

计算:

(1)1530×15×(﹣3)                     

(2)12+3435132348

5.填空题(共1题)

15.
圆规是学生学习常使用的工具,在圆规组成的材料中:

(1)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属于合金的是_____(选一种材料名称).
(2)使用石墨作图的优点:_____.
(3)能证明铝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上一世纪50年代,霍尔等人以熔融的FeS作溶剂,在一定的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石墨第一次转化为金刚石,其反应:C(石墨)→C(金刚石).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_____变化(化学、物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