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某氯化钙中含有碳酸钙杂质,称取研细的该样品12.4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32.6g水,充分振荡形成悬浊液,再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盐酸使其充分反应至无气泡产生,测得加入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试计算:
(1)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
(2)试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加入盐酸的质量/g | 0 | 36.5 |
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g | 45 | 79.3 |
(1)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
(2)试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
2.简答题- (共2题)
2.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溶于水可以形成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代号)。
A 香油 B 面粉 C 白糖 D 食盐
(2)腌制的咸菜中有一定量的亚硝酸钠(NaNO2),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3)炒锅手柄上使用的塑料应具有_____性(填“热塑”或“热固”)。
(4)铁容器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其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实验室里的少量白磷不慎起火,可以用水灭火,也可以用沙土覆盖灭火,其中用沙土覆盖灭火的原理是_____。
(1)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溶于水可以形成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代号)。
A 香油 B 面粉 C 白糖 D 食盐
(2)腌制的咸菜中有一定量的亚硝酸钠(NaNO2),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3)炒锅手柄上使用的塑料应具有_____性(填“热塑”或“热固”)。
(4)铁容器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其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实验室里的少量白磷不慎起火,可以用水灭火,也可以用沙土覆盖灭火,其中用沙土覆盖灭火的原理是_____。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区推广“煤改电(气)工程”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
(1)我区农村传统使用煤取暖,这是把_____能转化为内能。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试写出一种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具体措施_____。
(1)我区农村传统使用煤取暖,这是把_____能转化为内能。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试写出一种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具体措施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4.
A﹣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是光合作用的气体产物,C是最常用的溶剂,D是黑色粉末,E溶液呈蓝色,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一”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____。
(2)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时的验满方法是_____。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F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_____。

(1)A的化学式是_____。
(2)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时的验满方法是_____。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F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是_____。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5.
学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后,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氢氧化钠与稀硫酸进行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进行猜想1)(1)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
(2)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3)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显中性。
(实验验证1)实验操作①: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将打磨光亮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观察到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实验结论:猜想(2)成立。
实验操作②: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_____色。实验结论:猜想(3)成立。
(反思交流)(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_____。
(2)对于实验出现不同的结论,同学们咨询老师后得知: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也会有气体产生,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反应后的溶质由_____(写化学式)组成。
(提出问题2)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什么?
(进行猜想2)同学们认为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一定不是CO 2,原因是_____。
(实验验证2)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检验生成的气体后,验纯后点燃气体,观察到_____,证明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知识拓展)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_____(填“能”或“不能”)。
(提出问题1)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进行猜想1)(1)甲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2SO4。
(2)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3)丙同学认为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显中性。
(实验验证1)实验操作①: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将打磨光亮后的铝片放入试管的溶液中。观察到铝片逐渐溶解,并有大量气泡冒出。实验结论:猜想(2)成立。
实验操作②: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_____色。实验结论:猜想(3)成立。
(反思交流)(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_____。
(2)对于实验出现不同的结论,同学们咨询老师后得知: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也会有气体产生,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反应后的溶质由_____(写化学式)组成。
(提出问题2)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什么?
(进行猜想2)同学们认为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一定不是CO 2,原因是_____。
(实验验证2)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检验生成的气体后,验纯后点燃气体,观察到_____,证明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知识拓展)生活中能否用铝制品来盛放强碱性溶液?_____(填“能”或“不能”)。
5.单选题- (共9题)
9.
如图所示是A、B、C和Fe四种金属在盐酸中反应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C一定是铜 |
B.金属A不能制取氢气 |
C.铁能从B的盐溶液中置换出B |
D.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B>Fe>C |
10.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除去这三个条件 |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C.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所以CO与空气混合点燃时可能会爆炸 |
D.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
11.
如图是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的错误操作只有③ |
B.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不需要密封保存 |
C.图中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可以是④①③⑤② |
D.按图中操作量取所需要的水,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10% |
12.
对如图中所示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3.
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KNO3是一种常见的复合肥料 |
B.植物出现倒伏的状况应适量施用磷肥 |
C.硝酸铵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
D.通过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NH4HCO3和KCl |
6.实验题- (共2题)
15.
如图所示,烧杯①②中有不同的固体,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滴入烧杯①中,可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此时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滴加到烧杯②中,观察到气球再一次鼓起,一段时间后不恢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滴管乙中的液体是稀盐酸,则烧杯②的物质可能是_____,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滴入烧杯①中,先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的原因是_____。

(1)若滴管乙中的液体是稀盐酸,则烧杯②的物质可能是_____,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滴入烧杯①中,先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的原因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2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