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化合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如图1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烧杯 b.量筒 c.试管 d.蒸发皿
(3)某化学小组选用图1装置和药品进行探究实验。
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若用如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你选择合适的装置并写出导管口连接的顺序______。
(4)如图2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②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将30.6g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可以得到21.0g固体物质。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_。

(1)化合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如图1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烧杯 b.量筒 c.试管 d.蒸发皿
(3)某化学小组选用图1装置和药品进行探究实验。
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若用如图1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你选择合适的装置并写出导管口连接的顺序______。
(4)如图2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②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将30.6g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可以得到21.0g固体物质。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2.
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

(1)若A、B组成元素相同,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C为气体单质,则A的化学式为_____.
(2)若B、C组成元素相同,A为黑色固体单质,C为可燃性气体化合物,则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若A、B、C分别为NaCl、NaNO3、Na2SO4三种溶液中的一种,则C是_____溶液.

(1)若A、B组成元素相同,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C为气体单质,则A的化学式为_____.
(2)若B、C组成元素相同,A为黑色固体单质,C为可燃性气体化合物,则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3)若A、B、C分别为NaCl、NaNO3、Na2SO4三种溶液中的一种,则C是_____溶液.
3.流程题- (共1题)
3.
化工生产中需要对原料进行提纯,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经测定,某氯化钠样品中混有硫酸钠,为了除去杂质并制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某学生设计方案如图:(步骤②③中加入试剂均过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④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此方案中,除去硫酸钠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小明同学认为此实验方案设计不严密,请你帮他制定改进措施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④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此方案中,除去硫酸钠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小明同学认为此实验方案设计不严密,请你帮他制定改进措施______。
4.简答题- (共1题)
5.单选题- (共14题)
6.
消防员灭火时发现,将水浇到化学品电石(CaC2)上时引起了更剧烈的爆炸,原因是CaC2+2H2O═Ca(OH)2+X↑,X遇明火剧烈燃烧并可能爆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中有一种氧化物 |
B.上述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C.X的化学式为C2H2 |
D.CaC2中钙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2 |
9.
下列是对初中化学中“三”的总结,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
B.灭火的三种方法:隔绝氧气、降低着火点、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
C.常见的三种防锈措施:保持洁净和于燥、表面覆盖保护层、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
D.清除油污常用的三种方法:乳化![]() ![]() ![]() ![]() ![]() ![]() |
11.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
选项 | 需区分的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A | 硬水和软水 | 分别加入肥皂水 | 观察颜色 |
B | 硝酸铵和氯化钠 | 加碱研磨,闻气味 | 溶于水,观察是否吸热 |
C | 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 | 加入硫酸锌溶液 | 在空气中加热 |
D | 二氧化碳和氮气 | 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分别伸入燃烧的木条 |
A.A | B.B | C.C | D.D |
12.
取一定量的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混合物,加入200g 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则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
A.9.8g | B.3.6g | C.3.2g | D.19.6g |
14.
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Fe和Al的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含有Al3+、Ag+ |
B.滤液中一定含有Fe2+、Ag+ |
C.滤渣中一定含有Fe |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 |
17.
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
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
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 |
D.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Ba2+、OH-、SO![]() |
6.填空题- (共6题)
21.
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剂、填充气体、放置干燥剂和脱氧保鲜剂等。
(1)熟食制品常加入防腐剂苯甲酸钠(化学式为C7H5O2Na)。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

A 钠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C 钠原子核外共有11个电子 D 钠离子的符号为Na+
(2)糕点类食品常采用充氮气包装来延长保质期,这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_____。
(3)某保鲜剂主要成分为铁粉,其保鲜原理是铁粉与包装袋中的_____发生化学反应。
(1)熟食制品常加入防腐剂苯甲酸钠(化学式为C7H5O2Na)。如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填字母)。

A 钠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C 钠原子核外共有11个电子 D 钠离子的符号为Na+
(2)糕点类食品常采用充氮气包装来延长保质期,这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_____。
(3)某保鲜剂主要成分为铁粉,其保鲜原理是铁粉与包装袋中的_____发生化学反应。
23.
根据如图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相关问题。

(1)______℃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2℃时,若将125g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稀释为10%,需加水______。
(3)将t2℃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它条件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______B(填“>”、“<”或“=”)。

(1)______℃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t2℃时,若将125g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稀释为10%,需加水______。
(3)将t2℃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它条件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______B(填“>”、“<”或“=”)。
24.
NaOH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

(1)将某NaOH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某盐酸中,如图所示图象合理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2)向长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时,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气泡的原因______。

(1)将某NaOH溶液逐滴滴入一定量的某盐酸中,如图所示图象合理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2)向长期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时,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气泡的原因______。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