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096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1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分解除了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还可以用氧化铁、氧化铜等作为催化剂,于是他们开展了以下探究:
(探究(一))氧化铁能否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项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与结论
解释
结论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①_____
氧化铁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向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氧化铁,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②_____
氧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交流与反思)小岑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得出表内的结论,他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实验操作: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铁的③_____是否改变。第二方面的实验操作是利用“实验二”反应后试管内的固体剩余物继续实验,其目的是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铁的④_____是否改变。
(探究(二))为了探究不同的催化剂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效率,兴趣小组继续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收集10mL氧气的时间(s)

1
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0.5g二氧化锰
30
2
5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0.5g氧化铁
60
3
5mL10%的过氧化氢溶液,0.5g氧化铜
20
 
(交流与反思)
(1)探究(二)与探究(一)实验方法相同,均属于⑤_____法;
(2)写出实验1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⑥_____;
(3)如图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依次为:a→⑦_____→⑧_____→d(填接口字母);
(4)小茜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三者中氧化铜的催化效率最高,但是小诗却认为该结论并不可靠,理由是⑨_____;同学们根据小诗的建议重新设计并进行了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2.计算题(共1题)

2.
铁钉长期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会生锈(用Fe2O3表示铁锈)。取5.0g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用CO还原,充分反应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4.4 g。请计算:
(1)生成CO2的质量______;
(2)此铁钉中铁锈的质量分数________。

3.单选题(共9题)

3.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陶瓷烧制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酒D.甲骨刻字
4.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水结成冰一一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一一分子的体积变大
C.湖面上柳絮飘扬一一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一一分子间有间隙
5.
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宁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单宁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C.单宁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23
D.单宁酸是有机化合物
6.
下列是某位同学对阶段学习的有关内容的归纳: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②空气质量级别从Ⅰ级到Ⅴ级,数字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好;③做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要预先在集气瓶中放水或细沙;④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⑤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化汞分子;⑥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该同学归纳正确的个数为(  )
A.2B.3C.4D.5
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铝制品很耐腐蚀,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稳定
B.厨房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C.暖水瓶中的水垢可以用食醋除去
D.制糖工业中常常利用活性炭来脱色制白糖
8.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t1℃时bc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相等
C.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b=c>a
D.除去a中含有少量的c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9.
下列图示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气密性检查B.pH值测定
C.浓硫酸稀释D.滴加液体
10.
下列四种化肥样品中,分别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A.硫酸钾B.磷矿粉C.氯化铵D.硝酸钾
11.
环境保护是2016年两会热点话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无磷洗衣粉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B.淘汰黄标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C.深埋废旧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
D.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轻环境污染

4.填空题(共4题)

12.
有A、B两种固体物质,A一种化肥,B广泛用作食品干燥剂.把A、B分别放入水中,前者所得溶液温度显著降低,后者与水反应生成C并放出大量的热;将A与C的粉末混合、研磨,会嗅到刺鼻的气味.
(1)A物质是_____,B物质是_____.
(2)指出C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_____.
(3)B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此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
13.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某学校食堂的早餐提供:鸡蛋、小米粥、鲜肉包、馒头及面条,请你从均衡营养的角度建议食堂增加含______的食物(填字母)。
A.蛋白质 B.糖类    C.维生素
(3)最新研究证明,用氨气(NH3)处理含有甲醛(CH3OH)工业废水,可使其转变成无毒的物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3OH+12O2+6NH33X+5CO2+19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14.
“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方法.

(1)甲醛(CH2O)可作农药和消毒剂.
①从类别上看:甲醛属于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②从微观上看:1个甲醛分子由_____个原子构成.
③从宏观上看:甲醛所含的元素分别是_____(填元素名称).
④从变化上看:甲醛完全燃烧的生成物分别是_____(填化学式).
(2)用化学符号表示:①2个汞原子_____;②3个硝酸根离子_____.
(3)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过程_____(填“Ⅰ”或“Ⅱ”).
15.
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现有:氦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请按要求用上述物质的化学式回答:
①常用作灭火剂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②能作有色光源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③会引起酸雨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④能作为清洁能源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⑤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5.实验题(共1题)

16.
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2)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______进(选“b”或“c”),原理是______。
(3)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______。
(4)实验室一般不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但能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硫酸来制取,能制取的理由是______,写出有关的反应方程式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