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17年九年级中考一模(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9133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7/3/15

1.计算题(共1题)

1.
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相关数据如下: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充分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质量
136.0
0.2
133.0
 
请计算:
Ⅰ.制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Ⅱ.该实验中反应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______________
Ⅲ.理论上该实验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用右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

Ⅰ.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
a.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b.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c.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①对比实验a与c,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对比实验b与c,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c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若B处盛放氧化铜粉末。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在B处下方加热,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尾气处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28题)

3.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冰川融化C.空气液化D.酒精燃烧
4.
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石墨用作电极材料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一氧化碳用作燃料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5.
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甲烷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a的值为2.6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D.X一定含有氧元素
6.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黑球和白球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数之比为2∶1B.图中含有两种分子
C.图中的物质都是化合物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7.
已知:草酸钙(CaC2O4)比碳酸钙受热易分解,CaC2O4CaCO3+CO↑。将12.8gCaC2O4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7.8g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剩余固体为纯净物
B.剩余固体中含有钙元素的质量为4.0g
C.将剩余固体溶于过量的稀盐酸,产生4.4g CO2
D.加热产生的CO气体为5.0 g
8.
早期治疗疟疾的原料是奎宁碱(化学式为C20H24N2O2),现在普遍使用的是我国科学家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奎宁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4g
B.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5:22:5
C.奎宁碱和青蒿素都是混合物
D.奎宁碱和青蒿素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
9.
为了减少污染,某工厂用硫化钠溶液来吸收工厂烟气中的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5SO2+2H2O→4X+3S↓,则X的化学式为
A.NaHSO3B.Na2SO4C.Na2SO3D.H2SO4
10.
实验室中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蒸馏水B.氯化钠C.硫酸D.氢氧化钠
11.
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碘盐”等物品,这里的“氟”、“碘”指的是
A.单质B.原子C.分子D.元素
12.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这种元素的单质的是
A.FeB.C60C.OD.N2
13.
下列化学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氢原子:H2
B.镁的化合价+2价:Mg2+
C.3个氧分子:3O2
D.氯化钡的化学式:BaCl
14.
某气体的质量为6.4 g,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64B.32C.96D.16
15.
二氧化铂(PtO2)是一种催化剂.PtO2中Pt元素的化合价是
A.+2B.+3C.+4D.+5
16.
对“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
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mol
C.摩尔是表示物质的宏观质量与微粒数量的物理量
D.摩尔既是物质的数量单位又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17.
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燃烧
C.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D.二氧化碳有毒,含量增多会造成酸雨
18.
图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可能是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
B.乙图:可能是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过程
C.丙图: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丁图:可能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变化
19.
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生石灰与石灰石B.氧气和臭氧C.水和双氧水D.冰和干冰
20.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状态不同
C.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D.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21.
下列有关生活、环境、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B.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等气体引起的
D.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22.
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比较错误的是
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物理性质:CO2可以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化学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用途: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23.
以物质的类别为横坐标,化合价为纵坐标绘制的图象,如图是铁的价类图,Y物质为(  )
A.FeOB.Fe(OH)2C.Fe3O4D.FeSO4
2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硝酸铵晶体溶解于水,形成的溶液温度高于原来水的温度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氧化钙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形成的溶液温度低于原来水的温度
25.
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A.油水混合物B.冰水混合物C.碘酒混合物D.泥水混合物
26.
某一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在下列操作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
A.降温,使其达到饱和B.温度不变,加入10克水
C.温度不变,蒸发溶剂,使其达到饱和D.温度不变,加入食盐晶体使其达到饱和
27.
X、Y、Z三种液体对应的pH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一定是盐酸B.Y一定是水
C.Z一定是澄清石灰水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28.
关于“粗盐提纯”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称量时,先将盛有粗盐的烧杯放在电子天平上进行“去皮”操作
B.蒸发操作中,玻璃棒搅拌溶液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飞溅
C.主要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过滤
D.过滤时要用到的仪器、用品是:滤纸、铁架台、量筒
29.
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降低食用油的着火点B.防止食用油溅出C.隔绝空气D.清除可燃物
30.
图示中的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AB.BC.CD.D

4.选择题(共2题)

31.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3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5.填空题(共5题)

33.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 用空气、水、大理石、天然气、石油和煤等物质填空:
日常生活中用作溶剂的是___________,通过物理方法可提取氧气的是______________。
生活中常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________,属于清洁的气体矿物燃料的是_____________。
Ⅱ. 科技节上同学们进行矿石标本展示,某同学展示的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上述矿石标本的主要成分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SiO2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3.01╳1023个Si原子的SiO2,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mol,质量为_____________g。
Ⅲ. 有机物中碳氢化合物可用CxHy表示,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xHy+(x)O2xCO2H2O 判断相同物质的量的①CH4,②C2H2,③C2H4,三种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
Ⅳ. 著名化学家戴维教训贵族托斯康纳公爵的故事告诉人们:最坚硬的金刚石与松软的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某同学根据戴维结论,设计下列实验:
a.让金刚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收集生成的气体;
b.让足量镁条在步骤a生成的气体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炭粉和白色的固体氧化物。
①步骤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金刚石质量为m1,按上述步骤反应且转化完全,生成的炭粉质量为m2,则m1_________m2(填“<”、“=”、“>”),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4.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对水的研究如下:
Ⅰ.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

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A试管和B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实验室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
该实验可得出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结论;
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原水(未经过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在水中撒些明矾,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使水变澄清;通入适量氯气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HClO)可杀死水中的细菌。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

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② 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35.
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Ⅰ. 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表如下: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
g/100gH2O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NaCl
2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20℃时NaCl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0℃时,200g KNO3溶液中含溶质100g,将该溶液降温至20℃,可析出KNO3____________g
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同的温度为t,则最接近t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提纯KNO3,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如图所示,图中A、B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图中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在t2℃时,75g水最多能溶解A物质___________g。
A、B两种物质分别形成的饱和溶液,温度都由t1℃升温到t2℃时,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溶液质量分数不变的是________。
若欲提高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现有四只烧杯,分别盛有水、饱和石灰水、稀盐酸、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并向其中滴加了酚酞或石蕊溶液后,四个烧杯中液体颜色如下图所示。已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选用下列药品继续实验:氯化钠、无水硫酸铜、稀盐酸、饱和石灰水、碳酸钠溶液。请根
据实验回答问题:
Ⅰ.根据四个烧杯中液体的颜色,可推断A中液体为_________, 若欲进一步检验该液体,应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_,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Ⅱ.取B中液体于试管中,加入药品甲,有气泡产生,则加入的药品甲是_________;B中除指示剂外,溶质是__________。
Ⅲ.取C中液体于试管中,加入药品乙,至过量,溶液变蓝色,无气泡产生,则加入的药品乙是_________;C中溶液为__________ ,加入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
Ⅳ.取D中液体于试管中,加入丙溶液,溶液变浑浊;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又变澄清,且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同时产生气泡。则D中液体除指示剂外,溶质是__________;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还有______________。
37.
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如下图。

Ⅰ. 写出步骤①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③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____。
Ⅲ. ③操作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其中原子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Ⅳ. “绿色化学”倡导原料百分之百的转变为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该实验方案中_______步骤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若要体现的更好,还可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题(共1题)

3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Ⅰ.写出图中①②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Ⅲ.①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适宜条件(温度、浓度、固体的颗粒大小等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
实验编号
药品




m g大理石
块状
块状
粉末状
粉末状
n g盐酸(过量)
稀盐酸
浓盐酸
稀盐酸
浓盐酸
 
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甲与_________对照(填编号),是为了研究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对反应快慢的影响;上述实验中,另一个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_______(填序号),若
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从 _____(填“a”或“b”)端通入。若在收集得到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稍作震荡,试液颜色变为______色,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Ⅳ.甲烷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则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__(填序号),选择装置D收集甲烷气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