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830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20

1.综合题(共1题)

1.
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和产物,两同学分别用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甲实验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
(2)乙实验中烧杯内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棉花逐渐变色,则可说明反应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试管破裂,实验结束时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相对于甲实验来说,乙实验的优点有(写一条)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氢铵中氮与氢的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硫酸铵也是常用的化肥,_________克硫酸铵中的氮元素与100克碳酸氢铵中氮元素质量相等?(最终答案保留一位小数)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再研究
【回顾历史】1774年,某科学家通过用金属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汞等实验,第一次明确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
(1)上文中这位科学家是(____________)
A.诺贝尔B.居里夫人C.门捷列夫D.拉瓦锡
(2)以下微粒示意图可简单表示金属汞与氧气反应的过程,请在反应中方框内画出正确的图示(____________)。

【重温教材】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下图),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上实验成功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实际上用该方法测得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理论值。

【提出问题】实验中装置内部的情况是怎样的,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实验】查阅资料后,学习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1)将数显设备(电脑等)、三种传感器(压强、温度、O2浓度)、测量装置(反应容器为蒸馏水瓶)按下图所示进行连接。

(2)打开导管活塞,向烧杯内加入适量的水,双手紧贴蒸馏水瓶外壁,_____________,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打开瓶口橡皮塞,加水并调节使蒸馏水瓶和烧杯内液面相平,关闭活塞,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显设备。用酒精灯将足量的红磷点燃,立即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并赛紧橡皮塞
(4)燃烧结束后,装置冷却到室温,打开导管活塞,待瓶内液面不再上升后再向烧杯内加入一定量的水,使烧杯和瓶内的液面相平。在数显设备上得到的曲线图(纵坐标为O2浓度,横坐标为时间,压强和温度曲线仅表示该段时间内对应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数据分析】
(1)压强曲线A点表示红磷开始在集气瓶中燃烧,主要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2)压强曲线CD段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压强曲线EF段略低于OA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反思拓展】甲同学认为应该将蒸馏水瓶液面上的容积划分为5等分并加以标记,乙同学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共1题)

3.
用装有液态二氧化碳的灭火器做以下实验:
(1)将灭火器对准火焰按下开关,火焰熄灭。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将布袋套在灭火器喷口按下开关,布袋内产生白色固体。将固体放入试管中。
①试管口套上瘪气球,气球逐渐变大,微观解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管中倒入水,水像“沸腾”了一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将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至沸腾,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呈______色。

4.流程题(共1题)

4.
已知某载人飞行器中的空气更新过程如下图所示:

⑴座舱中消耗氧气时_____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⑵装置甲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⑶装置乙中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⑷装置丙中反应发生时一般所需条件是_________。
⑸装置甲、乙、丙主要是将CO2和H2O转化为O2,在自然界实现这一转化的途径是________。

5.单选题(共15题)

5.
“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谷碾米B.清水淘米C.生火煮饭D.瓷碗盛饭
6.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B.加入二氧化锰能使氯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质量增加
C.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D.要使氯酸钾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反应不能发生
7.
下列变化既不属于分解反应,又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酸钙氧化钙+水B.铝+氧气氧化铝
C.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D.氯化镁镁+氯气
8.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B.汽水C.墨水D.海水
9.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氯化钠B.金刚石C.液态氧D.碳酸钙
10.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铝 B. 铁 C. 硅 D. 氧
11.
今年5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正式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的中文名称。下表是这四种元素的部分信息,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h表示鉨这种物质、鉨元素、1个鉨原子
B.镆的元素符号是mo
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7
D.属于金属元素
12.
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物质,分子模型如下图,其中每个“●”代表一个碳原子,每个“o”代表一个氢原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物质属于化合物
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5H4
C.该物质由5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D.该物质中碳与氢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5:1
13.
氧化铋是制作防火纸的材料之一,其中铋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其化学式为
A.BiOB.BiO3C.Bi3O2D.Bi2O3
14.
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a”的数值是
A.88%B.78%C.70%D.68%
15.
火箭发动机里使用的液态氧的作用是
A.火箭燃料B.火箭助燃剂C.供宇航员呼吸D.汽化吸热
16.
收集氧气的方法正确的是
A.排水法,瓶口向下,导管口在集气瓶口部
B.排水法,瓶口向下,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
C.排空气法,瓶口向上,导管口在集气瓶口部并盖上玻璃片
D.排空气法,瓶口向下,导管口在集气瓶底部并盖上玻璃片
17.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步骤:①连接好装置;②向试管中小心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向试管中小心注入适量稀盐酸;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产生的气体;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以上操作按由先至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④②③⑤⑥C.①③②④⑤⑥D.③①②④⑤⑥
18.
下列化学实验与数据记录正确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9.0mL的酒精B.用托盘天平称取10.15g食盐
C.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1:2D.用75mL酒精和25mL水配制100mL消毒酒精
19.
下列仪器中属于玻璃仪器且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
A.量筒B.蒸发皿C.试管D.烧杯

6.填空题(共3题)

20.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氢氧根离子_____;(2)氢元素_____;(3)3个氢分子_____;(4)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____。
21.
请用“>”、“<”或“=” 填空。
(1)质子个数:一个钠原子______一个钠离子;
(2)微粒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_____一个氧原子质量;
(3)分子间空隙:水蒸气______冰;
(4)人体中元素含量:钙______铁。
22.
选用符合要求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A.石墨B.氮气C.镁粉D.氢气 E.氧气
(1)常用作铅笔芯的是________;(2)常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________;
(3)照明弹中常含有_______;(4)使金属器皿锈蚀的气体是________。

7.实验题(共1题)

23.
图示装置是通过活塞K1、K2分别有序控制氧气和氢气的流量从而形成稳定“氢氧焰”的实验设计图。

⑴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锥形瓶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⑵实验时先后进行如下操作:
①关闭K2,打开K1并打开仪器A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三通管口处,观察到_____________。关闭K1,打开K2,通入氢气,移走木条,管口产生_________色火焰。
②打开K1,把两根铁丝放在火焰上一段时间,铁丝焊接并呈红热状。__________(填写操作),铁丝火星四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