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固体粉末,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4.2%的无色溶液100g。请计算: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g;
(2)实验前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g;
(2)实验前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简答题- (共1题)
2.
分析处理图表信息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仔细阅读图表后回答下列问题:
(1)A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的溶解度曲线。(填“NaCl”或“KNO3”)
(2)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2℃时,将等质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A____B。(填“<”、“>”或“=”)
温度/℃ | 20 | 40 | 60 | 80 | |
溶解度/g | NaCl | 36.0 | 36.6 | 37.3 | 38.4 |
KNO3 | 31.6 | 63.9 | 110 | 169 |
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请仔细阅读图表后回答下列问题:
(1)A曲线表示的是________的溶解度曲线。(填“NaCl”或“KNO3”)
(2)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2℃时,将等质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A____B。(填“<”、“>”或“=”)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在中考化学实验考查中,小华同学抽到的题目是“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
(1)小华完成该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小华上述操作过程中有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操作B中,看到酚酞显________色,操作C中当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考查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帮老师一起整理实验室。在整理废液缸时,发现废液缸中的溶液为无色,小娟同学提出,废液为中性。小敏不同意,她认为废液也可能是酸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整理实验台时,他们又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

①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变质了,该变质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围绕此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问题,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当时实验桌上的三种试剂(氯化钙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展开了探究活动。
小娟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某种试剂,有气泡产生,证明NaOH溶液已经变质。你认为小娟所加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小明欲证明变质的溶液中尚存NaOH,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通过上述探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故应密封保存。
(1)小华完成该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小华上述操作过程中有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操作B中,看到酚酞显________色,操作C中当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考查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帮老师一起整理实验室。在整理废液缸时,发现废液缸中的溶液为无色,小娟同学提出,废液为中性。小敏不同意,她认为废液也可能是酸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在整理实验台时,他们又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图)。

①此情此景你首先想到的是它可能变质了,该变质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围绕此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问题,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当时实验桌上的三种试剂(氯化钙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展开了探究活动。
小娟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某种试剂,有气泡产生,证明NaOH溶液已经变质。你认为小娟所加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小明欲证明变质的溶液中尚存NaOH,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 探究步骤 | 预计现象 |
除尽溶液中的CO32- |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试剂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证明溶液中尚存NaOH | ②:向实验①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 ____________ |
通过上述探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故应密封保存。
4.单选题- (共9题)
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发现,甲、乙两工厂排放的污水各含下列离子H+、Cu2+、K+、NO3-、0H-中的三种离子(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无色澄清中性溶液。下列关于污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
A.OH-和Cu2+来自同一工厂 | B.H+和OH-来自同一工厂 |
C.H+和Cu2+来自同一工厂 | D.Cu2+和K+来自同一工厂 |
8.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D.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所以所有的盐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
9.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 | 分别加少量水溶解 |
B | 鉴别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 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
C | 除去Zn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uSO4 | 加入足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除去K2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KOH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
A.A | B.B | C.C | D.D |
11.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B.
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
C.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
D.
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童
A.

B.

C.

D.

12.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Na2SO4、KNO3、Cu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为无色;(2)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并有无色气体产生。据此实验,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该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Na2SO4、BaCl2 |
B.该粉末中一定不含有KNO3、CuSO4 |
C.该粉末的组成中可能含有Na2SO4、KNO3 |
D.该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KNO3、BaCl2 |
5.填空题- (共2题)
14.
小军利用周未去外婆家做客,(1)中午,外婆做了一顿别致的午餐,有:①红米煮的饭,②水煮稻花鱼,③竹笋炒腊肉,④凉拌醋黄瓜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2)做饭菜用的水就是从山涧中引来的山泉水。你认为小军可以通过加入________来判断山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3)做菜用的炊具是一口铁锅,铁锅能用于做菜是利用了铁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性,铁锅的手柄是用塑料做的,塑料属于_____________。(填材料的类别)
(4)用完午餐后,小军主动帮外婆洗碗。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____作__________用。
(2)做饭菜用的水就是从山涧中引来的山泉水。你认为小军可以通过加入________来判断山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3)做菜用的炊具是一口铁锅,铁锅能用于做菜是利用了铁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性,铁锅的手柄是用塑料做的,塑料属于_____________。(填材料的类别)
(4)用完午餐后,小军主动帮外婆洗碗。用洗洁精去除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____作__________用。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