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86718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8/5/8

1.流程题(共1题)

1.
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化肥。图为利用天然气制尿素的主要流程。

(1)设备Ⅰ内发生的变化是______填“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
(2)设备Ⅱ中发生的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3)设备Ⅲ中产生并分离出CO2和H2两种物质,依据流程图判断进入设备Ⅳ的是H2,理由是______。
(4)设备Ⅴ中发生反应:2NH3+CO2=CO(NH2)2+H2O,若生产60t尿素,需要NH3的质量为___t。

2.科学探究题(共3题)

2.
如图1的加热袋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加热袋中的固体粉末含镁粉、铁粉和氯化钠,使用时向其中加入水袋中的水,即可产生大量热。实验小组针对放热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常温下镁粉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且放热。

(进行实验)
同学们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实验:分别取不同成分的固体粉末放入甲中,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8mL水,读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时的室温为22.8℃)
实验序号
A
B
C
D
E
F
固体成分
Mg
Fe
Mg+Fe
Mg+NaCl
Fe+NaCl
Mg+Fe+NaCl
乙中现象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_____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较多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无肥皂泡
大量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混合物温度
23.1℃
22.8℃
23.1℃
24.2℃
22.8℃
27.2℃
 
(解释与结论)
(1)实验B,乙中现象为_____。
(2)实验A证明了镁粉与水能反应,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2O=_____+H2
(3)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最佳方法是向镁粉中加入_____。
(反思改进)
(4)同学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的温度没有达到食品加热袋的效果,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
(5)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猜测,实验F中的反应结束后,甲中剩余固体混合物中仍然含有铁粉,检验其铁粉存在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固体混合物_____。
(6)从上述实验初步得出“NaCl溶于水没有热量的变化”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填实验序号)_____。
3.
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对燃烧条件进行研究。

内容
研究燃烧条件
步骤
①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关闭弹簧夹,加热木炭。
②停止加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通入O2
③加热木炭。   ④停止通O2、熄灭酒精灯。
 
(1)木炭充分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4.
化学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前K1、K2、K3均为关闭状态。

 内容
步骤
实验步骤
实验1
B、C中分别盛有无色酚酞试液,打开K1,从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关闭K1,然后打开K2、K3。
实验2
A中盛满CO2,B中盛有氢氧化钙溶液,C中盛有稀盐酸。
①打开K1,从分液漏斗慢慢放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关闭K1
②一段时间后打开K2,观察到有A中有沉淀产生时,迅速关闭K2
③再打开K3,观察到A中有气泡产生。
 
(1)实验1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实验2中,步骤①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请解释步骤③产生气泡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共2题)

5.
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红磷熄灭,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6.
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
(1)硝酸钾溶液是常用的一种无土栽培的营养液。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
(2)10%的CaCl2溶液可作路面保湿剂。欲配制100 kg该路面保湿剂,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kg。

4.科普阅读题(共1题)

7.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本文由网络文章改写)。
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因剥开蛋壳后胶冻状的蛋清中常有松针状的结晶或花纹而得名,是一种我国传统风味食品,口感鲜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独到之处。中医认为,松花蛋性凉,对牙痛、眼痛等疾病有一定疗效。由于松花蛋会有一股碱涩味,在吃松花蛋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姜醋汁。
松花蛋是用料泥包裹鸭蛋、鸡蛋等加工而成。料泥是由生石灰、纯碱、食盐、红茶、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等原料与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制得。料泥制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的强碱(NaOH、KOH)经蛋壳渗入到蛋清和蛋黄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硫化氢气体和氨气。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态的蛋清中,便出现了朵朵“松花”。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蛋清呈特殊的茶褐色、蛋黄则呈墨绿色。下图表示松花蛋腌制时间与其中蛋清和蛋黄的pH的变化关系。

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非常喜欢吃皮蛋瘦肉粥、凉拌松花蛋,专家提醒这种食物少吃无妨,却不能过多食用。其一,松花蛋腌制过程中蛋白质分解、变质,导致营养价值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其二,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国家规定松花蛋中铅含量需小于0.5mg/kg)。微量铅很容易被儿童吸收,导致铅中毒。其三,剥开皮的松花蛋1至2小时内一定要吃完,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感染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会快速繁殖,此时食用松花蛋很容易引起中毒现象,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松花蛋时加入少量姜醋汁可以除去松花蛋中________味。
(2)料泥制作过程中会生成强碱NaOH和KOH,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的________。请写出Na2CO3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依据松花蛋腌制时间与其中蛋清和蛋黄pH的变化关系判断,当蛋清和蛋黄pH均达到9以上时,松花蛋至少腌制的天数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2天 B.6天 C.12天 D.32天
(4)下列关于松花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松花蛋特殊颜色的形成与硫化氢气体有关
B.松花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成人可以多吃
C.市售松花蛋可能含有少量的铅,儿童不宜食用
D.剥开皮的松花蛋隔夜放置后依然可以放心食用

5.单选题(共9题)

8.
A和B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A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B.D的化学式为H2O
C.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为14:9D.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和D
9.
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A.H2B.2HC.2H2D.2H2O
10.
次氯酸钠(NaClO)是消毒液的主要成分。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1C.﹢1D.﹢2
11.
通常情况下,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1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茶饮料B.蒸馏水
C.苹果醋D.牛奶
13.
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A.浓硫酸 B. 浓盐酸 C. 氢氧化钠 D. 氯化钠
14.
下列数据是一些物质的pH,其中呈碱性的是

A. 牙膏     B. 胡萝卜 C. 西红柿 D. 食醋
15.
为防止骨质疏松,应补充的元素是
A.铁B.锌C.钙D.碳
16.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加热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过滤

6.选择题(共3题)

17.

56+37﹣80+16=

31.5+5=

12﹣1.1=

1.2×0.2=

2.87÷0.7=

1÷ {#mathml#}45{#/mathml#} =

{#mathml#}16{#/mathml#} {#mathml#}+56{#/mathml#} =

{#mathml#}715115{#/mathml#} =

{#mathml#}415÷25{#/mathml#} =

{#mathml#}38×45{#/mathml#} =

30÷50=

0× {#mathml#}78{#/mathml#} =

25×8=

{#mathml#}14+15{#/mathml#} =

{#mathml#}12×23{#/mathml#} =

18.

56+37﹣80+16=

31.5+5=

12﹣1.1=

1.2×0.2=

2.87÷0.7=

1÷ {#mathml#}45{#/mathml#} =

{#mathml#}16{#/mathml#} {#mathml#}+56{#/mathml#} =

{#mathml#}715115{#/mathml#} =

{#mathml#}415÷25{#/mathml#} =

{#mathml#}38×45{#/mathml#} =

30÷50=

0× {#mathml#}78{#/mathml#} =

25×8=

{#mathml#}14+15{#/mathml#} =

{#mathml#}12×23{#/mathml#} =

19.如图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7.填空题(共5题)

20.
“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稀盐酸,若与“漂白水”混用,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单质。化学方程式为NaClO + 2HCl="===NaCl" + X↑ + 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1.
向乳饮料中加入蔗糖(化学式为C12H22O11)可改变口感。蔗糖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22.
医疗急救常用到氧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3.
生活中的能量大部分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和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4.
如图是大型成就展中的“碳足迹计算器模型”。倡导“低碳”生活,应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_____。
A.外出随手关灯B.双面使用纸张
C.骑自行车出行D.丢弃未喝完的矿泉水瓶

8.实验题(共1题)

25.
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A计分。

A
B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为____。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取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3道)

    简答题:(2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