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经典赏析)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生产过程是在饱和氨盐水中(NH3和NaCl都达到饱和的溶液)通入 CO2。
(查阅资料)(1)侯氏制碱法中主要反应:Ⅰ.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Ⅱ.2NaHCO3△Na2CO3+H2O+CO2↑。
(2) NaH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思考交流)(1)30℃时,NH4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NaHC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_______(填字母)。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2)反应Ⅰ中生成物NaHCO3和NH4Cl的质量比为_______(不需化简)。
(3)氨盐水吸收CO2后生成NaHCO3和NH4Cl,先结晶析出的物质是NaHCO3,原因是________。
(实验探究)某小组以粗盐和碳酸氢铵(NH4HCO3)为原料,采用以下流程制备纯碱和NH4Cl。

(1)粗盐中除了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还含有少量的MgCl2等。若要除去粗盐中的MgCl2,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写出加入盐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
(3)沉淀1表面常附有NH4+、Cl-等杂质,洗涤时最好选用下列______饱和溶液(填字母)。
A.NaCl B.NH4Cl C. NH4HCO3 D.NaHCO3
(4)步骤X包括的操作有________、冷却结晶和过滤。
(拓展延伸)小华设计下图实验装置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杂质NaCl)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通过测定生成CO2的体积,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已知常温常压下CO2的密度是1.977g/L)

(1)如果样品质量为5.3g,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最合适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500mL B.1000 mL C.1500 mL D.2000mL
(2) 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有CO2残留,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钠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字母)。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3)如果5.3g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实验结束后将锥形瓶中溶液蒸干,则所得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1位小数)。
(查阅资料)(1)侯氏制碱法中主要反应:Ⅰ.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Ⅱ.2NaHCO3△Na2CO3+H2O+CO2↑。
(2) NaH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思考交流)(1)30℃时,NH4Cl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NaHC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_______(填字母)。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2)反应Ⅰ中生成物NaHCO3和NH4Cl的质量比为_______(不需化简)。
(3)氨盐水吸收CO2后生成NaHCO3和NH4Cl,先结晶析出的物质是NaHCO3,原因是________。
(实验探究)某小组以粗盐和碳酸氢铵(NH4HCO3)为原料,采用以下流程制备纯碱和NH4Cl。

(1)粗盐中除了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还含有少量的MgCl2等。若要除去粗盐中的MgCl2,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盐酸。写出加入盐酸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
(3)沉淀1表面常附有NH4+、Cl-等杂质,洗涤时最好选用下列______饱和溶液(填字母)。
A.NaCl B.NH4Cl C. NH4HCO3 D.NaHCO3
(4)步骤X包括的操作有________、冷却结晶和过滤。
(拓展延伸)小华设计下图实验装置测定某纯碱样品(含少量杂质NaCl)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通过测定生成CO2的体积,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已知常温常压下CO2的密度是1.977g/L)

(1)如果样品质量为5.3g,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最合适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500mL B.1000 mL C.1500 mL D.2000mL
(2) 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有CO2残留,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钠质量分数_________(填字母)。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3)如果5.3g样品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实验结束后将锥形瓶中溶液蒸干,则所得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1位小数)。
2.
水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为验证水的组成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写名称)。
③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导电的是_______(填字母)。
A.蔗糖 B.氯化氢 C.氯化钠 D.氢氧化钙
(2)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需要水_____mL。配制时用到玻璃仪器有_____、烧杯、玻璃棒和胶头滴管。(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3)用配得氢氧化钠溶液与某硫酸溶液反应,下图是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得到的溶液pH变化图像。

①根据图中曲线,判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填字母)。
A.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硫酸溶液中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实质为_______________ 。
③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溶液50g与足量的锌完全反应,最多能得到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请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1)为验证水的组成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写名称)。
③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导电的是_______(填字母)。
A.蔗糖 B.氯化氢 C.氯化钠 D.氢氧化钙
(2)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需要水_____mL。配制时用到玻璃仪器有_____、烧杯、玻璃棒和胶头滴管。(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3)用配得氢氧化钠溶液与某硫酸溶液反应,下图是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得到的溶液pH变化图像。

①根据图中曲线,判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填字母)。
A.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硫酸溶液中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实质为_______________ 。
③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溶液50g与足量的锌完全反应,最多能得到氢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请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2.推断题- (共1题)
3.
下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是由一种至三种元素组成。I为单质,被誉为最清洁的燃料,其它均为化合物。G、D属于盐,A、E、F属于氧化物,且E中两种元素质量比为3∶8,B、C、D形成的水溶液均能使酚酞变红。图中“—”表示能相互反应,图中“→”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I的化学式 _________ ;D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
(2)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写出E→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 A→B的反应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1)写出I的化学式 _________ ;D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
(2)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写出E→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 A→B的反应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单选题- (共12题)
7.
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下列有关葡萄糖酸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g
B. 葡萄糖酸锌中C、H、O、Zn质量比为12∶22∶14∶1
C. 葡萄糖酸锌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 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4.3%
A. 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g
B. 葡萄糖酸锌中C、H、O、Zn质量比为12∶22∶14∶1
C. 葡萄糖酸锌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 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4.3%
8.
下图是一种树状分类的运用实例,下表所列的分类与下下图分类不相符的是


选项 | 甲 | 乙 | 丙 | 丁 | … |
A | 营养素 | 蛋白质 | 糖类 | 维生素 | … |
B | 单质 | 金刚石 | 水银 | 干冰 | … |
C | 溶液 | 碘酒 | 糖水 | 氨水 | … |
D | 化肥 | 氮肥 | 磷肥 | 钾肥 | … |
A.A | B.B | C.C | D.D |
10.
下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B.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该实验可以说明N2难溶于水
D. 红磷用量的多少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

A.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B.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 该实验可以说明N2难溶于水
D. 红磷用量的多少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
11.
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 所含杂质 | 除杂试剂或方法 |
A | H2 | HCl | 通入足量的饱和NaHCO3溶液 |
B | CO2 | CO | 通过灼热的CuO |
C | KCl | MnO2 |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
D | CaCO3 | CaO | 高温煅烧 |
A.A | B.B | C.C | D.D |
12.
按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气态物质X,可以看到紫色石蕊小花不变红,玻璃管中有红色物质生成,无水CuSO4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可能是( )


A.氢气和水蒸气 | B.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D.氢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
14.
下列有关气体溶解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
B.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的泡沫溢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C.0℃时N2的溶解度为0.024,指的是该条件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0.024g的N2 |
D.温度一定时,氧气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
4.填空题- (共3题)
16.
二氧化锰可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氯化铁也可以。氯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历程如下:

(1)写出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Ⅰ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
(3)H2O和H2O2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通过题目中的信息,你对催化剂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

(1)写出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Ⅰ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
(3)H2O和H2O2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通过题目中的信息,你对催化剂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
17.
资源与能源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试回答:
(1)海水含量最多的盐类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工业用焦炭、铁矿石、石灰石、空气为原料炼铁,炼铁的设备为_______,写出一氧化碳与赤铁矿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其中利用了一氧化碳的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4)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数量惊人,写出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措施______(答一点即可)。
(1)海水含量最多的盐类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C2H5OH)作为汽车燃料。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工业用焦炭、铁矿石、石灰石、空气为原料炼铁,炼铁的设备为_______,写出一氧化碳与赤铁矿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其中利用了一氧化碳的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4)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数量惊人,写出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措施______(答一点即可)。
18.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
(2)写出1号元素的单质在17号元素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8号元素与13号元素所组成物质的化学式并标出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4)在第三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

(1)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
(2)写出1号元素的单质在17号元素的单质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8号元素与13号元素所组成物质的化学式并标出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
(4)在第三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