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28450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9/13

1.推断题(共3题)

1.
已知A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有机物B也可以用含糖类、淀粉(F)较多的农作物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现以A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物质E,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物质A可能通过加成反应得到E
B.物质B和甘油()互为同系物
C.一定条件下,A可被直接氧化为D
D.E的同分异构体中能与NaOH反应的有且仅有3种
2.
通常情况下,多个羟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分子结构是不稳定的,容易自动失水生成碳氧双键的结构:+H2O,且有机物R-X在碱性条件下与H2O发生反应生成R-OH(X代表Cl、Br、I),下图所示是9个化合物的转变关系。

(1)化合物①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它跟氯气发生反应的条件A是_______________。
(2)检验化合物⑥中官能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⑨是重要的定香剂,香料工业上常用化合物②和⑧直接合成它。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化合物⑥与浓碱共热条件下可发生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即部分作还原剂被氧化,部分作氧化剂被还原,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假设所用的浓碱为浓NaOH)_________;
(5)已知:断开1mol共价键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共价键释放的能量数据如下表
共价键
Cl—H
C—H
Cl—Cl
C—Cl
能量变化/kJ·mol-1
432
413
243
328
 
计算:1mol①(g) 和1molCl2(g) 反应生成1mol②(g)的热效应△H= __________ kJ·mol-1
3.
短周期的五种元素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三种元素电子层数之和是5。A、B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B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A与D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分别为1∶1和2∶1的两种液态化合物;E单质用于净化水质。请回答:
(1)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可以验证C与D两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事实是___________(填写编号)。
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B.比较只有这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C.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2)由A、B两种元素组成的最简单的化合物,写出其电子式____。
(3)均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某无机化合物,既可以与盐酸反应又可以与NaOH溶液反应,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胶态磁流体在医学上有重要的用途,而纳米级Fe3O4是磁流体中的重要粒子,其制备过程可简单表示如下:
①将化合物CA3通入等物质的量的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中,生成两种碱,写出该反应过程的总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生成的两种碱继续作用,得到Fe3O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综合题(共1题)

4.
铁粉和铜粉混合物23.2g,逐滴加入4.00 mol·L-1的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随加入硫酸溶液体积变化如下表:
硫酸溶液体积/mL
20.0
40.0
60.0
80.0
剩余固体质量/g
18.72
14.24
9.76
6.40
 
请回答:
(1)混合物中铁与铜的物质的量之比n(Fe)∶n(Cu)=_____________;
(2)在反应后的体系中,再加入4.00 mol·L-1H2O2溶液50.0mL,并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各金属离子的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单选题(共14题)

5.
酒精检测仪可帮助执法交警测试驾驶员饮酒的多少,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反应原理为:CH3CH2OH+O2=CH3COOH+H2O,被测者呼出气体中所含的酒精被输送到电池中反应产生微小电流,该电流经电子放大器放大后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其酒精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电解质溶液中的H+移向b电极
C.若有0.4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2.24L氧气
D.呼出气体中酒精含量越高,微处理器中通过的电流越大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H3CH2CH2CH(CH3)2的名称是4-甲基戊烷
B.乙炔、乙烯、苯都能使溴水褪色,其褪色原理相同,都发生加成反应
C.甲烷、乙烯、苯都是平面型的有机物分子
D.甲烷、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近来的材料新宠黑磷(仅由P构成)与白磷互为同素异形体
B.乙酸(CH3COOH)和硬脂酸(C17H35COOH)互为同系物
C.乙醇(CH3CH2OH)与二甲醚(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D.氕、氘、氚属于同一种核素,它们互为同位素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铜溶液或福尔马林,蛋白质的性质发生改变并凝聚
B.在碱性条件下,CH3CO18OC2H5水解产物是CH3COONa和C2H518OH
C.氨基酸为高分子化合物,种类较多,分子中都含有-COOH和-NH2
D.淀粉、纤维素、麦芽糖在一定条件下可和水作用转化为葡萄糖
9.
四种短周期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下表如示:
元素
相关信息
X
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
Y
它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Z
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W
它与X同主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W>Z>X>YB.Y 分别与 X、Z 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不同
C.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W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W<X
10.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L 1.0 mol·L-1NaNO3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A
B.在标准状况下,22.4LCO2和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C.31 g P4(分子结构如图)中含有的P-P键个数为1.5NA
D.0.1mol Fe在0.1mol C1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随着其分子间作用力的增大,Cl2、Br2、I2的沸点依次升高
B.干冰和石英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的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化学键类型不同
C.无法通过水溶液能否导电来区分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D.氢氧化钠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键被削弱,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具有导电性
12.
下列仪器可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A.B.C.D.
13.
下列实验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A.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浓硫酸后,未将蒸馏水洗涤量筒后的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
B.焰色反应使用的铂丝也可以用细铁丝来替代
C.取5mL 0.1mol·L-1 FeCl3溶液,向其中加入0.1mol·L-1 KI溶液1mL,通过检验Fe3+的存在来说明该反应有一定限度
D.石油的蒸馏实验中,忘记加沸石,应立即趁热加入沸石,以免暴沸
14.
在Na+浓度为0.5mol/L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
阳离子
K+、Ag+、Mg2+、Ba2+
阴离子
NO3-、CO32-、SiO32-、SO42-
 
取该溶液100mL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Ⅰ.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H2SO4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1.12L气体
Ⅱ.将Ⅰ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3.6g
Ⅲ.在Ⅱ的滤液中滴加BaC12溶液无明显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I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Ag++Cl-=AgCl↓
B.实验I可确定Ag+、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C.实验Ⅲ能确定SO42-一定存在
D.一定存在K+,且c(K+)≥1.7mol·L-1
15.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实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结论对应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或事实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淡黄色试液溶液变蓝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B
CaOCa(OH)2NaOH
实验室用生石灰制备NaOH溶液
C
新收集的酸雨溶液褪成无色
酸雨中可能含有H2SO3
D
H3PO3+2NaOH(足量)=Na2HPO3+2H2O
H3PO3属于二元酸
 
A.AB.BC.CD.D
16.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可以用来冶炼某些金属B.镁条着火可以用CO2灭火
C.石灰石用于工业炼铁和玻璃制造D.二氧化硅除可用于制作光学镜片、石英坩埚外,还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1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的裂化、裂解、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而煤的气化与液化是物理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C.太阳能光伏板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实现了能量的光-电转换
D.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能源
18.
浙江即将实施“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强国战略”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解决浙江电力紧张问题,有利于发展节能减排、低碳经济
B.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海洋经济专属区的资源开发可获得钠、镁、氯、溴等单质
D.可大力发展氯碱工业,建成氯碱、造纸、肥皂、玻璃、高纯硅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产业链,走循环经济道路

4.实验题(共2题)

19.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甲装置常常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镀银铜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若试管丁中用水吸收产物,则要在导管乙、丙之间接上戊装置,其连接方法是(填戊装置中导管代号):乙接_____、_____接丙;若产物不用水吸收而是直接冷却,应将试管丁浸在_____中。
20.
CaCO3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另外有少量的含硫化合物(如FeS),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备CO2气体时,常混有少量H2S气体。下列装置可用于CO2气体的提纯和干燥。

完成下列填空:
(1)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2)用浓盐酸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 mol·L-1),应选用的仪器有_________。
a.烧杯 b.玻璃棒 c.量筒 d.容量瓶
(3)上述装置中,若试剂A为可以是CuSO4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则它们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用这个实验得到的气体测定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如果上述装置中C物质失效,测定结果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5)若利用上述装置准确测量CaCO3的质量分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装置中通入含杂质的CO2气体后,继续通过量的空气,把装置中残余的CO2气体排出
B.装置A、B间增加一个装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C.将装置B中NaHCO3溶液换成NaOH浓溶液
D.通入气体前后B装置的质量为m1、m2,则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0(m2-m1)/44
(6)一次性泡沫所料饭盒中石蜡(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烷烃)和CaCO3在食物中的溶出量是评价饭盒质量的指标之一,测定溶出量的主要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剪碎、称重→浸泡溶解→过滤→残渣烘干→冷却、称重→恒重
若实验室提供下列试剂:a.氯化钠溶液    b.稀醋酸    c.稀硫酸    d.正已烷
①在上述实验过程中,为了获得石蜡和CaCO3的最大溶出量,且先后逐一溶出,应先用_______(试剂代码)溶出__________;然后再用________(试剂代码)溶出__________。
②上述测定实验中,连续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若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样品已经恒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3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