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某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为探究CO的性质,某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填写下列空白.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B处玻璃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实验时,应___________(选填“先”或“后”)点燃B处的酒精灯;
(4)某同学对B处玻璃管内剩余固体成分产生浓厚兴趣.
(提出问题)B处玻璃管内的剩余固体是什么?
(假设猜想)猜想①:剩余固体全部是铜 猜想②: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实验设计)
(拓展延伸)
(Ⅰ)D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Ⅱ)根据B处的反应原理,CO可用于___________.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B处玻璃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实验时,应___________(选填“先”或“后”)点燃B处的酒精灯;
(4)某同学对B处玻璃管内剩余固体成分产生浓厚兴趣.
(提出问题)B处玻璃管内的剩余固体是什么?
(假设猜想)猜想①:剩余固体全部是铜 猜想②:剩余固体是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 结论 |
取B处玻璃管内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 ___________ | 现象一:固体不溶解,溶液不变色 | 猜想①___________(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
现象二: ___________ | 猜想②成立 |
(拓展延伸)
(Ⅰ)D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Ⅱ)根据B处的反应原理,CO可用于___________.
2.
为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稀盐酸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再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呈无色.
(实验原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看到明显现象,同学们多反应后的溶液产生了兴趣;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究竟是什么?
(假设猜想)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猜想①:NaCl和HCl猜想②:NaCl和NaOH 猜想③:NaCl
(1)你认为猜想___________(选填①或②或③)不合理;
(2)为了进一步探究溶质成分,曲珍同学向剩余溶液中加入了___________出现了___________现象,得出猜想①成立.
(实验原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看到明显现象,同学们多反应后的溶液产生了兴趣;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究竟是什么?
(假设猜想)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猜想①:NaCl和HCl猜想②:NaCl和NaOH 猜想③:NaCl
(1)你认为猜想___________(选填①或②或③)不合理;
(2)为了进一步探究溶质成分,曲珍同学向剩余溶液中加入了___________出现了___________现象,得出猜想①成立.
2.简答题- (共1题)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
(1)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先___________;
(2)配制一定浓度CuSO4溶液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___________沿烧杯壁缓缓注入___________中,并不断搅拌.
(1)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先___________;
(2)配制一定浓度CuSO4溶液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___________沿烧杯壁缓缓注入___________中,并不断搅拌.
3.计算题- (共1题)
4.
某品牌碳酸钠试剂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为测定试剂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达瓦取12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154.4g水充分溶解,再逐滴滴入7.3%的盐酸溶液,所加盐酸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原理:Na2CO3+HCl=2NaCl+H2O+CO2↑).请计算:

(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

(1)完全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
4.推断题- (共1题)
5.
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B,C是单质,C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甲、乙、丙、丁、戊是化合物,甲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俗称小苏打,乙俗称纯碱,丁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请依据图示回答问题.

(1)乙物质的阴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戊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②反应中生产A、B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请写出可以实现C→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其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1)乙物质的阴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戊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②反应中生产A、B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请写出可以实现C→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其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5.单选题- (共10题)
7.
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
A.积极开发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
B.汽车排气管装上催化转化器,减少空气污染 |
C.为了方便,将垃圾就地焚烧 |
D.提倡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 |
11.
下列各组物质中均含有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现在要求将各物质中的杂质除去,下表中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组别 | 被提纯的物质 | 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 |
A | KCl固体(MnO2固体)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B | CO2(CO) | 点燃 |
C | CaO固体(CaCO3固体) | 加入稀盐酸再蒸发 |
D | FeSO4溶液(CuSO4溶液) | 加入过量Fe粉再过滤 |
A.A | B.B | C.C | D.D |
12.
将下列四组物质分别放到四份适量的水中,能完全溶解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2CO3、KNO3、Na2SO4 | B.FeCl3、KNO3、H2SO4 |
C.Na2SO4、NaCl、BaCO3 | D.Ca(NO3)2、NaCl、K2CO3 |
13.
土壤酸碱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某地区的土壤成弱碱性,参照下表从土壤的酸碱性考虑,该地区最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作物 | 油菜 | 甘草 | 茶 | 西瓜 |
最适宜pH范围 | 5.8﹣6.7 | 7.2﹣8.5 | 4.5﹣5.5 | 6.0﹣7.0 |
A.茶 | B.油菜 | C.甘草 | D.西瓜 |
6.填空题- (共4题)
16.
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熟石灰②聚乙烯塑料③活性炭④氢氧化钠⑤浓硫酸五种物质,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用于生产食品包装袋的物质是________;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________;
(3)可用于干燥CO2气体的物质是________;
(4)可用于防毒面具中吸附有毒气体的物质是________.
(1)可用于生产食品包装袋的物质是________;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________;
(3)可用于干燥CO2气体的物质是________;
(4)可用于防毒面具中吸附有毒气体的物质是________.
17.
日常生活中蕴含着很多化学知识,请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1)植物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卓玛同学不爱吃蔬菜水果,导致营养缺乏.这是由于摄入________(选填“油脂”、“维生素”、“蛋白质”)不足引起的;
(2)长期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不便,可在水中加入___________检验硬水和软水.若现象为________,则为软水;
(3)钢铁是常见的金属材料,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腐蚀,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发生了反应.为防止铁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1)植物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卓玛同学不爱吃蔬菜水果,导致营养缺乏.这是由于摄入________(选填“油脂”、“维生素”、“蛋白质”)不足引起的;
(2)长期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不便,可在水中加入___________检验硬水和软水.若现象为________,则为软水;
(3)钢铁是常见的金属材料,铁制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腐蚀,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发生了反应.为防止铁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19.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Q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
(2)若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任写一种方法);
(3)甲中含少量乙时,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4)t2℃时,将35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
(5)将t2℃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 甲=丙<乙 B 甲=乙>丙 C 乙>甲>丙

(1)Q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
(2)若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任写一种方法);
(3)甲中含少量乙时,可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4)t2℃时,将35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
(5)将t2℃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 甲=丙<乙 B 甲=乙>丙 C 乙>甲>丙
7.实验题- (共2题)
20.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A实验中要使水下白磷燃烧,必须通入___________;
(2)B实验中烧杯3的作用是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C实验中应等到___________时才能打开止水夹,以确保实验成功.

(1)A实验中要使水下白磷燃烧,必须通入___________;
(2)B实验中烧杯3的作用是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C实验中应等到___________时才能打开止水夹,以确保实验成功.
21.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图1)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研究,请填空.

(1)请写出图中制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与A装置相比,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若将装置A,D相连接,可用于实验室制取___________(写化学式),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若用如图2所示装置收集氨气,氨气应从导管___________(选填“a”或“b”)通入.

(1)请写出图中制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与A装置相比,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若将装置A,D相连接,可用于实验室制取___________(写化学式),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若用如图2所示装置收集氨气,氨气应从导管___________(选填“a”或“b”)通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简答题:(1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