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学习和掌握物质及反应的表示、应用是进一步化学学习的基础。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 2个铁原子____________; ②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③食盐水中的溶质________;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2)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①_________可用于医疗急救; ②______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③_________充入食品包装袋可防腐;④_______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⑤________可制作保险丝; ⑥______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3)请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变为________色。
③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变为________色。
④固体和液体混合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
(1)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 2个铁原子____________; ②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③食盐水中的溶质________; 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2)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活性炭 | B.武德合金 | C.氮气 | D.氧气 E.一氧化碳 F.二氧化碳 |
(3)请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变为________色。
③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变为________色。
④固体和液体混合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
2.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及性质。

(1)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_____________(填序号)为气体发生装置,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转化为氧气的最大转化率为_________(填序号);
a.25% b.33.3% c.50% d.100%
②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润湿玻璃管 b.检查气密性 c.均匀预热 d.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
(2)①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多孔塑料片上常放置的药品为_______________,此装置与B装置相比,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叫__________法,其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用装置_________(填序号)可以收集较纯净氢气;
②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发生爆炸。图G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若将氢气的发生装置与导管a连接,松开止水夹,在导管口点燃气体,发生装置不会爆炸。此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填序号)
a.提高了气体纯度 b.阻止气体在发生装置内燃烧 c.改变了氢气的化学性质
③若要图H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_________(填序号)。

a.空气 b.氧气 c.氢气

(1)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_____________(填序号)为气体发生装置,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高锰酸钾中的氧元素转化为氧气的最大转化率为_________(填序号);
a.25% b.33.3% c.50% d.100%
②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序号)
a.润湿玻璃管 b.检查气密性 c.均匀预热 d.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
(2)①用装置C制取二氧化碳,多孔塑料片上常放置的药品为_______________,此装置与B装置相比,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叫__________法,其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氢气,用装置_________(填序号)可以收集较纯净氢气;
②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发生爆炸。图G是某同学的改进装置:若将氢气的发生装置与导管a连接,松开止水夹,在导管口点燃气体,发生装置不会爆炸。此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填序号)
a.提高了气体纯度 b.阻止气体在发生装置内燃烧 c.改变了氢气的化学性质
③若要图H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_________(填序号)。

a.空气 b.氧气 c.氢气
3.
过氧化钙(CaO2)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优良供氧剂,可用于鱼类养殖、农作物载培、污水处理等多方面。工业上可用大理石作原料制备过氧化钙,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同学模拟工业过程制备过氧化钙样品并测量其纯度。
[查阅资料]①过氧化钙固体难溶于水,加热至315℃时开始分解,完全分解的温度为400~425℃。
②常温下过氧化钙干燥且很稳定。过氧化钙能溶于稀酸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钙在湿空气或水中会逐渐缓慢地分解,长时间放出氧气。
[实验一]提纯碳酸钙

已知:“转化”步骤中的反应方程式为:CaCl2+NH3+CO2+H2O=CaCO3↓+2NH4Cl
(1)酸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过程中的生成物可直接应用于流程的是_____。
[实验二]过氧化钙的制备:
已知:①CaCl2+H2O2+2NH3•H2O+6H2O=CaO2•8H2O+2NH4Cl;
②CaO2•8H2O不溶于水,在0℃时稳定,加热至130℃时逐渐变为无水CaO2。

(3)为控制沉淀的温度为0℃左右,在实验室宜采取的方法为_____。
(4)操作A在实验室常用的步骤有_____、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此操作中洗涤晶体时不可选用的洗涤剂为_____(用序号填空)。
a 冰水 b 40℃热水 c 饱和NH4Cl溶液
(5)最后烘干得到过氧化钙时,适宜的温度范围为_____。
(6)已知产品的产率=
×100%,则此制备流程中CaO2的产率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7)实验室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是1.18g•mL﹣1的浓盐酸,则配制12%的稀盐酸100g,需要水_____mL(水的密度是1g•mL﹣1,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三]过氧化钙含量的测定
该活动小组设计下列装置,通过测定生成O2的体积,计算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

已知:a.CaO2+2HCl=CaCl2+H2O2 b.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8)实验中MnO2的作用是_____。
(9)相同条件下,_____能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填“装置A”或“装置B”),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另一套装置测定结果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_____。
[观察生活]
(10)为防止过氧化钙在空气中变质,应_____保存。
[查阅资料]①过氧化钙固体难溶于水,加热至315℃时开始分解,完全分解的温度为400~425℃。
②常温下过氧化钙干燥且很稳定。过氧化钙能溶于稀酸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钙在湿空气或水中会逐渐缓慢地分解,长时间放出氧气。
[实验一]提纯碳酸钙

已知:“转化”步骤中的反应方程式为:CaCl2+NH3+CO2+H2O=CaCO3↓+2NH4Cl
(1)酸溶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过程中的生成物可直接应用于流程的是_____。
[实验二]过氧化钙的制备:
已知:①CaCl2+H2O2+2NH3•H2O+6H2O=CaO2•8H2O+2NH4Cl;
②CaO2•8H2O不溶于水,在0℃时稳定,加热至130℃时逐渐变为无水CaO2。

(3)为控制沉淀的温度为0℃左右,在实验室宜采取的方法为_____。
(4)操作A在实验室常用的步骤有_____、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此操作中洗涤晶体时不可选用的洗涤剂为_____(用序号填空)。
a 冰水 b 40℃热水 c 饱和NH4Cl溶液
(5)最后烘干得到过氧化钙时,适宜的温度范围为_____。
(6)已知产品的产率=

(7)实验室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是1.18g•mL﹣1的浓盐酸,则配制12%的稀盐酸100g,需要水_____mL(水的密度是1g•mL﹣1,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三]过氧化钙含量的测定
该活动小组设计下列装置,通过测定生成O2的体积,计算样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

已知:a.CaO2+2HCl=CaCl2+H2O2 b.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8)实验中MnO2的作用是_____。
(9)相同条件下,_____能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填“装置A”或“装置B”),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另一套装置测定结果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_____。
[观察生活]
(10)为防止过氧化钙在空气中变质,应_____保存。
4.
请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图①中的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2)图②的实验中,在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中装入50mL水后,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___mL。
(3)图③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若实验完成后,发现过量的浓NaOH溶液增重4.4g(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生成的CO2),则通入该装置的CO气体质量肯定________2.8g(填写“>”、“<”或“=”),其理由是_______。

(1)根据图①中的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2)图②的实验中,在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中装入50mL水后,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___mL。
(3)图③是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若实验完成后,发现过量的浓NaOH溶液增重4.4g(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生成的CO2),则通入该装置的CO气体质量肯定________2.8g(填写“>”、“<”或“=”),其理由是_______。
2.单选题- (共16题)
6.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四个推理中正确的是( )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无现象,则该溶液一定呈中性 |
B.化合物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则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
D.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
7.
“盐水动力”玩具车的电池以镁片、活性炭为电极,向极板上滴加食盐水后电池便可工作,电池反应为2Mg+X+2H2O = 2Mg(OH)2 。X的化学式是
A.O2 | B.2O | C.H2 | D.H2O2 |
8.
2013年1月4日,国家发改革委宣布对韩国三星等六家企业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实施处罚。MBBA是一种液晶材料,其化学式为C18 H21NO。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A.MBBA由三种元素组成 | B.一个MBBA分子中共含有39个原子 |
C.MBBA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 D.MBBA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27:2 |
9.
“毒胶囊”泛指利用由工业皮革废料为原料生产的含重金属铬(Cr)超标的胶囊,其中含有可能引起人体肾伤害的+6价的铬.下列铬的化合物中铬呈+6价的是( )
A.Cr2O3 | B.CrCl2 | C.Cr2(SO4)3 | D.K2CrO4 |
10.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用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CO2 | CO | 足量O2,点燃 |
B | MnO2 | KCl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C | N2 | O2 | 通过灼热的铜网 |
D | Cu | Fe3O4 | 通入足量CO,高温 |
A.A | B.B | C.C | D.D |
12.
给8%的氢氧化钠溶液通电,实质是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氢氧化钠没变化.如表是四组学生各自实验后获得的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氧气质量/g | 氢气质量/g | 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
A | 16 | 2 | 10% |
B | 10 | 2 | 10% |
C | 64 | 8 | 8% |
D | 16 | 32 | 8% |
A. A B. B C. C D. D
14.
下列实验的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将某固体加入到稀盐酸中 | 有气泡产生 | 此固体为活泼金属 |
B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中 | 木条复燃 | 氧气能支持燃烧 |
C | 将未知溶液滴加到蓝色石蕊试纸上 | 试纸变红 | 该溶液显碱性 |
D | 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 | 溶液温度升高 | 氢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放热 |
A.A | B.B | C.C | D.D |
15.
生活中的小技巧、小窍门,有许多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了石墨的润滑性,往锁芯内放些铅笔芯粉末,锁就很容易打开 |
B.真黄金和假黄金(铜和锌的合金)可以用火烧的方法简单鉴别 |
C.家庭用水(比如自来水或纯净水)的硬度可以用肥皂水简单鉴定 |
D.利用汽油的乳化作用,可以把衣物上的油污洗去 |
18.
下列做法不能有效改善大气质量的是( )
A.大量生产、使用能过滤PM2.5的口罩 |
B.用石灰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进行脱硫处理 |
C.开发利用太阳能、氢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
D.研究廉价、高效的催化剂,以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 |
19.
某同学根据铜锈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引起金属铜锈蚀的因素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应该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


A.甲和乙 | B.甲和丁 | C.乙和丁 | D.丙和丁 |
3.多选题- (共1题)
21.
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3℃,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 |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80g溶液 |
C.t2℃时,甲和乙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
D.t3℃,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4.实验题- (共1题)
22.
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提纯粗盐的实验流程如下:

(1)用托盘天平称量3.6g粗盐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盘,此时应_________(填序号)
a.向左盘添加粗盐 b.向右移动游码 c.向左移动游码 d.减少左盘粗盐
(2)操作①、②依次为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序号)

(3) 实验过程中先后四次用到玻璃棒,作用依次为
①第一次______(填序号,下同);②第二次______;③第三次______;④第四次转移固体。
a.搅拌加速物质溶解 b.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c.引流缓冲
(4)本实验从滤液得到精盐,采用蒸发溶剂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原因是______。
(5)如图2可知,20℃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
①本实验溶解3.6g的粗盐,蒸馏水的最佳使用量约为___________mL。
②增加蒸馏水的量,虽能加快粗盐的溶解,却会引起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得到精盐质量减少 b.蒸发时液滴飞溅
c.得到的精盐超过3.6g d.延长蒸发时间
(6)若得到精盐质量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粗盐溶液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晶体溅出
c.精盐未干燥含有水分 d.粗盐没有充分溶解就开始过滤

(1)用托盘天平称量3.6g粗盐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左盘,此时应_________(填序号)
a.向左盘添加粗盐 b.向右移动游码 c.向左移动游码 d.减少左盘粗盐
(2)操作①、②依次为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序号)

(3) 实验过程中先后四次用到玻璃棒,作用依次为
①第一次______(填序号,下同);②第二次______;③第三次______;④第四次转移固体。
a.搅拌加速物质溶解 b.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c.引流缓冲
(4)本实验从滤液得到精盐,采用蒸发溶剂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原因是______。
(5)如图2可知,20℃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
①本实验溶解3.6g的粗盐,蒸馏水的最佳使用量约为___________mL。
②增加蒸馏水的量,虽能加快粗盐的溶解,却会引起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得到精盐质量减少 b.蒸发时液滴飞溅
c.得到的精盐超过3.6g d.延长蒸发时间
(6)若得到精盐质量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粗盐溶液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晶体溅出
c.精盐未干燥含有水分 d.粗盐没有充分溶解就开始过滤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16道)
多选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