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7250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6

1.综合题(共2题)

1.
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分离膜,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使二氧化碳穿过分离膜被氨水吸收(如下图)生成可用作化肥的碳酸氢铵(NH4HCO3)。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
(2)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______,属于物质分类中的________物。
(3)氨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的符号是_____。
2.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新型材料纳米级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髙温反应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如下图金属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两点)。

(3)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选用了下列药品进行实验,其中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
A.铝丝、铜丝、氯化镁溶液 B.铝丝、铜丝、硫酸铜溶液

2.计算题(共2题)

3.
今天是某校实验室开放日,晓明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先向气体发生装置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然后将30g稀硫酸分三次加入,每次生成气体的质量如下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稀硫酸质量/g
10
10
10
生成氢气的质量/g
0.04
0.04
0.02
 
试计算:
(1)共制得氢气______g;
(2)实验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4.
“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上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大多数厨师有个工作经验:炒菜时,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之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C4H8O2)。
(1)乙酸乙酯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5.
某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的气体产物的成分,提出了如下猜想:a.可能是二氧化碳 b.可能是一氧化碳。并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

Ⅰ.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Ⅱ.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请你分析并回答:
(1)该同学的猜想是否严谨?请你说明理由:_________ ;___________ ;
(2)假设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结束时,停止实验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后发现试管①内壁上附着不易用试管刷洗净的固体生成物,清洗试管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答题(共1题)

6.
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______能。
(2)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的原理是______。
(3)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______作用。
(4)家庭用净水器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除去有色有味的杂质。

5.单选题(共14题)

7.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醋
D.活字印刷




 
A. A    B. B    C. C    D. D
8.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生成物的化学式可能是NH3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9.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 +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的银是金属单质B.X的化学式是Ag2S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10.
张刚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B.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
11.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观:甲烷是由氢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
B.结构观: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C.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D.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12.
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为288B.核内有115个质子
C.是非金属元素D.核内有 173 个中子
13.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干冰常用作制冷剂
B.铝不与空气反应,铝制品可不用涂保护层来防腐
C.金刚石硬度大,可作钻探机钻头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
14.
进入2017年以来,德州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同比增加。为使我市人民生活环境更美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不用木炭进行露天烧烤B.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不随意倾倒
C.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D.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15.
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硬度最大的物质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6.
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B.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C.金属活动性:乙﹥甲﹥丙D.消耗金属的质量:乙﹥甲﹥丙
17.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
B.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D.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无限的
18.
在毕业联欢晚会上,某同学表演了精彩魔术——“烧不坏的布手帕”。他先将布手帕放入白酒中浸透,后取出轻轻挤干,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布手帕依然完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D.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19.
右图是某同学探究燃烧条件的改装装置,往烧杯中加入下列哪种物质,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
A.硝酸铵B.氢氧化钠C.蔗糖D.食盐
20.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
C.读出液体体积D.加块状固体

6.填空题(共2题)

21.
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3个磷原子__________ (2)4个亚铁离子_________  
(3)2个甲烷分子_________  (4)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22.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3)从符号上表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计算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