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北京市怀柔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7198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3/2/26

1.计算题(共1题)

1.
课外小组同学将100g盐酸分5次加入到35g某石灰石样品中(已知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象。(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次数
1
2
3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30
a
20
 
计算:
(1)表中“a”的数值是___g。
(2)该石灰石样品可制取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2.单选题(共4题)

2.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B.金刚石刻划玻璃
C.干冰进行人工降雨D.稀硫酸除铁锈
3.
氧元素和碳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不同   B.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C. 电子数不同   D.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4.
为了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以选用的最佳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5.
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现象②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3.选择题(共9题)

6.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反映了(    )

7.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反映了(    )

8.

下表是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棉纱进口

棉布进口

麦粉进口

钢铁进口

机器进口

生铁产量

下降38%

下降15%

增加20%

增加20%

增加20%

增加30%

9.

1895年,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表示,目前充满活力的国家将逐渐侵入中国,我们不能容忍英国在这个世界地域关系重新组合中处于不利地位,对此可推断(    )

10.

1895年,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表示,目前充满活力的国家将逐渐侵入中国,我们不能容忍英国在这个世界地域关系重新组合中处于不利地位,对此可推断(    )

11.

据统计,1949年至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五倍多。这一现象(    )

12.

据统计,1949年至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五倍多。这一现象(    )

13.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功后,“包”字进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纷纷搞起承包,人们相信“一包就灵”。这反映了(    )

14.

1856年,英国发明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首次解决了大规模生产液态钢的问题,随后的十几年中,英国钢产量占世界的百分之七十以上。上述状况说明(    )

4.填空题(共5题)

15.
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学科的特征,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水是由    元素组成的,水是由    构成的。
(2)用化学用语书写: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②两个水分子  
③三个钠离子  
(3)依据图示回答: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表示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16.
空气、水和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护它。
(1)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了沙尘暴。沙尘暴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可吸入颗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2)鱼类可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含有一定量的________。  
A.氧原子    B.氧元素    C.氧气 D.氧分子
(3)在水的净化过程中,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ClO2)消毒,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4)在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
17.
(5分)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按要求回答问题: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
(2)在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50g NaCl和KNO3的烧杯中,各加入100 g的水,充分溶解后,成为饱和溶液的是   溶液,该饱和溶液的质量是   g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的质量增大 D.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18.
下列A~F是由氢、氧、氯、碳、钠、钙六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所形成的常见物质,按要求回答问题:
(1)A由一种元素组成,它是密度最小的物质,A的化学式是  
(2)B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与A组成的元素相同,向其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红色,则B的化学式是   
(3)C和D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以生成一种供给呼吸的物质,且在一定的条件下C→D,则C→D的化学方程式是   
(4)E和F均由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两种相同的元素,二者均可以和B反应,且E→F,请将E、F可能的组合填写在下表中。
E
 
 
 
 
 
F
 
 
 
 
 
 
19.
(7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装置A、E制取氧气,收集完氧气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9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